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黎棟國
文章
立法會事務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陳家珮網站
何敬康網站
  • 文章
校園欺凌「零容忍」  
  文章     2024 年 3 月 25 日
上星期二(19日), 網上片段流傳長沙灣一所中學懷疑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從片段中見到一名男生被另一名較高大的男生踢倒,繼而再被摔在地上,高大男生行為令人髮指。報導指校方當日報案,警方以涉嫌襲擊拘捕一名14歲男生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校園欺凌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隨著網絡和社交平台越來越普及,便有更多欺凌事件被揭發。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去年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2020-2023年期間,每年平均有380宗校園欺凌個案,即三年來共錄得約1140,情況並不理想。 校園欺凌不僅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會對他們的價值觀造成不良影響,長遠而言更會敗壞社會風氣,社會、校方及家長均應正視,不過,有些案例偏偏未獲校方嚴肅處理。例如2024年2月,一名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女童被同學抓傷臉部、撼頭落地和扯掉頭髮。女童家長向校方投訴,校方卻以影響校譽為由,要求家長息事寧人。2023年3月,有家長在某名校門前指控校園出現「暴力個案」,指其兒子被同學襲擊,並被按倒在地十多秒,但投訴未獲校方重視,指校方只是處罰涉事學生停課三日。 校園欺凌是嚴肅的問題,受害者當然會深受打擊,另一方面,若不及早教育及糾正施虐者的心態及行為,只會有更多人受害。我認為特區政府以至整個社會均要攜手面對。法規方面,特區政府需要檢視如何完善相關法例,加強監察校方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個案,不容許校方以影響校譽等理由而輕率處理。教育方面,教育局需從品德及法治教育著手,雙管齊下,從細培養學生良好品格,也要讓他們明白若犯事會受到應有懲罰。此外,老師、社工和家長也要加強和學生/子女的溝通,及早察悉個案,及早應對。 校園欺凌真是一宗也嫌多,社會需共同推進關愛校園的風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愉快上學,健康、有活力地成長。
第23條立法終得償所願  
  文章     2024 年 3 月 22 日
2024年3月19日是香港的重要歷史時刻。 時隔26年8個月19日,《基本法》第23條立法終於在第六屆政府及第七屆立法會推進下完成條例審議,以89名議員在席下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為國家安全牢牢地築起一道防護網。本人有份參與審議《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與有榮焉。今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下當日從審議特區政府提交的91項修正案、通過二讀、三讀的過程,用文字記錄這麼具歷史意義的一天。 3月19日星期二,立法會議員早上九時齊齊整整進入議事廳準備開會。當日氣氛相當熱鬧,大家都對這個重大日子感到相當興奮雀躍。二讀審議《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特區政府共提交91項修正案,當中包括我多次在法案委員會中提出的修正建議。我發言指出,法案委員會在審議草案的過程鉅細靡遺,對於條文每個用詞,均力求做到最好,例如條文第32條內文「跨境運輸工具」的英文文本「Cross Boundary」可能會產生歧義,因此將它改為「Departure Conveyance」(離境交通工具)將更貼切,而欣喜的是局長接納建議提出修訂。 直至傍晚6時許,所有議員均完成發言,二讀通過,主席宣布正式進入三讀審議。不同板塊的議員均有就《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辯論及發言。直到6時54分,立法會以全體89票贊成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更破例投票,一同支持這份極為重要的條例草案。 隨即,立法會主席宣布行政長官李家超到達議事廳,就立法會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發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將簽署《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法案,並會在3月23日將《條例》刊憲公布實施,即《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將在2024年3月23日正式生效。今次23條立法順利通過,完美彰顯行政與立法機關的互補關係,更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共同譜寫這項光榮歷史。 從回歸的1997年至今天2024年,香港經歷大大小小的挑戰,在當今地緣政治非常嚴峻的複雜大環境下,《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的通過為香港爭取了邁步向前的空間。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事隔約27年,終於得償所願成功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而我很榮幸能與新民黨眾人共同見證這偉大的歷史時刻,更榮幸能為維護國家安全獻上一分力。
見證23條立法的歷史時刻  
  文章     2024 年 3 月 21 日
立法會在本周二(19日)召開全日會議後,順利三讀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讓香港特別行政區完成其歷史任務,履行了為《基本法》第23條自行立法的憲制責任,我很榮幸參與及見證這歷史一刻。 身為立法會《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法案委員會的其中一名委員,我全力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出一分力。在3月8日至14日期間,法案委員會馬不停蹄,連續召開了7天全日會議,當中首6日審議草案條文,第七天審議修正案,奮鬥接近50小時,終於完成我們的工作。 法案委員會工作公開透明,委員們的提問、政府官員詳盡細緻的回應,都完整地記錄下來。我特別感謝立法會秘書處高效寫好詳盡的工作報告,連同稍後完成的會議紀要,逐字記錄和全程近50小時的錄像,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重溫我們的審議,是如何認真;我們對條文細節的研究和推敲,又是如何巨細無遺。特區政府接納了委員們不少建議,修訂了一些條文,使條例草案更清晰完善。 條例廣集意見 適合港情況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是嚴格依照《基本法》和《港區國安法》的規定,根據普通法的原則草擬,既符合全國人大「528決定」,同時也根據《港區國安法》第4條和第5條,堅持法治原則,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犯罪,並尊重和保障人權。條例草案條文清晰及精準地界定各項危害國家安全罪行,亦設有適當的免責辯護及例外情況,充分考慮、整合和回應了諮詢期收集到香港各界的意見。 再者,特區政府在草擬條例內容時,有廣泛參考和研究外國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但條例草案並不是「搬字過紙」,而是經過仔細分析和周詳考慮,才敲定適合香港情況的條文,可見保安局及律政司團隊的努力。 今次23條立法,從1月30日諮詢開始,到3月19日立法會完成三讀,美英西方和反中亂港勢力不斷加碼抹黑,說三道四,花樣百出。我必須嚴正指出,為維護國家安全立法,放諸四海皆準。美英等西方諸國都早已有多部維護國家安全法律,我要問:他們批評和指摘香港的23條立法,不是雙重標準是什麼?唯一的答案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社會和平安定 邁出新一步 香港特別行政區負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基本法》第23條立法,本應在多年前早早完成。我們錯過了2003年的窗口,立法工作轉眼就「遲了十年又十年」,因此,我絕對支持立法要「早一日,得一日」完成。 今天,香港走到了歷史性的時刻;法案通過後,香港得以在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下,走出新的一步。
加強執法嚴打私煙 實現「無煙香港」  
  文章     2024 年 3 月 19 日
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即日起(3月28日)提高煙草稅至每枝煙8角,即每包20枝的香煙售價提高16元。回看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當時預算案建議將煙草稅上調每枝0.6元。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煙草稅應增至75%,方可有效減少煙草使用、並作為鼓勵煙草使用者戒煙的最具成本效益措施。 另一方面,私煙來歷不明,販售者切法逃避政府執法,長期來說必然加重政府醫療及執法等方面的負擔,遑論全面降低整體吸煙率。 因此,若要實現真正的「無煙香港」,特區政府必須正視問題,加強執法。 特區政府資料顯示,截至今年2月28日,海關一共成功偵破560宗私煙相關案件;而控煙酒辦由2021年至今,僅只成功檢控12名派發吸煙產品傳單(涉及13宗個案)的違例者。對於私煙流入本港數量如此猖獗來看,如此成果只是九牛一毛,特區政府必須從更多方面着手,更積極地打擊煙草走私,以有效堵截私煙流入香港。 控煙是長期工作,各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必須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共同提高控煙成效。 例如,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向公眾進行教育宣傳,讓市民了解煙草的禍害,及就現行控煙措施向特區政府提供意見及倡議;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控煙辦)則就現行與煙草有關的條例進行本地執法,包括打擊在公共屋邨宣傳或販賣私煙等活動,並與更多機構合作為市民提供戒煙服務;海關則執法打擊煙草走私。 彼此必須分工有序,避免資源及工作重疊,最後還要加強宣傳教育,讓市民特別是下一代了解吸煙的禍害,才能長遠達致「無煙香港」的目標。
西方傳媒公信力成疑  
  文章     2024 年 3 月 15 日
立法會近日正全力審議《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工作繁重,截稿時,草案委員會已連續加開六天全日會議(3月8日至13日)。審議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西方傳媒廣泛報導,但是部分傳媒的報導立場或取材則非常偏頗,而且涉及不實信息,接近無中生有,描黑《草案》,詆譭香港 。 例如美國《彭博》(Bloomberg)在3月6日推出「HK says Telegram should be prohibited in Article 23 proposal」及「HK says Signal should be prohibited in Article 23 proposal」兩條標題,律政司司長林定國隨即在同日立法會聯席會議上澄清:「可斬釘截鐵地說絕無任何意圖禁制任何社交媒體」,特區政府亦發聲明讉責,指「錯誤報道產生誤解和恐慌」。《彭博》更新標題為「HK public’s views on Article 23 suggest Telegram ban」及「HK public’s views on Article 23 suggest Signal ban」。 另一個例子是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於3月12日刊登題為「Hongkongers to be jailed for keeping old newspapers」的文章,內容直指港人若收藏《蘋果日報》會被監禁。特區政府再發聲明讉責,指「報道極具誤導性,標題也完全錯誤」。 這些西方傳媒具世界性影響力,吹捧新聞自由為核心價值,以嚴謹、公正、公信力強的報導著稱。然而,正正就是這些西方傳媒,時有刊登針對中國和香港的不實報導,累積損害中國和香港的形象。別看輕這些不實新聞標題及報導,即使曇花一現也會構成傷害,可能影響股市樓市,也會影響西方社會對香港的觀感,甚至引起恐慌,後果可以很嚴重。正如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在3月6日立法會聯席會議指出,上述《彭博》標題一出,她便收到迪拜友人查詢,也收到有人說不讓子女來香港了。 傳媒被譽為社會的「第四權」(The Fourth Estate),本應以最嚴謹、專業、客觀、持平的態度作出報導,然而,當有傳媒機構受到政治因素影响而偏離這些黃金法則,屢屢作出不實、誤導、無中生有的報導,其公信力將大打折扣。 猶幸近期特區政府的反應相當快,能做到快速澄清及反駁,減低負面影響。事實上,在大是大非前,反駁必須「快、靚、正」。特區政府一向尊重傳媒的專業性,惟西方傳媒屢屢作出別有用心、損害香港的不實報導,讓人非常失望。期望特區政府繼續做好反駁工作之餘,也要加強與西方傳媒的溝通,務求使他們作出客觀、持平的報導。
如何應對港人消費習慣改變  
  文章     2024 年 3 月 12 日
最近,我閱讀了一篇來自中國內地的文章,標題為〈深圳,猛吸香港錢〉。該文章指港人消費習慣轉變,北上消費熱潮成風,更直指港人是「現金奶牛」,文章隨即瘋傳。 從港人願意在深圳消費的習慣看來,香港消費者並不排斥消費,也不是沒錢消費。只是他們認為深圳價廉物美性價比高,於是錢都往深圳花了。此消彼長,這無疑會對本地的餐飲、零售、服務業造成打擊,客流量及銷售額都不如前。 面對這樣的挑戰,本地業界應如何應變以至「應戰」,留住港人的腳步,減少深圳吸走香港消費者的錢?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與港區人大政協會面,提出「零起點」思維,指香港要重新面對複雜形勢,重新出發。我認為適用於香港的旅遊、餐飲、零售,以至服務等各行各業,意思就是要忘記過去輝煌,由零開始思考目前形勢,找出全新策略,升級轉型,再進攻市場。 各行各業需要重新了解今日港人的消費喜好和變化,思考如何提升整體消費體驗,包括產品或服務的創新性、獨特性、不可替代性,還有優質的客戶服務,讓港人享受留港消費。舉例說,很多食肆、私房菜主打別出心裁的菜式,食物好吃,都會受到港人追捧。 另一點要追求的,是國家主席習主席經常強調的「高質量發展」,包括有效運用創新科技提升業界質量,例如利用大數據,分析及預測消費者的行為喜好,做到產品或服務精準到位。 所謂有危便有機,香港一向懂得靈活變通,既然知道挑戰在哪,我相信特區政府以至各行各業都會找出應變對策,以新的點子,留住港人的心,讓更多港人留港消費,造福本地經濟。
《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審議工作具效率  
  文章     2024 年 3 月 11 日
立法會已連續三天加開全日會議,審議《國家安全條例草案》,今天也會繼續。審議工作繁重,我和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以及其他立法會議員,都會繼續秉持嚴謹的態度,盡責履職,審議條文。 對於有意見指今次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過快過急,我並不認同。反之,我們今天走到審議這一步,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一點也不容易。 眾所周知,為《基本法》第23條自行立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責任,本應及早完成,奈何2003年時推動立法未果,這是每一位香港人都知道的事,也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從2003年到2024年,社會蘊釀了二十一年,期間經歷了2014年違法佔中、2019年黑暴等動盪,社會普遍明白為國家安全立法的重要性,我們終於邁出立法的歷史性一步,怎麼會是過快。 再者,今次立法,保安局和律政司團隊都做了大量工作,不論是早前的諮詢文件,抑或目前的條例草案,內容詳盡清晰,列出各項罪類,涵蓋了方方面面。立法會審議條例的工作是嚴格根據程序進行,委員會主席廖長江議員讓會議有序有效率地進行,十分稱職。 連日會議上,議員針對條例內容提問,官員清晰回應,沒有昔日無謂的糾纏和為反而反的爭拗,交流深入而理性,過程自然流暢有序又有效率。 最後,相對於西方國家的做法,例如美國在2001年「9.11」事故後,隨即在10月2日提出《美國愛國者法案》,同月24日通過眾議院審議,一天後參議院通過法案,再一天後即10月26日總統便簽署生效,全國程只是二十五天,可見當社會認為立法有逼切性時,便能減省爭拗,有效率地完成。
23條諮詢反映民心所向  
  文章     2024 年 3 月 4 日
《基本法》第23條立法諮詢在上星期三(2月28日)結束。翌日(29日), 保安局公布,在公眾諮詢期間一共收到 13,147 份意見,當中有 12,969 份支持及提出正面意見。全體立法會議員、全體區議會議員、各大社團商會都表態表持,大律師公會和香港律師會也遞交了意見書,他們支持立法並表達了專業意見。持反對意見的則有 93 份,當中有超過 10 份是來自「境外反華組織或潛逃外國的人」。結論是23條立法有壓倒性(99%)民意支持,結果是鼓舞的,也符合社會各界的預期。值得留意的是,有傳媒報導一名被控煽動顛覆國家罪正被覊押的人也在獄中寫了意見書,提交保安局,由此可見,任何人,不論支持或反對立法,都能夠暢所欲言。 國際社會方面,老牌「狙擊手」英、美兩國對23條立法説三道四當然是意料之內。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於當地周三(28日)發表聲明,指諮詢文件建議的「國家秘密」和「境外干預罪」的定義,可以令人因恐懼被拘禁,而使異見消聲;而英國外相卡梅倫則質疑,建議的立法內容未有履行《基本法》、《中英聯合聲明》及國際人權公約中保障人權和自由的義務。卡梅倫亦指諮詢文件內的「國家秘密」和「境外勢力」的定義模糊,可能窒礙言論及新聞自由,影響正常合法領事活動。這些批評是非不分,指鹿為馬,無視他們自己國家的國家安全法既狠且辣的事實。 人人皆知,維護國家安全在全世界各國都是頭等大事,當中又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訂的法律最辣。單看看美英兩國,在過去二十年間已多次修訂多條與國家安全有關的法律,例如英國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聲稱為了防範各種潛在威脅和挑戰,立法對外國企業(相信主要是針對中國)在英國投資施加限制;而美國更用立法或行政命令手段,任意制裁外國政府、官員、公司和個人。 2014年的非法佔中,2016年的旺角騷亂,2019年的反修例黑暴,已令港人深刻體會到維護國家安全的迫切性。雖然中央政府替我們制訂了《香港國安法》,止暴制亂,恢復了公共秩序,香港面對的國家安全威脅與風險仍然非常嚴竣。今天特區政府提出的立法建議,不單有針對性,更有前瞻性,而對比西方國家的同類法律,建議其實相當溫和。 今次諮詢期收到逾99%意見支持立法,充分反映民心所向,令我們的底氣更充足,政府要開足馬力,研究收集來的意見,吸納當中有建設性的,可行的,使23條立法工作更仔細更妥善。
《財政預算案》相當務實  
  文章     2024 年 3 月 1 日
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剛在昨日(28日)出爐,今次預算案主題為「堅定信心、抓緊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了應對近年來日趨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對香港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財政司司長要在庫房入不敷支的情況下,既要穩定各界對香港前景的信心,同時又要推進更多高質量發展的工作 ,殊不容易。我感謝財政司司長接納新民黨提出的多項建議,其他措施亦各具意義,可以說,這是一分相當務實的預算案。 《財政預算案》接納新民黨提出樓市全面「撤辣」建議,我們早前提交的建議書,建議特區政府撤銷買家印花稅(BSD)和新住宅印花稅(NRSD)。由於目前香港樓市的買賣量急劇萎縮,供過於求,當年推出買家印花稅來遏抑樓價飆升的理由不復存在,繼續額外徵稅必然產生反效果,去年樓價急跌便是明確訊號。因此,財政司司長宣布即日全面「撤辣」,各界一致讚好和支持,市民期望這是樓市轉捩點,我相信「撤辣」既能夠穩定樓市,增進買賣,又可以增加稅收,減少財政赤字。 匯聚人才方面,我樂見特區政府持續推出包括「高才通」等多項搶人才措施,成績遠超預期。《財政預算案》指「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將於今年5月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宣傳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推動大灣區內人才流動和合作,方向是正確的。高才來了,讓他們拿身份證,只是開始,「人才辦」仍然有大量工夫要做,皆因怎樣留住他們,幫助他們在香港落葉生根,才是重中之重。 控煙方面,預算案第193段指,特區政府即時將每支香煙的稅款調高0.8元,並按同等比例提高其他煙草產品的稅率,升幅與去年相若。我認為,單單靠增加煙草稅,並不能達到理想的控煙效果。特區政府要以更進取的態度,重點打擊販賣私煙活動。市面販賣私煙猖獗,市民可以輕易購買,是控煙工作的死穴,政府各部門必須持續和針對地採取強力執法行動,否則控煙仍然是師老無功。 另一方面,通過投資基礎設施、支持和鼓勵創科,香港可提升競爭力,經濟增長可期,大、中、小企業和個人將會有更多發展機會。特區政府需要帶領全港市民和境內外投資者,捉緊機遇,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香港的長期繁榮和穩定。
夏寶龍主任訪港為港打下強心針  
  文章     2024 年 2 月 27 日
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先生上周四(22日)來港,進行為期七日考察調研,行程安排很有心思,依次會見特區政府問責官員、常任秘書長、財經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工商界企業領袖、區議會主席和部分區議員。執筆時,夏主任已連續兩天落區飲早茶,和市民拜年,到訪西貢海鮮街,更在獅子山下合照,寓意鼓勵港人要不懈拼搏。夏主任視察了社區客廳,和劏房居民交流,說明他非常關注基層市民的生活。今篇文章,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夏主任在一年內再次訪港帶來的信息。 首先是中央政府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重視香港事務,充分肯定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工作。夏主任指出,中央一直支持香港發展,香港是國家的「掌上明珠」。中央政府對於維護香港的法治和穩定非常重視,「一國兩制」是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基礎,而國際化亦應是香港繼續向前走的路線。 第二是中央政府非常重視香港的民生經濟事務。夏主任這次訪港的主調是經濟和民生議題。在過去幾年,香港的經濟增長受到內部因素和來自西方國家多項針對性措施的影響,發展遇到一些困難。夏主任訪港考察,表明中央對香港的經濟發展是樂觀的,並且相信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的經濟民生會不斷改善。國務院批准由3月6日起,西安市和青島市成為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遊」城市,當地的合資格居民可以申請往來港澳的「個人旅遊簽注」,便是一個例子。 第三是中央對特區政府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和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充滿信心。完成立法後,特區政府要集中精力,帶領香港各界,抓經濟,謀發展,改善民生。夏主任落區視察,會見區議會主席和區議員、訪問社區客廳等一連串活動,對官員和議員的講話,肯定他們的工作等,都發出了清晰明確的信息。 結論是,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大變局,香港也不例外。特區政府需要以開放和積極的態度,應對內部和外部的變局,要融合國家經濟發展大局,抓着機遇,找出解決問題的良方,克服當前困難,改善民生。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案即將出爐,我期盼財政司司長能夠提出有力措施,讓香港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尋找新發展機遇。香港「一國兩制」實踐成功,經濟社會發展前景必定一片光明。

關於我們

現任新民黨常務副主席,前保安局局長。


Copyrights NPP.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9號中國海外大廈11樓D-F室
+852-3100-0079
info@npp.org.hk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認識黎棟國

文章

立法會事務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陳家珮網站

何敬康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