新民黨 與行政長官會面 遞交施政報告建議書
日期︰2017 年 8 月 21 日
新民黨主席暨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女士、新民黨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女士,今午(21日)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會面,表達及反映新民黨對行政長官即將發表施政報告的建議及期望,建議書論及土地房屋、醫療衛生、教育及生涯規劃、檢討稅制、支援中小企、電競產業等多個範疇。
會面後,新民黨舉行記者會,主席葉劉淑儀女士、副主席潘國山先生、副主席容海恩女士、中央委員盧騰光先生、屯門區議員蘇炤成先生、西貢區議員溫悅昌先生、西貢區議員譚領律先生、南區區議員陳家珮女士、離島區議員傅曉琳女士、社區發展主任劉聖雪女士、鄧道昆先生等出席。
葉劉淑儀女士表示,「今天新民黨與行政長官會面,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為了準備其施政報告,而約見政黨。我們主要向她表達建議移除社會上的『三座大山』,包括土地房屋、領展及醫療問題。林太向我們表示收到很多意見,收集社會意見後會權衡輕重,考慮意見後再提出重點。」
附件為新民黨向行政長官遞交最新施政報告建議書內容。
施政報告建議
施政補充報告
領展由2014年起出售資產記錄
就善用新增教育資源提出建議
|
|
築起防騙堅實防線
文章
隨著科技迅速發展,電信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從以往的假冒親友借錢到結合人工智慧的深度偽造技術,詐騙集團的犯罪模式變得愈加精密。根據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的統計,2024年網絡釣魚個案較前一年暴增108%,且超過86%的電騙案件涉及受害者自行轉賬,顯示市民的防範意識有待提升。
近年來,詐騙手法不局限於電話詐騙,而是擴展至多平台和多技術融合的犯罪模式。例如詐騙者利用AI生成逼真的假影片或聲音,冒充親友或機構要求轉賬;亦有透過社交媒體投放虛假廣告,以「低利息貸款」或「高薪海外工作」誘騙民眾提供個人資料。這些手法不僅針對一般民眾,更特別鎖定高風險群體,如長者、學生和求職青年。
面對跨境電騙集團,單一地區的執法難以根治問題。中國公安部自2023年起聯手緬甸政府,成功搗毀多個詐騙園區,逮捕逾5.3萬名涉案人員;新加坡則通過《防詐騙保障法案》,授權警方在合理懷疑下直接凍結受害者賬戶,爭取時間阻止轉賬。英國與歐盟推動「詐騙責任轉移」制度,要求銀行承擔未盡審查義務的賠償責任,促使金融機構主動強化風險管控。這些措施反映結合國際執法、法律強制力與企業責任,能有效壓縮犯罪空間。
高齡者、青少年及弱勢族群因資訊落差,常成為詐騙目標。香港通訊辦推出的「防電騙地區大使計劃」,透過在地化宣傳彌補缺口,委任300名區議員及辦事處人員深入社區舉辦講座、派發資料,並以「四要五不要」原則(如「不透露個人資料」、「立即掛斷可疑電話」)教育長者識別詐騙。同時,警方設計的防騙問卷涵蓋網購、投資等情境,透過學校與社群媒體推廣,提升學生的警覺性。此外,科技工具亦能輔助防騙,例如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建議民眾啟用雙重驗證、定期更新系統,並警惕物聯網裝置的安全漏洞。
雖然電信詐騙手法日新月異,但透過法制創新、科技應用與社區教育的多軌並進,社會能築起堅實防線。特區政府、企業與市民需持續協作,尤其針對高風險群體量身訂製宣導策略,方能真正實現「天下無騙」。如通訊辦所言:「唯有全民提高警覺,方能守護人身與財產安全。」
|
|
從DeepSeek到新質生産力,開啓香港發展新篇章
文章,青年委員會
在剛剛結束的蛇年春節,最熱門的話題無疑是DeepSeek了,不論是學術界、科技圈、投資人,還是普通消費者都在談論。連續發布的重磅開源模型在矽谷掀起了「東方崛起」的風潮,短短幾周內,其用戶增長和下載量屢破紀錄,成為2025年開年AI行業的焦點事件。而在新春開工以來,內地不少省市主政官員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新科技的擁抱,也想要緊跟發展步伐,加快培育出適合當地的新質生產力。
確實,在全球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新質生産力成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爲各地經濟發展指明新方向。對於香港而言,深入理解新質生産力,並探索與之適配的發展路徑,是實現經濟轉型升級、保持繁榮穩定的重要契機。
新質生産力,簡而言之,是依託科技創新、擺脫傳統生産模式束縛的新型生産力形態,以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爲核心內涵,強調通過科技創新催生全新産業形態,打破舊有生産關係,重塑生産力佈局。例如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製造業,催生智能工廠,實現生産流程自動化、智能化,大幅提升生産效率與産品質量,這便是新質生産力在工業領域的生動體現。又如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催生共享經濟、零工經濟等新業態,改變傳統就業模式與資源配置方式,爲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香港作爲國際化大都市,在發展新質生産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也肩負著重要使命。香港的金融、貿易、航運等傳統優勢産業,可與新質生産力深度融合,實現轉型升級。以金融産業爲例,借助金融科技,香港可發展加密貨幣交易和結算、智能投顧等新興金融業務,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與普惠性,拓展金融産業邊界。同時,香港在科技創新領域也有所積累,其高校科研實力強勁,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研究成果豐碩,可爲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通過更加靈活和包容的融資環境,利用好資本市場獨特的風險回報機制,能夠有效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激發本土企業家精神和創新創造活力。
再者,香港應聚焦特色領域,培育新質生産力增長點。比如利用文化創意産業優勢,結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發展沉浸式文化體驗、數字創意設計等新業態,爲文化旅遊、創意經濟注入新活力。同時,香港可發揮在國際航運樞紐地位,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發展智慧港口、智能航運等新質生産力,提升航運産業附加值與競爭力。
此外,香港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協同發展,與深圳、廣州等城市在科技、産業、人才等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爲新質生産力發展創造廣闊的舞臺。
新質生産力爲香港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香港憑藉自身獨特的優勢,在發展新質生産力方面具有巨大潛力。通過聚焦新興科技和優勢產業、深化金融創新、加強區域合作等舉措,香港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地的新質生産力發展道路,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在新時代的發展浪潮中續寫輝煌篇章。
|
|
特朗普的新帝國主義 / Trump's New Imperialism
文章
很多反美人士會斥責美國為「美帝」,打着民主旗號,其實奉行帝國主義。特朗普上台後,以雷霆萬鈞之勢撕破「民主自由」的華麗外衣,赤裸裸地讓世人目睹其新帝國主義的真面目。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最近發表一篇題為Project 1897: The imperial presidency 的文章,指特朗普在21 世紀實施19 世紀的帝國主義,並試圖擴大美式疆土主義。特朗普在就職演辭中唯一讚賞的美國總統是威廉·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麥金利在1897 至1901 年期間擔任美國第25 任總統,在位期間為了擴大美國疆土,兼併了夏威夷、關島、菲律賓和波多黎各。麥金利是在財閥支持下坐上總統寶座,約翰·摩根(J.P. Morgan)及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等巨頭都是其背後支持者。此外,麥金利擅於運用關稅措施來達到目的,曾強迫國會通過法例將關稅增至近50%。這些特點都與特朗普非常相似。
特朗普上任後狂言一浪接一浪,首先指加拿大應成為美國第51 個州,說要收購格陵蘭,繼而簽署行政命令將「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改名為「美國灣」(Gulf of America),並要求Google 等地圖供應商跟隨更名;最近更稱加沙應由美國接管改造為度假區等等,可見他徹底無視別國主權,擴張野心展露無遺,並且將一切視作一盤生意,計劃透過擴大美國版圖,掠奪更多資源。
《經濟學人》直言不諱地形容特朗普是一個「帝國主義的總統」,批評他在21 世紀施行19 世紀美國霸權擴張年代的政策。這種赤裸裸的帝國主義行徑,與美國長期以來宣揚的「民主自由」價值觀形成強烈反差,正因如此,世人應「感謝」特朗普的所作所為,他讓世界看清帝國主義的嘴臉。
Trump's New Imperialism
Many anti-American critics denounce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American Empire," claiming that it operates under the banner of democracy while actually practicing imperialism. After Donald Trump took office, he swiftly tore apart the glamorous façade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blatantly exposing the true nature of his new imperialism to the world.
The Economist recently published an article titled Project 1897: The Imperial Presidency, arguing that Trump is implementing 19th-century imperialism in the 21st century while attempting to expand American territorial ambitions. During his inaugural address, the only U.S. president Trump praised was William McKinley, who served as the 25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897 to 1901. During McKinley’s tenure, he expanded U.S. territory by annexing Hawaii, Guam, the Philippines, and Puerto Rico. McKinley rose to power with the backing of corporate tycoons such as J.P. Morgan and John D. Rockefeller. Additionally, McKinley was skilled at leveraging tariffs to achieve his goals, once forcing Congress to pass legislation that raised tariffs to nearly 50%. These characteristics bear a striking resemblance to Trump’s approach.
Since taking office, Trump has made a series of bold and controversial statements. He first suggested that Canada should become the 51st U.S. state, then proposed purchasing Greenland. He later signed an executive order to rename the Gulf of Mexico as the "Gulf of America" and even demanded that mapping services like Google Maps follow suit. More recently, he suggested that Gaza should be taken over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ransformed into a resort destination. These actions demonstrate his blatant disregard for other nations' sovereignty and reveal his unrestrained expansionist ambitions. Viewing everything as a business venture, Trump seemingly plans to expand U.S. territory to seize more resources.
The Economist bluntly describes Trump as an "imperialist president," criticizing him for implementing policies reminiscent of America's 19th-century expansionist era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undisguised imperialism starkly contrasts with the longstanding American values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In a sense, the world should "thank" Trump for his actions—because he has exposed the true face of imperialism for all to see.
|
|
新民黨 「Talk With Experts」講座 李小加先生探討金融服務如何帶動實體經濟
新聞稿,焦點
新民黨於2024年開拓「Talk With Experts」講座系列,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及業界翹楚分享,早前已舉辦兩場講座,分別探討低空經濟及人工智能的發展,昨日(10日)來到第三場,很榮幸邀得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滴灌通」創辦人李小加先生主講,主題為「金融服務如何帶動實體經濟」;有百多名新民黨黨友及其他嘉賓出席,更踴躍向李小加先生提出不同角度的問題。
李小加先生離開港交所後,着力思考如何突破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脫節的困境。他分析了傳統銀行融資與上市融資之間所缺乏針對中小企的金融服務產品,想出以收入為主要估值工具(RBP)的金融交易市場,在澳門成立「滴灌通澳交所」(MCEX),是全球首個收入分成產品DRO交易所。講座中,李小加先生介紹他的構思及成立期間的經驗。
他指出,目前全球資本市場未有完全與實體經濟扣連在一起,以港交所為例,每年的交易量與融資到實體經濟的比例是「400:1」,即實體經濟拿了1元走,金融市場上,投資者之間互相買賣賺那400元,根本沒有落到實體經濟。他認為全球股票市場已經接近是「賭場」,錢從投資者之間賺,「賭下一個人以更貴的價錢買」。他稱,因此他想作出改變,成立「滴灌通澳交所」,希望金融市場能與實體經濟扣連,以收入共享融資(Revenue-based financing)方式融資。
李小加先生圍繞金融服務如何重新緊扣實體經濟的現實處境和發展,講解收入共享融資(Revenue-based financing)與傳統銀行債務融資的分別,以及基於盈餘(Earnings-based)的股票市場能夠為很多中小企,特別是流通量大的企業,找到新的發展機會和融資機會,亦讓很多投資者、小股民能在新平台上進入市場,獲得紅利,捉緊市場發展。
有參加者關注為何其他國家沒有推出同類概念的產品,例如美國應該存在一定的市場。李小加先生強調中國可以作為領先者,再解釋指美國的金融市場服務深度,像銀行市場已經深度進入實體經濟,已經很多中型企業提供貸款服務,例如社區銀行等;而他提出的這個模式,適用於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極不發達的國家。
講座中除了討論「滴灌通」外,亦有討論到加密貨幣,有參加者提到全球最大加密交易所幣安(Binance)在去年10月至11月的交易量,比全球三大主要股票市場更多,加密貨幣的交易非常蓬勃;關注李小加先生認為這能否把資金引到實體經濟。李小加先生則形容這些加密交易所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存在,本來加密貨幣的原意是去中心化,本質是以算法為基礎的定價原則上的投機產品,本質上又成為了中心化,而且隨着交易量的集中,中心化愈發明顯,比傳統貨幣有過之而無不及,恰恰又缺乏透明度,更莫論監管,根本是中心化市場。
|
|
新民黨 容海恩立法會議員聯同漁農業界發表考察科威特成果
新聞稿,焦點
新民黨副主席容海恩立法會議員繼去年9月率團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威特訪問考察後,於12月21至25日聯同漁農自然護理署代表、漁農界選委代表、漁農業界代表再度率團前往科威特,進行為期5日的考察,了解科威特的漁農業發展,以及探討香港與科威特的交流合作機會。
容海恩立法會議員今日(24日)聯同考察團成員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漁業及海洋護理)朱振華博士、香港漁民團體聯會副主席劉金鳳女士、香港漁民團體聯會及漁業創新科研發展小組陳子浩醫生、香港漁民團體聯會及漁業創新科研發展小組楊展永先生,分享考察科威特的內容及成果。
容海恩立法會議員表示,去年9月到訪科威特後,了解到科威特發展機遇和空間龐大,同時有足夠資金支持;其後與漁農界選委交流時,了解到他們不少已在中東發展,故此她希望透過考察團促成更多合作,推動更多行業到科威特發展,讓更多香港企業可以看見這個機會,一同「跳出去」。
容議員表示:「今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將香港漁農業的創新示範及項目帶到科威特,了解到當地漁農業發展情況和需要,同時探討如何將香港及內地的成果對接,推動漁農界『走出去』,協助內地視香港為跳板,『跳出去』找尋機遇。」她續稱:「今次考察成果豐盛、具建設性,相信是首次有政府代表隨團,與我們和業界一同『走出去』,反映特區政府非常支持本港漁農業,希望政府未來有更多支援及政策支持,更大力鼓勵業界創新創業。」
今次考察團拜訪了多個科威特政府部門、私人機構、大學、科研機構、實驗中心、漁農商會、環境公共機關、科威特直接投資促進局等,又參觀了當地的魚市場,了解當地的營運情況、冷鏈技術。容海恩立法會議員指出已經有新加坡專家在科威特的魚場協助發展,若科威特能夠使用香港最新科技,將能助力當地進一步發展冷鏈市場等,讓科威特的產能和種類加大。
容議員認為香港要做好「一帶一路」建設,首先要了解好當地的需要和機遇,例如香港與科威特市場喜愛的魚類很相似,因此香港技術能快速配合當地需要。此外,由於科威特的水資源較緊絀,當地大多採用室內種植,目前正發展溫室種植,就此她指出香港和內地的溫室種植技術較尖端,是很好的機會讓香港技術「走出去」。
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漁業及海洋護理)朱振華博士表示,2023年底特區政府公布《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希望香港優質的漁農產品和先進技術能推動到不同地方;今次到科威特考察,將能進一步深化香港與科威特的合作,讓香港漁農業得到全新的升級轉型機遇。
朱振華博士指出,他印象較深刻的是香港與科威特市場喜愛的魚類相似,如石斑、馬友等,都是科威特主要銷售的產品,而環觀世界,香港養殖石斑魚的技術較先進,相信在這方面與科威特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他續指:「科威特重視其漁業管理的天然資源,我們曾與科威特的政府部門和大學商討,他們有意與我們進一步交流,例如每年香港6月6日都會參與的『全國放魚日』,科威特政府部門均表示有興趣來港了解實際操作。此外,科威特亦有注意紅潮問題,考察團也有向他們介紹香港紅潮監察的最新發展,例如已經開始運用人工智能進行監測,對方亦表示有深感興趣。」他強調,今次考察發揮了香港「內聯外通」的角色,透過香港的獨特優勢,將香港及內地的先進技術「帶出去」。
香港漁民團體聯會副主席劉金鳳女士強調「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的獨特優勢,融入國家發展是香港的出路和未來;揭示了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她表示:「今次的中東之行展現香港了在『內聯外通』方面的作用,走出了最要的一步。」
香港漁民團體聯會、漁業創新科研發展小組陳子浩醫生專注於水產養殖及系統管理,提升本地養殖技術。他表示今次可探討如何推動本港及內地的農業養殖科技帶到科威特,促進當地發展及提升技術,例如,鑑於科威特水資源緊絀,他們亦想發展更多陸上高密度養殖,因此香港的室內循環高密度養殖有助他們提升現時的室內養殖技術。
陳子浩醫生續指:「當地政府及學術機構都對水產生產管理、高端飼料生產、益生菌生產等幫助生產的技術非常感興趣,並希望能與我們有更多交流和合作發展機會,助本港業界跳出香港,為國家及『一帶一路』建設貢獻一分力。」
香港漁民團體聯會、漁業創新科研發展小組楊展永先生指,今次考察有機會了解到科威特在漁農業方面的需求,以及對糧食安全的重視,他們認為依賴進口產品來滿足其國內需求並非長久之策,故希望能透過養殖在國內自行生產糧食。今次考察分享了香港與內地的養殖經驗,在有限資源和地理環境下,如何實現自給自足的目標;考察團亦向他們介紹了香港可以提供的軟件及硬件技術支援,例如展示了無人機模型、人工智能技術等。
|
|
葉劉淑儀 出席世界經濟論壇
新聞稿,焦點
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暨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於1月20日至25日期間離港,親赴瑞士達沃斯(Davos),出席由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舉辦,為期三天的女性政治領袖論壇(Women Political Leaders Forum)。
|
|
立法會研究人口政策和措施小組委員會會議:促請政府改善殘疾人士投票措施及安排
立法會事務
日前,在立法會研究人口政策和措施小組委員會會議上,我促請政府改善殘疾人士的投票措施及安排。
在2023年區議會選舉中,曾有殘疾人士反映不少候選人的簡介只有圖像而沒有文字,令他們難以了解候選人的政綱。而按當時調查顯示,僅有4%的地區選舉候選人和22%的地區直選候選人提供文字版簡介。事實上,相關問題在2016年及過往的選舉中已曾被提出,故此為了提高殘疾人士的投票參與度,我認為增加候選人的文字版簡介是一項重要的共融措施。
我在會上跟進政府未來將如何鼓勵候選人使用更多文字版宣傳簡介,以及如何在科技上協助殘疾人士參與選舉及了解候選人簡介。我亦反映現時候選人簡介的空間有限,未能充分表達政綱,建議政府可提供網上版本,讓市民查閱更詳細的資訊。與此同時,我認為政府可透過人工智能等科技,向有需要的殘疾人士提供協助,例如透過人工智能讀取圖像內容等,希望政府能透過科技同時兼顧殘疾人士及候選人的需要。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回應時指,政府會考慮各項便利殘疾人士選民的措施,包括如何閱讀候選人資料、前往票站是否方便等。而平等機會委員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亦補充,平機會每次在選舉前亦會去信選舉事務處,提醒執行支援殘疾人士措施,惟候選人簡介方面,簡介中所使用的文字或圖案是由候選人自行決定。
|
|
就「守護本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議案發言
立法會事務
2月12日,我在立法會大會上,就「守護本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議案發言。
我:主席,多謝何君堯議員提出有關婚姻的議案。這讓我們有機會進行一個文明且理性的辯論。事實上,昨晚我與多位同事收到了一位「重量級人物」的要求,請求我們支持此議案。雖然今年是選舉年,我們都不希望得罪選委,但我已坦白地告訴這位「重量級人物」我很難支持該議案。
我認為該議案存在問題。嚴格來說,中國傳統的婚姻、家庭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1972年,《婚姻制度改革條例》在香港生效,廢除了納妾制度。然而,至今社會上仍存在許多在普通法上被視為 “common law wife”的伴侶,即擁有妻子權利的伴侶。曾國衛局長剛才提到婚姻條文,其實是新中國在破舊立新時引入的新婚姻概念。事實上,中國長期處於「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因此我們應該說「一夫一妻」是中國共產黨對新社會新中國的一項重要貢獻,而非說是傳統。
至於為何「一夫一妻」制度在香港出現,特別是在第181章《婚姻條例》中出現基督教婚禮或相等的世俗婚禮以及相關的事宜制條文,我有內地朋友在香港結婚,他很喜歡香港婚禮的模式,包括婚姻註冊官宣讀嚴肅的誓言。曾局長提到「一夫一妻、終身相守、排除外人」均屬「西方耶教概念」,而非中國傳統的說法。我認為要「一夫一妻」其實是新中國引進的價值觀,而非傳統中國人對於家庭的看法。
現今社會,很多家庭並非「一夫一妻」,有人不僅有一位正式的配偶,甚至炫耀自己做他人的情婦以獲得大量財富。這些行為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並未弘揚良好價值。所以我並不滿意傳媒大事宣揚。我希望同事們能同意,這些行為對社會產生了負面的文化影響。事實上,社會中仍然有許多人擁有不止一位正式配偶,那我們是否應該完全排擠他們呢?這個問題並非非黑即白,因此我認為這個議案難以執行。特別是當我們說要防範和抵制不良文化時,究竟不良文化是指什麼?作為一名女性,我最反對婚外情。如果黨員有婚外情,我絕不姑息。然而,我們是否要抵制這些情況呢?具體要抵制什麼呢?
至於同性關係,正如剛才林新強議員所說,法庭應有清晰的裁決,在MK v Government of HKSAR的案件中,上訴庭已明確表示《基本法》37條中的婚姻不包括同性關係。但終審庭在岑子杰(上訴人) 訴 律政司司長的案件當中指出,不應歧視同性關係,政府應提出替代框架,讓同性關係與異性關係享有同樣的福利和權益。正如林新強議員所說,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我們應該尊重終審庭的裁決。
|
|
就「全面檢視特區政府資源運用,優化財政結構」議案發言
立法會事務
2月12日,我在立法會大會上,就「全面檢視特區政府資源運用,優化財政結構」議案發言。
我:多謝主席。感謝黃俊碩議員和鄧家彪議員提出的議案及修正案。多年來,香港擁有龐大的赤字,財政儲備亦不斷減少,這種狀況非常值得政府關注。一方面這違反《基本法》107條,亦削弱了抵禦金融風暴的能力。我很高興看到兩位議員的議案提醒政府在節流方面,不僅是灼眼削減對社會大眾的開支,而是應該檢視政府本身的資源及龐大的開支。正如剛才管浩鳴議員指出,公務員的開支已超過1000億元,這是龐大的開支和編制。目前香港擁有700多萬人口,逾19萬公務員編制,但實質上只有17萬。相較之下,新加坡人口有500多萬,公務員則只有8萬多人。長遠來說,政府是否應該檢討龐大的編制和較高的薪酬呢?事實上,公務員多年來的薪酬按年以百分比不斷上升,已遠高於私人機構。以政務官為例,起薪為61,865元,遠高於如怡和洋行,太古集團和匯豐等私人機構的大企業管理培訓生。管理培訓生與政務官的工作性質相似,但起薪只是3萬多元。若政府只需出4萬多已網羅最佳的畢業生,而加入政府首幾年是受訓,那麼為何受訓的公務員每月61,865元呢?我曾向政府提過應該檢討公務員薪酬,但官方回應是薪酬架構每六年檢討一次,即表示不會貿然檢討。然而,這些薪酬已遠遠與私人市場脫節。例如,行政主任的起薪點為35,080元,而私人機構的行政人員薪酬則是2萬多元。而文書主任為總薪級表第 16點(每月36,850元)至總薪級表第21點(每月47,010元),但並不需要大學學位。而私人機構的文書主任的薪酬約17,000-18,000元。這些薪酬已經遠高於私人機構,並會影響私人機構聘用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現時有3000多名文書主任。過去在政府就職要「開file」,但相信現時許多工作可以電子處理,是否仍需這麼多文書主任呢?此外,負責翻譯工作的法定語文主任起薪點是32,430元。今時今日,政府應該善用科技,如 “DeepSeek”可以進行英譯中翻譯,效果尤佳。那麼政府是否有需要聘用這麼多法定語文主任或文書主任甚至秘書呢?
我認為政府需要檢視公營機構開支,不只是一刀切減薪。主要官員薪金約1億元,即使減薪10%,一年節省約1000萬元,節省的公帑有限。我認為,正如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所指,政府要「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因此,公務員事務局要主動檢討龐大的公務員架構的同時,薪酬架構也要檢討,若發現有職系人手過多便要削減。此外,主要官員是否要每人獲安排一位秘書、一位新聞主任、一位工作助理、一位行政助理、一位政治助理呢?再者,官員司機是否應該共用?所有這些都需要檢討,而不只是簡單的減薪。我希望政府可以正視這些過時的安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