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管治、簡政放權
日期︰2017 年 11 月 14 日
主席: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今年7月1日來港出席香港回歸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5屆政府就職典禮。習主席在演說時提到「香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制度還需完善」,相信他是指特區政府還未履行兩個重大的憲制責任: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維護國家安全;以及按《基本法》第45條,落實普選行政長官。
可惜,特首在她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把這兩個重大政制議題輕輕帶過,而最令人詫異的是特首竟然將對「檔案法」的論述,編排在「《基本法》第23條立法」及「第45條普選行政長官」的章節前面。訂立「檔案法」固然重要,既可維護政府檔案的完整性,亦可提高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問責性。可是,若論及在憲制層面的重要性,「檔案法」實在難以與《基本法》23條和45條相提並論。因此,我認為這樣的排序實為不妥。
特首曾公開指23條立法,以及普選行政長官都是極具爭議性的議題,因此需留待社會出現平和的氣氛,才就相關法律條文進行理性討論。可是,我認為這兩個憲制責任雖具爭議,特首都不能迴避,早晚應開誠佈公,向公眾交代有關政策的必要性及時間表。以23條立法為例,特首及相關官員應該向市民解釋,不少國家早已有類似的法律, 23條並不是甚麼洪水猛獸,特首亦應早日為日後本地立法奠定足夠的民意基礎。
至於關於普選行政長官的爭議,我認為可以從西方的民主制度說起。西方民主制度的精粹在於定期、公開、透明、一人一票的選舉,近百年來一直備受西方國家推崇。日裔美藉政治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於1992年曾出版一本名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的書本,他當時斷言西方民主制度將會是全世界最終極的政府形式。不過,近年福山已修正他當年的論述,指出西方的民主制度其實存在不少隱憂。
時至今天,不少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已經變得為「民粹主義」主導,令社會嚴重撕裂。民選領袖的光環往往十分短暫,選舉過後開始執政時,便民望大跌。法國總統馬克龍便是一個活脫脫的例子,他上任後因為推行經濟改革,結果短短四個月便由「萬人迷」變成「最不受歡迎的總統」。其次,民主選舉是一場「零和遊戲」,每逢政黨輪替,新領導人上場後便刻意將前屆政府的政策推倒重來,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揚言要推翻同性婚姻、意圖廢除「奧巴馬醫保」等就是擺在眼前的例子。
習主席在十九大開幕式的演辭中,花了極大篇幅闡釋他「以民為本」的管治理念。他強調「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並提倡要「實行民主協商、民主決策」。習主席這個以人民福祉為依歸的治國理念,可謂跟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政治思想一脈相承。「民貴君輕」是孔孟思想體系的核心,對近代中國政治影響深遠,此概念跟西方的民主精神不謀而合,只是兩者產生領袖的方法不同。
既然西方的民主制度並非必然是最好的制度,不同國家就該按自身的發展需要,選擇合適的政治制度。中國如是,香港亦應如是。我們應該依照《基本法》,按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落實普選行政長官。雖然有人批評由提名委員會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是過份保守的做法,但換來的卻是政策的延續性。而且如果港人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問責性將大大提高,始能制訂出真正「以民為本」的政策。
因此,我希望特首可以迎難而上,展示出她對23條立法和普選行政長官兩個重要議題的承擔,完成我們應盡的憲制責任,帶領香港政制真正向前走。
主席,正如《施政報告》所講:「法治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而司法獨立是維持法治的重要基石。過去數月,香港法院對個別案件的判決引發了部分人對司法獨立的負面評論,基至有人懷疑法庭受到外來干預。《基本法》清楚確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
香港一直維護司法獨立,而香港的司法機構亦因其獨立性和高質素得到認同。部分評論(包括部分海外媒體)對司法機構的攻擊,實在令人遺憾。律政司司長過去多次指出,公眾有權評論法庭作出的決定,但評論不應削弱司法機構的誠信和公正性。澳洲案例曾解說:「法律的權威取決於公眾的信任,而公眾信任不應因為法庭或法官的誠信或公正性受到全無基礎的攻擊而動搖,這點對社會的穩定尤為重要。」
近年有越來越多人選擇以較激進,甚至以暴力、違法手段來表達訴求及對政府的不滿,我認為市民選擇以這些表達方式的原因,是因為政府未能適時回應或向市民解釋,令他們的不滿不斷累積,無法消除,這些情況政府和特首都必須正視和嚴正處理,確保我們能繼續彰顯一直堅守的法治精神。
接下來,我想講公務員部分。近年政府為回應市民不斷增加的訴求和期望,不少政策局和部門都努力地尋找和嘗試循適切的渠道,加強他們的工作效率和服務,對公務員帶來不少壓力,包括紀律部隊和前線公務員在執勤時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不斷增加。公務員團隊整體表現都是優秀、專業、高效和廉潔,我感謝公務員團隊一直為我們服務,相信很多市民都同我一樣,會繼續支持您們,為公務員團隊打氣。
我歡迎特首接納了我們新民黨和公務員協會的建議和訴求,讓新制下聘請的公務員,包括文職職系可選擇在65歲退休,紀律部隊職系則可選擇在60歲退休,希望局方盡快落實相關細節。同時亦希望政府認真考慮重啟公務員職系架構檢討,以及定期檢討和改善非公務員合約僱員的薪酬福利,並將他們納入常額編制。至於過去我們多次要求政府,為公務員診所提供牙科服務、引入中醫福利、增加宿舍及公屋配額等,我希望政府能夠積極回應公務員在這幾方面的訴求。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
|
Can Beijing and Big Business Trump-proof Hong Kong / 北京和大型企業可保護香港免受特朗普影響嗎?
文章
US president-elect Donald Trump’s decisive victory over Vice-President Kamala Harris, the Republican Party’s control of Congress and strong backing from his appointees on the US Supreme Court will make him the most powerful US president in recent history.
He is coming into office with the unreserved support of the world’s richest man, according to the 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 – tech mogul Elon Musk – who has just been named to lead a new department of efficiency. The massive power Trump now wields has sent shock waves across the US and around the world.
Although Beijing took care not to drop any hint of its preference, a triumphant Trump return and all that it means for the future of Sino-US relations appeared to have been within China’s calculations.
On November 8, Xia Baolong, the director of the Hong and Macau Affairs Office, convened a meeting with 29 Hong Kong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leaders, in addition to Chief Executive John Lee Ka-chiu and other senior officials, in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timing seems to have been carefully chosen to take stock of the US election results.
Trump unleashed more tremors by announcing the appointment of a motley crew of hardliners and acolytes to important cabinet and ambassadorial positions. When news broke that Trump was mulling the appointment of prominent China hawks, Senator Marco Rubio and Representative Michael Waltz, to the positions of secretary of state and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respectively, the Hang Seng Index plunged 580 points.
Rubio sponsored the 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 of 2019. This landmark statute requires 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assess Hong Kong’s political developments as a precondition for continuing the city’s unique status under US law. The act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stripping Hong Kong of special treatment in the US and imposing sanctions on the city.
After Beijing enacted a law to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in Hong Kong in June 2020, then-president Trump swiftly signed the Hong Kong Autonomy Act into law in July 2020 and slapped sanctions on Hong Kong almost a month afterwards. Trump’s skewed vision of Hong Kong posing a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 shared by many in Congress, including Rubio, can only fill Hong Kong with grim forebodings.
At the meeting in Shenzhen on November 8, Xia said that Hong Kong is undergoing a profound change,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His remarks were a clear signal of Beijing’s deep concerns about the impact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on China, not least Hong Kong, a small but highly externally oriented economy which depends heavily on trade and the free flow of capital, information and people.
Xia sent pointed messages to both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business representatives at the meeting. He warned government officials that “Hong Kong cannot rely solely on its traditional advantages by relying on just one trick”.
He urged Hong Kong to enhance its tourism appeal by taking advantage of its beautiful coastline, enchanting islands and cultural assets. Xia also encouraged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invest mor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 reportedly urged business leaders not to be “bystanders”, but a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 government’s programmes to bolster Hong Kong’s development as a premier aviation hub, seaport and trading port.
Beijing has come to Hong Kong’s rescue many times, sending tourists, capital and good-quality companies for listing in Hong Kong’s stock market. China has helped Hong Kong weather many storms.
Despite the importance 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attached to Hong Kong’s success under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can a reinforced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ong Kong and big business adequately keep the city Trump-proof?
Even patriotic businessmen must do tough number-crunching before they deploy their capital to support government projects and quite rightly so. If they end up depleting their capital as the result of investing recklessly in financially non-viable projects, they would not be doing the nation, including Hong Kong, any good.
Luckily, after years of work on the Shenzhen-Hong Kong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Zone, the end of the tunnel is finally in sight. The first batch of development at the jointly run technology park at the Lok Ma Chau Loop i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in phases starting later this year.
The park will enable Hong Kong to build centres of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combining the abundant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of Shenzhen with Hong Kong’s global financial and business expertise.
Another bright spot is the progress made in leapfrogging biomedical research. The government has launched a new scheme for local registration of drugs and medical devices. The Health Bureau is working with Shenzhen to set up a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clinical trial collaboration platform to expedite clinical trials and expand R&D networks. Hong Kong companies will be able to access bio-samples from other places that are part of the Greater Bay Area development zone.
The infrastructure to jump-star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s finally taking shape. Despite growing more sluggish than before, Hong Kong does not lack capital, talent or global connectivity.
The only trouble with the new Trump administration is that there are too many unknowns. How will Elon Musk function in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Will he be a full-time efficiency tsar or continue to wear many hats? Who would have the most influence on Trump – anti-China, anti-free trade hardliners or pragmatic entrepreneurs?
As the line-up of key officials in Trump’s administration takes shape, only time will tell what his real agenda is. In the meantime, like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Hong Kong must Trump-proof itself by staying calm and strong.
中譯本 : 北京和大型企業可保護香港免受特朗普影響嗎?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決定性地擊敗副總統哈里斯.賀錦麗(Kamala Harris),共和黨控制了國會,並得到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強力支持,使他成為近代最有權力的美國總統。
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他將在上任時獲得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科技大亨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全力支持,馬斯克剛被任命負責領導一個新的效率部門。特朗普現在所擁有的巨大權力在美國乃至全球引起了震撼。
雖然北京小心翼翼地沒有透露其偏好,但一個凱旋而歸的特朗普以及這一切對中美關係未來意味著的影響似乎已經在中國的考量之中。
11月8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廣東省深圳市召集了29名香港商界和工業界領袖、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其他高級官員舉行了一次會議。這次會議的時間看來是精心選擇,總結美國選舉結果。
特朗普宣布任命一批強硬派和信徒擔任重要的內閣和大使職位,進一步震憾外界。有消息傳出特朗普正在考慮任命著名的中國鷹派參議員馬可·魯比奧和眾議員邁克爾·瓦爾茲分別擔任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時,恆生指數下跌了580點。
魯比奧推動了2019年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律要求美國政府部門在繼續根據美國法律賦予該城市獨特地位的前提下,評估香港的政治發展。這部法案為剝奪香港在美國的特殊待遇以及對該市實施制裁奠定了基礎。
在北京於2020年6月實施了維護香港國家安全的法律後,當時的總統特朗普於2020年7月迅速簽署了《香港自治法案》,並在將近一個月後對香港實施了制裁。特朗普對香港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扭曲看法得到了眾議院眾多人士的共鳴,包括魯比奧,這將不免使香港充滿陰霾。
在11月8日深圳的會議上,夏寶龍表示,香港正在經歷內外的深刻變化。他的言論清楚地表明了北京對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尤其是對高度依賴貿易、資金、信息和人員自由流動的香港這樣一個小而高度外向型經濟體所帶來影響的深切擔憂。
夏在會議上向政府官員和商界代表發出了明確的訊息。他警告政府官員說,“香港不能僅僅依靠傳統優勢,僅僅依賴一招”。
他提及香港可通過利用其美麗的海岸線、迷人島嶼和文化資產來增強其旅遊吸引力。夏還鼓勵政府官員在科學技術方面進行更多投資。
據報導,夏敦促商界領袖不要成為“旁觀者”,而應成為政府計劃中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一流航空樞紐、海港和貿易港口的積極參與者。
北京曾多次援助香港,派遣遊客、資本和優質企業在香港股市上市。中國幫助香港度過了許多風雨。
儘管習近平主席對“一國兩制”下香港成功的重要性給予了高度重視,但中央政府、香港和大型企業之間加強合作是否足以使這座城市免受特朗普的影響呢?
即使是愛國商人在支持政府項目之前也必須進行艱巨的經濟數據分析,這是非常正確的。假如他們因為在財政上不可行的項目上投資而最終耗盡了他們的資本,那對國家,包括香港,都不會有好處。
幸運的是,在長年致力於深港創新科技合作區之後,隧道的盡頭終於看到了曙光。預計將從今年底開始分階段完成在落馬洲環繞區共同運營的科技園區的首批開發工作。
這個園區將使香港能夠建立研發(研發)卓越中心,將深圳豐富的技術資源與香港的全球金融和商業專業知識相結合。
另一個亮點是在跨越生物醫學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政府已推出了一項新計劃,用於本地藥物和醫療器械的註冊。醫務衞生局正與深圳合作建立廣東-香港-澳門大灣區臨床試驗合作平台,以加快臨床試驗進程並擴大研發網絡。香港企業將能夠獲得來自大灣區發展區域其他地方的生物樣本。
推動科技發展的基礎設施終於初具雛形。儘管增長速度比以往緩慢,但香港並不缺乏資本、人才或全球聯繫。
新的特朗普政府唯一的問題是有太多未知數。埃隆·馬斯克將如何在特朗普政府中發揮作用?他會成為全職效率專家,還是繼續身兼多職?誰將對特朗普產生最大影響 - 反華、反自由貿易的強硬派,還是務實的企業家?
隨著特朗普政府主要官員陣容的確定,只有時間才能揭示他真正的議程。與此同時,就像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香港必須通過保持冷靜和堅強,來使自己免受特朗普的影響。
|
|
與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代表就控煙政策交流
文章
11月19日,我和議員黨友 黎棟國 Lai Tung Kwok 、 陳家珮 Judy Chan 、 何敬康 Adrian Ho 就控煙政策與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代表會面。
吸煙與患上癌症及慢性疾病有直接的關係,是全球疾病負擔的第二大風險因素。在香港,吸煙不但每年導致近 7,000 人死亡(包括接近 700人為不吸煙人士因接觸二手煙而引致),更造成龐大醫療開支及生產力損失。因此,政府目標在2025年將吸煙率降至7.8%,並長遠達至「無煙香港」。為了推行此目標,政府於今年6月公布新一期禁煙措施,包括十項控煙短期措施。當中,全面禁止另類吸煙產品(即包括電子煙及加熱煙等)備受關注。
委員會代表表示曾邀請市民進行街頭訪問及測試在吸食水煙後體内一氧化碳水平的變化,結果發現不少受訪者都認為吸水煙是社交娛樂的行為,而且普遍輕視了水煙的禍害。就此,我和議員黨友向委員會代表反映不少成年煙民早已吸煙多年,要以這類高壓的「禁令」逼令其戒煙難度極高,希望委員會能從源頭入手,加強戒煙的教育及宣傳工作,一方面預防年輕人養成吸煙習慣,另一方面鼓勵已有吸煙習慣的煙民戒煙,從而實現「無煙香港」的目標。
|
|
賀錦麗慘敗有因 / Kamala harris's Crushing Defeat
文章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塵埃落定。選舉前,不少民調認為特朗普與賀錦麗在支持度上「叮噹馬頭」,是次選舉的競爭將會異常激烈。更有人大膽預測,雙方可能因為互相指控對手選舉欺詐所引發的法律糾紛,導致選舉結果遲遲無法出爐。然而,大選最後卻以特朗普橫掃7 個搖擺州,取得312 張選舉人票,輕鬆大勝賀錦麗告終。此外,共和黨還贏得參議院的多數席位(53 對46);眾議院方面,截至11 月11 日共和黨已奪得435 席中的214 席,預料可取得眾議院控制權。美國是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立法權力歸於國會、行政權力歸於美國總統,而美國最高法院擁有終極司法權。特朗普勝選並幫助共和黨取得兩院控制權,加上在上個任期中任命了三位保守派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使特朗普能罕有地控制「三權」,而致「三權分立」的制衡機制在未來四年失效。
據各大美媒報道,民主黨大選慘敗後,黨內各方迅速互相指摘。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在11 月8 日的一個播客節目分析,民主黨敗選的主因在於總統拜登退選太晚,導致民主黨來不及舉行初選,以致缺乏競爭,難以選出比賀錦麗優秀的候選人。選戰的過程突顯賀錦麗是一個弱勢的候選人,演辭及辯論都經過高度排練,她在電視辯論的表現只不過是中規中矩,反映她未曾經歷真正考驗。此外,賀錦麗的政綱有着濃重的拜登影子,缺乏個人特色及魅力。比方說,賀錦麗強調婦女墮胎權,但與奧巴馬夫人米歇爾(Michelle Obama)在女權主義上的演說相比,她的演說缺乏感染力,未能如預期般贏得女性選民的廣泛支持。她的競選拍檔副總統候選人沃爾茲(Tim Walz)在面對特朗普副手萬斯(J.D. Vance)時,對於萬斯提出的許多批評和攻擊顯得缺乏準備,力有不逮。
除候選人個人的原因外,美國當前的政治經濟環境以及民主黨的選舉策略失當,亦使賀錦麗的選戰慘敗,嚴重影響民主黨未來發展。下期拆解民主黨敗選的其他原因。
Kamala harris's Crushing Defeat
The dust has settl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Before the election, many polls indicated that Trump and Kamala harris were neck and neck in terms of support, suggesting that the competition in this election would be exceptionally fierce. Some even boldly predicted that legal disputes stemming from mutual accusations of electoral fraud could delay the election results. However, the election concluded with Trump sweeping 7 swing states, securing 312 electoral votes and easily defeating Kamala harris. Additionally, the Republican Party also won the majority of seats in the Senate (53 to 46). As of November 11th, the Republican Party has secured 214 out of 435 seats 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expected to gain control of the House.
The United States is a country with a separation of powers: legislative power belongs to Congress, executive power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Supreme Court holds ultimate judicial power. Trump's victory and the Republican Party's control of both chambers, coupled with his appointment of three conservative Supreme Court justices in the previous term, have allowed Trump to unusually control all three branches of government, rendering the system of "checks and balances" ineffective for the next four years.
According to reports from major U.S. media outlets, following the Democratic Party's disastrous defeat, various factions within the party quickly began blaming each other. Former Speaker of the House Nancy Pelosi, in a podcast on November 8th, analyze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mocratic Party's defeat was Biden's late withdrawal from the race, leading to a lack of competition as the Democrats did not have enough time for primaries to select a more outstanding candidate than Kamala harris. The campaign process highlighted Kamala harris's weaknesses as a candidate; her speeches and debates were highly rehearsed, and her performance in televised debates was only average, reflecting her lack of real testing. Furthermore, Kamala harris's policy platform bore a strong resemblance to Biden's, lacking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m. For example, while Kamala harris emphasized women's abortion rights, her speeches lacked the inspirational power compared to Michelle Obama's feminist speeches, failing to garner widespread support from female voters as expected. Her running mate, Vice Presidential candidate Tim Walz, appeared unprepared in facing many criticisms and attacks from Trump's running mate, J.D. Vance.
In addition to personal reasons for the candidates, the curr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U.S. and the Democratic Party's flawed election strategies also contributed to Kamala harris's crushing defeat, severely impact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Stay tuned for further analysis on other reasons for the Democratic Party's defeat in the next installment.
|
|
新民黨 譴責美方肆意詆毀香港法庭裁決
新聞稿,焦點
對於美國政府藉著近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民主派初選案)的判刑,大肆譴責及抹黑香港及特區政府,並且提出會向香港特區人員施加「簽證限制」,新民黨認為全無理據,予以強烈譴責。
是次「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情節嚴重,法庭依據香港法律及普通法原則作出裁決,公平公正公開,判刑寬嚴有度,彰顯司法獨立,體現法治精神,新民黨表示認同及堅定支持。新民黨強調,《香港國安法》的訂立及實施,是為了堵塞香港特區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漏洞,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對於美西方經常肆意抹黑、詆毀及干預香港司法,新民黨認為是赤裸裸的雙標及霸權行徑,用心險惡,予以強烈譴責。
|
|
新民黨 「對外聯絡小組」訪英
新聞稿,焦點
介紹香港最近發展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立法會議員應英國政府及商界邀請,於10月30日至11月8日期間,率領新民黨「對外聯絡小組」到訪英國倫敦。訪問團成員包括新民黨中委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先生;新民黨執委、全國港區政協暨財政部委任諮詢專家羅卓堅太平紳士;以及新民黨政策總裁劉穎峰女士。
今日(13日)下午,新民黨召開記者招待會,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議員聯同何敬康議員及羅卓堅太平紳士會見傳媒,闡述訪英經過及收穫。
是次訪英行程緊密而豐富,葉太簡介說:「我們今次倫敦之行的拜訪對象,包括英國政府官員、智庫、政商界及傳媒。我們與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部政務次官 Ms. Catherine West(衛倩婷,Parliamentary Under-Secretary of State at the Foreign, Commonwealth and Development Office)會面;拜訪了英國商業貿易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高級官員。其實我們甫到埗便會見了兩屆倫敦金融城市長(Lord Mayor of the City of London),分別是第690任市長 Sir Charles Bowman及第696任候任市長 Mr. Alderman Alastair King。傳媒方面,我們拜訪了英國幾家主流傳媒,包括《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及《衛報》(The Guardian)等。我們亦拜訪了英國的重要智庫,包括英中協會(The Great Britain-China Centre),屬英國工黨的智庫,以及世界著名的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即是很出名的 Chatham House(漆咸樓 )。我們亦有和商界交流,包括怡和控股公司的駐英執行董事 Mr. Adam Keswick,以及 Mr. Martin Barrow(鮑磊)。我們亦接受了英中貿易協會(China Britain Business Council)的邀請,參加了和商界高層的交流晚宴。」
葉太講述是次訪英目的:「我們今次訪英的目的,當然是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情況,我們帶備了多份英文版《施政報告》,派發予拜會的機構及代表。另外,我們製作了一份單張介紹香港的經濟發展,闡述香港在多方面領先的國際排名,宣傳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和機遇。」
葉太續道:「我特別強調,例如生物科技方面,鑑於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教授提出『1+』新藥械審批機制,是對於吸引外資來香港做科研,以及把他們的產品銷售予大灣區,很有吸引力的。此外,衛生局有和內地合作的生物科技的科研合作機制,會成立『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加強香港在生物科技、藥物開發的合作,也對外商均有相當的吸引力。」
葉太表示訪英團亦有介紹 CEPA:「我們的單張亦有介紹10月9日宣布的,根據特區政府與國家商務部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服務貿易協議》(CEPA)簽訂的服務協議的第二份修訂協議。這次的修訂協議很重要,經常有港商指出,過去要進入內地的服務業市場,大門開了但小門不開;新修訂協議則是開了很多道小門,很多服務業提供者,例如建築、工程不再需要三年實質性經營這個要求;金融機構在向內地保險公司投資入股時,亦不再有最近一年總資產不少於二十億美元的要求,另外亦有『港資港法』、『港資港仲裁』,香港電影業電視業進入內地市場的要求亦開放了很多。」
「我們向英國商界、政府部門及傳媒介紹香港多方面的最新發展情況,他們均相當滿意及感興趣,反應相當正面。」葉太說。
訪問團成員之一,新民黨執委、全國港區政協暨財政部委任諮詢專家羅卓堅太平紳士表示:「正如葉太所說,我們此行是為了說好香港和中國故事,金融發展方面,我向對方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七大優勢:一是全球頂尖投融資平台,二是深港兩地金融互聯互通,包括股票通及債券通等,三是普通法體系,四是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五是世界一流的、世界第二大的財富管理中心,六是緣色金融中心,七是港元有很穩定的貨幣體系及國内唯一自由流通市場。對方聽到我們講述這些優勢,均表示認同。我們的家族辦公室亦可發展得更加好。香港在亞洲亦可發展虛擬資產中心。」
「從是次交流,可以感受到英國商界對人工智能、生命科學、財富管理及綠色金融等有濃厚興趣;他們亦對和香港的商界及文化有興趣,我們可考慮,除著IPO市場活躍起來,企業來港作為第一上市地位,將來我們的企業可否去英國作二次上市?因為英國的法規及上市程度和香港大同小異,這樣便可以擴闊企業的集資渠道,擴大股東的基礎,亦可發展歐洲業務等等。」羅卓堅說。
新民黨中委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則表示:「今趟倫敦之行,我非常期待及感到很榮幸,能與英國傳媒及智庫交流,我們除了介紹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亦有向大家介紹香港近年在金融、產業等方面的發展。我感到高興的是,英國商界、傳媒及智庫均十分關心及熟悉香港的現況,他們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希望未來有渠道引進英國商界到大灣區投資。但是他們認為有關大灣區的對外資訊仍不充分,期望香港未來可以把對外宣傳的工作做得更好,向國際推廣香港和大灣區的發展優勢和機遇。」
「他們關注香港人才流失的問題,問及輸入人才主要來自內地會否減弱香港的國際化優勢。我告訴他們,香港自八十年代起,一直都有人才輸出,同時會有人才來港,屬自由流動,並非長期流失,不會因此影響香港的長遠發展。目前看到,輸出的人才逐步回流,來港的內地人才亦具備優良學歷及國際經驗,我認為反而會加強香港的國際化優勢。他們亦關注香港的經濟情況,期望未來香港和英國會有更多貿易往來。」何敬康續道。
「總體來說,是次訪英可感受到英國不同界別均對香港十分關注和熟悉,正因如此,香港不論在特區政府的層面,抑或在民間層面,也應做更多對外宣傳的工作,提高香港和國際社會的接軌程度和強度,真正做到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何敬康總結道。
|
|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率團訪英
新聞稿,焦點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應英國政府及商界邀請,於10月30日至11月8日期間,率領新民黨「對外聯絡小組」到訪英國倫敦。訪問團成員包括新民黨中委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先生;新民黨執委、全國港區政協暨財政部委任諮詢專家羅卓堅太平紳士;以及新民黨政策總裁劉穎峰女士。
是次訪英行程緊密而豐富,訪問團先後與我國駐英公使、英國政府官員、智庫、政商界及傳媒會晤,向各方介紹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的各項舉措、香港真實現況、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面貌,以及有關《〈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服務貿易協議》(CEPA)的新修訂內容,增進各方對香港的了解,成果豐碩。
訪問團於10月31日抵達倫敦後,首先與第690屆倫敦金融城市長(Lord Mayor of the City of London) Sir Charles Bowman及第696屆倫敦金融城市長 Mr. Alderman Alastair King 會面,為是次訪問行程揭開序幕。
同日,訪問團拜訪我國駐英大使館王起公使。當日下午,葉太與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部政務次官 Ms. Catherine West(Parliamentary Under-Secretary of State at the Foreign, Commonwealth and Development Office)會面。
在其後的行程,葉太與英國商業貿易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高級官員會面。訪問團亦拜訪了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羅莘桉先生及副處長葉昱蔚先生向葉太介紹了經貿辦的工作概況。
是次訪英,訪問團先後與兩個智庫舉行會議。訪問團首先與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即漆咸樓 Chatham House)董事兼首席執行官 Ms. Bronwen Maria Maddox、亞太項目主任 Mr. Ben Bland,以及其他代表進行會議。之後亦與另一智庫英中協會(The Great Britain-China Centre)進行會議,與董事會主席 Sir Martin Davidson、主任 Ms. Merethe Macleod,以及其他代表交流。
傳媒方面,訪問團分別與《衛報》(The Guardian)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等傳媒的資深編輯代表會面及交流。
商界方面,訪問團與前怡和集團董事 Mr. Martin Gilbert Barrow(鮑磊)及怡和控股公司執行董事 Mr. Adam Keswick 會面。最後,訪問團獲邀出席由英中貿易協會(China Britain Business Council)主持的晚宴,與主席 Sir Sherard Louis Cowper-Coles(古沛勤)及行政總裁 Mr. Peter Burnett 等商界高層交流。
是次訪問行程進展順利,訪問團於11月8日返港。訪問團成員均對此行成果感到滿意,認為是次訪問十分有意義。今後新民黨「對外聯絡小組」會推動更多民間外交工作,加強香港的對外聯繫。
|
|
支持《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
立法會事務
立法會通過了《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會上我亦有發言支持《條例草案》,我認為《條例草案》不僅是對病人自主權的尊重,更能為醫護人員在執行病人意願時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和保障。
法案委員會關注《條例草案》中維持生命治療、基本護理和紓緩治療的定義有欠清晰。對此,政府詳細解釋了三者在醫學上的區別,其後亦提出修正案進一步釐清相關定義,並表示會在條例生效後,盡快引入電子化預設醫療指示平台附屬法例以簡化程序。我贊同政府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並逐步過渡至電子化,藉以簡化程序、防止偽造,更有助醫護人員及時查閱病人的意願。 此外,政府就基本護理亦有清晰指引,在尊重病人自主權的同時,亦免除了病人的疑慮,值得支持。
我認為政府應持續推動公眾教育和加強推廣,透過多種渠道提高市民對預設醫療指示和不作心肺復甦術命令的認識,亦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我亦建議當局制訂長遠的推廣策略和撥款安排,確保公眾教育工作能夠持續、深入地進行。
我深信每個人在人生最後階段,都應擁有選擇的自由。《條例草案》賦予民眾在精神上有行為能力時,預先預設醫療指示,醫護人員便能依循病人的選擇作出治療決定,無須承擔沉重的倫理困局,病人的最佳利益亦能得以維護。
|
|
議會發言|議員議案|2024年施政報告
立法會事務
#婦女權益 #深化醫療體系改革 #鼓勵生育
推動構建和諧社會,市民的生涯規劃發展與健康都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本人樂見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對家庭、婦女及兒童保護發展都是非常重視。女性在社會中一直擔當著關鍵角色。本人在出席一個有關婦女發展的論壇上,聽到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原來全球都有相同的現象,就是投身教育行業的女性,在幼稚園、小學和中學中所佔比例相對較高,但到了高等教育時,女性比例卻明顯下降。而本港八間資助大學中就只有一位女性校長。説明了我們女性在發展事業的同時也要兼顧家庭,亦正正有很多婦女卻因家庭友善設施不足夠,缺乏支援導致她們需要放棄事業發展。所以看到施政報告中會提到的各項措施,當中包括推出 #友妳啟導 友師計劃,是非常值得讚賞。
事實上,很多年輕女性都需要有一個成功女性的學習榜樣,作為發奮目標。所以本人期望政府能夠匯聚社會各界不同專業的女性精英,協助本港年輕女性更好地發展個人潛能,同時為婦女發展訂立一個總體目標。因為這不僅是對 #婦女權益的尊重 ,更是對整個社會未來的深遠投資。
另一方面,很高興看到施政報告在 #深化醫療體系改革 方面有很大篇幅,包括推進基層醫療發展、提升公私營醫療服務、匯聚醫療專業人才、支持籌建第三所醫學院、促進中醫及中藥發展,以及改善精神健康服務等,充分滿足市民對醫療服務供應的期望。
同時,本人認為局方能以結局為目標。因為在上一份施政報告中,政府推出一系列 #鼓勵生育 的措施,但本人相信局方能夠再主動一點,並以提升生育率為目標,嘗試考慮研究延長雪卵期限,以及其他框架。成都衛健委亦很進取,經已接納30歲以下的單身女士進行試管嬰兒手術。相信若果本港要進行變革,必須改革相關的輔助生育服務政策,為市民創造更大的空間和機會,實現生兒育女和組織家庭的願望。
|
|
在11月18日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向局方的提問及局長答覆
立法會事務
以下是我在11月18日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向局方的提問及局長答覆:
黎棟國立法會議員:
感謝主席,我們今天在同時發問的過程中,對公務員的空缺情況表現出了高度的關注,而我個人尤為關心這一問題。正如局長剛才提到的,紀律部隊的空缺情況確實非常嚴峻。最近,我提出了一個書面質詢,保安局局長向本會通報,紀律部隊的總空缺人數高達8797人,這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儘管警察的空缺率特別高,但其他紀律部隊的空缺比例同樣不容小覷,甚至超過局長所提到的平均數的百分之十。
我們可以將今天的紀律部隊空缺情況與2022年和2023年進行比較,發現空缺率並未如局長所說的那樣有所降低。局長提到,由於招聘要求的限制,未必能夠找到合適的人選,我完全同意這一看法。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政府其實並非沒有其他的應對措施。在文件的第十二段,局長提及要靈活採取延長公務員服務年期的安排,以留住具經驗且達到退休年齡的公務員,來應對特定的人力需求。
例如,2021年4月,警務處推出了一項新計劃,允許2000年6月1日之前入職的警務人員申請延期工作。然而,其他紀律部隊因各種原因選擇不採用這一做法。既然我們長期以來都無法招聘到足夠的紀律部隊人員,為什麼不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呢?其他紀律部隊是否也可以效仿警察的做法,以緩解當前人手短缺的危機?
如局長所述,招聘新員工最快也需要十個月的時間,而新入職的紀律部隊成員還需經過入職訓練,這可能需要三到六個月,總時間可能長達一年甚至兩年。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如何才能補充人手,確保服務水平的持續維持呢?我希望局長能夠與其他紀律部隊的首長商量,看看是否能夠更加靈活地利用現有政策,以緩解他們面臨的人手短缺問題。
感謝主席。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
事實上,其他紀律部隊的相關負責人也曾考慮過類似於警隊的做法,並且這一問題經過了詳細討論。然而,其他紀律部隊的負責人認為,推行類似計劃必須根據各自部門的具體情況來衡量,因為每個紀律部隊的人手狀況各不相同,且各部門的晉升和招聘需求也有所不同。他們在考慮現職人員晉升、部門宿舍以及人事更替等因素的影響後,認為目前不會實施這一計劃。
當然,如果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可能會改變看法。公務員事務局對此保持開放的態度,我們會與他們討論這一計劃是否最為合適。但我想強調的是,這一問題確實經過了深思熟慮。主席,我想再強調一點,既然問題仍在持續,局長是否可以主動與各部門的首長溝通,看看是否有改變的空間?局長,我願意將議員的意見反饋給他們,但公務員事務局無法單獨做出決定,我們仍需各部門首長的評估,因為他們對於實施此類計劃對同事的影響有著最清晰的認識,必須在充分評估後才能做出決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