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推動粵港合作,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議員議案發言
立法會事務
2024 年 7 月 9 日
我在7月4日立法會大會上就“推動粵港合作,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議員議案發言:
過往,香港貨櫃碼頭曾連續11年蟬聯全球港口貨櫃吞吐量排行榜第一,但自2005年開始,香港在全球港口貨櫃吞吐量排名逐步下跌。今年4月,國際航運界研究機構Alphaliner公佈的最新貨櫃港口排名,香港更首次跌出十大,只位列11。事實上,去年本港錄得的港口吞吐量為1,434.2萬個標準箱(TEU),按年跌14.1%,為連續第7年下跌,可見香港在航運業的競爭力面臨極大挑戰。
香港港口吞吐量下降,香港貨櫃碼頭的用地使用情況亦受到關注,例如葵涌9號北貨櫃碼頭,有面積19公頃的土地因市場需求不足而停用;後勤用地方面,翻查2020年由智庫發表的研究,更指總面積122.6公頃的港口後勤用地當中,有42.4%未被善用,約有面積7.7公頃的用地空置,難免令人有感貨櫃碼頭需要更新基礎設施和運作模式,終止近年的萎縮頹勢。
香港貨櫃碼頭的使用情況低落,加上有相當面積土地未有充份使用,導致有意見認為:倒不如將貨櫃碼頭搬離市區,順道加強和引入自動化、現代化的技術,為貨櫃碼頭設施更新。我認為這是一個可取的做法,尤其過往新民黨亦曾提出建議,為貨櫃碼頭重新選址,讓佔地約300多公頃的葵涌貨櫃碼頭用地騰空出來用作其他發展,甚至認為特區政府可考慮向中央政府提出與深圳、珠海合作,共建新的貨櫃碼頭。
要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即使礙於碼頭並非由政府可完全主導有關重置安排,至少也應積極招商引資,推動貨櫃碼頭的設施更新提升。需知道,香港自2013年碼頭工人罷工一事至今,貨櫃碼頭只實現到「半自動化」,仍需一定人手進行不同環節的操作,相信這解釋到為何香港在航運業的工作效率仍較其他地方遜色。反觀例如上海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其所有環節均實現智能化,碼頭在「空無一人」的情況下,卻提升50%的工作效率,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貨櫃碼頭。
其實,鄰近的廣州以至新加坡等地,都採用全自動化的碼頭,提高航運業界生產力。面對其他競爭對手改革提升,我建議政府考慮推動善用碼頭的空置土地和後勤用地,先發展全自動化碼頭設備,轉以混合模式運作,循序漸進升級改造建設,推動本港的航運業向著高科技、高效能及高質量三大目標發展,才是將「新質生產力」帶到貨櫃碼頭,以逐步推行「全自動化」的形式,取代現時的人手工序,提升工作效率,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
當然,近年中美關係和地緣政治問題導致供應鏈重新執位,香港航運業亦受到影響。要鼓勵航運及物流公司的業務留在香港發展,或許當局亦要效法例如廣州的做法,透過現金獎勵政策,吸引各大小型貨船繼續或選擇經港,以及多開設經港新航線,以保持競爭力。
主席,我謹此陳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