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黎棟國
文章
立法會事務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陳家珮網站
  • 立法會事務
就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審核2023-2024財政年度開支預算 -商務及經濟發展範疇」的發言  
  立法會事務     2023 年 4 月 16 日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在4月14日審核2023-2024財政年度開支預算- 商務及經濟發展。我發言提問和官員的答覆如下: 黎棟國議員: 多謝主席。我的問題是CDB127及137,關於「招商引才專組」。這個問題剛才有其他同事提問過。關於這個專組有沒有增聘額外的人手,局方答覆表示預算職位會有35個,開支1億,從字面上會誤以為你們已招聘了數十人,而實際上你們表示小組由現有人手所組成。剛才聽到局長的解釋,我得到的疑問想向局長確認一下:『人才專組是「舊酒新瓶」,「原有的班子」加多一個「新的牌子」,帶多頂帽子』,是否這樣呢?這是我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第127條問關於專組的指標是什麼,政府答覆表示已載列總目96綱領第3項。我翻查綱領第3項,發現當中已載列了2023年已完成的工作目標,局方的專組由上年度12月才設立,你們為何這麼快便能完成這麼多個目標?綱領3內列出了早兩年的績效數字,究竟專組所做的工作與以往所做的工作有什麼分別?哪些工作是重疊?請局長解釋。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 黃宗殷先生: 多謝議員的提問。議員知道我們在海外的14個經貿辦,有12個是在投資推廣署內有投資推廣小組,但就著新的「引進辦」成立後,我們有一個新的目標及全新的政策工具讓我們能夠吸引具策略性的企業和人才來投資。因此,我們是用原有的班子,但增加一個新任務,變成「招商人才專組」。隨了剛才局長提及的「招商人才專組」和投資小組轉變成吸引策略企業之外,我們亦承擔了由勞福局方面的負責的「人才方面」的工作。我們的同事在海外辦事處,由以往的投資促進小組變成「招商人才專組」。 我較早前回答另一位議員的問題時提及過,除了有新的政策工具外,其實答覆中列出了投資推廣署會預留資源,透過專組去加強投資推廣的工作。雖然人手安排仍然是原有的班子去執行,但我們亦適當地增撥資源去加強投資推廣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引進辦」的成立後,我們有一套新的政策工具去讓同事去吸引具價值、具創造性的策略性企業,我們更要負責「人才」方面的工作。 另外,議員提及在總目內的績效指標。其實吸引投資推廣工作並不是一件件分開量度,而是需要長時間去累積。今年匯報上年度累積下來的工作,例如有工作是由上年度開展,但於今年完成,這將會在今年匯報出來。若是今年開展的工作,我們便會在下年的工作指標反映。因此,工作績效指標是按我們經驗,大概知道每個小組或整體能達到的工作數字。 黎棟國議員: 請局方在會後以書面形式解釋清楚,多謝主席。
就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審核2023-2024財政年度開支預算 -衛生範疇」的發言  
  立法會事務     2023 年 4 月 13 日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在4月13日審核2023-2024財政年度開支預算- 衛生範疇。 我發言提問和官員的答覆如下: 黎棟國議員: 多謝主席,我跟進的文件編號是HHB087。我素來關心遙距醫療的發展及應用,尤其是怎樣運用這些技術幫助長者,因為這些做法可減省院舍的長者在診症室的輪候時間,減低他們感染其他疾病風險以及舟車勞累,亦可減低急診室和門診醫護的工作壓力,好處甚多。 我亦十分高興看到當局的回覆,醫管局的社區老人評估小組,於2022年4月至12月期間,提供的遙距醫療服務共約47,000人次,服務並且擴展至全香港各區的安老院舍。 第一個問題,疫情已經過去,醫管局會否繼續記錄社區老人評估小組提供的遙距醫療服務的人次?我理解於2022年4月以前,醫管局並沒有備存相關數字。這些數字及疫情都已成過去,當局又會否重回舊路,不再備存相關數字?須知道,這些數字對於本會以至社會監察當局的遙距醫療發展進程是相當有幫助。 第二是服務對象。當局答覆清楚表明於2022年4月至12月期間,服務是擴展到全港各區既安老院舍。疫情過去後,醫管局會否走回頭路,減少遙距醫療於安老院舍的服務數量? 最後的問題,早兩個月我在立法會上有一條同樣題目的口頭質詢,當時局方說過,「醫管局其實已經成立一個小組,審視如何全面推廣遙距醫療服務」。但今次當局對於小組的的答覆是隻字不提,我要追問這個小組現時的進度如何?有沒有時間表?何時會提出改善建議? 多謝主席。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高拔陞醫生: 多謝主席。正如剛才黎議員提到,在過去一段時間遙距醫療的發展相比以前是十分迅速。事實上我們亦看到遙距醫療的好處,例如在老人評估小組內的老人院舍,遙距醫療已有多年的歷史,我印象中超過十多年,當然以前科技未太成熟,依靠打電話或者視像依賴手機的效果不太好,當時使用遙距醫療亦不是太恆常。過了一段時間,例如在新冠疫情的時期,由於感染控制或病人到醫院不太方便,使到遙距醫療有一個機會大幅發展。這是一個成功的經驗,亦是對市民或院舍員工以及病友的支持。 因此黎議員剛才提及的事我們亦會繼續做,一方面我們已有特定的二維碼讓同事查核完會紀錄在案,我們同事會繼續留意數字,將來會繼續有數字提供給大家。 另外是對象方面,我們不單只會維持現有服務,更希望在老人院舍或其他方面繼續遙距醫療的發展。因此在院舍的覆蓋率以及各方面,我們會繼續維持並加強服務。 至於議員提到最後一點,我們內部已成立專責小組特別加強遙距醫療應用。除了在看醫生、由醫生診症之外,亦包括護士診所,我們專職醫療的同事一些遙距診治、藥劑師等等 。適時我們會通過衛生事務委員會向大家匯報我們進展,現在已全力推展工作。 多謝主席。 黎棟國議員: 可否提供具體的目標,例如在將來十二個月之內,你預期會做到那一個步驟?須知道長者到急症室、前線同事、醫護人員、其他於急症室輪候的人亦十分辛苦,數個事情會產生不理想的情況出現。主席。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高拔陞醫生: 稍後會補交相關資料。
就「提升警政能力的資訊科技項目」發言  
  立法會事務     2023 年 4 月 6 日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在4月4日 審議保安局建議提升警政能力的資訊科技項目。我發言提問和官員的答覆: 黎棟國議員: 多議主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警隊在香港佔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香港的治安、國家的安全,主要靠警隊給我們把關。因此警隊必須有先進、有效的設備是毋容置疑。在保安局提交這份文件後,我留意到坊間關注項目的撥款高達52億,但在局長跟我們介紹有關詳情後,我對計劃是信心滿滿。局長的構思已非常仔細,包括「同步招標」,須知道按慣常做法,若先批出撥款再去招標將可能產生不良及不想預期的效果。因為投標者知道每一個系統的實際價錢,而他們會否出現在按實質價錢再叫高價格,使到局方失去預算?或者投標者會否為了符合投標價錢,從而減低產品的質量?這兩件事情都會影響到警隊更新電腦系統的時間表,因此我認為「同步招標」的想法既仔細、又有用,亦可省卻立法會審時的時間,我對此表示支持。但我想請局長稍後向我們補充一份文件,內裏包括每一個子系統預計處理時間,因為我相信局方需要時間處理各子系統的先後次序。 第二點希望局長考慮,警隊「第三代人事資訊通用系統」盡早提高處理優次上馬,因為現時第二代的系統所產生的情況是極不理想。為香港拼搏的警務人員及其家人的個人資料受到不法人士非法入侵及濫用,使到警隊同事不能安心工作,這件事情盡快制止。而這個相信是「美國產」的第二代人事資訊系統於2021年擱置與警隊更新合約服務,對於系統維持的持續性是會產生一個極度不良的影響。因此我希望局長盡早制定及完成員工資料庫的時間表,多謝主席。 保安局局長 鄧炳強: 首先,多謝黎議員對警隊的工作認同,因為同步招標概念是在上次追加撥款會議時各位所提供的建議,而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意見,因此意見要接受,而且做法是穩妥,而有關文件將會會後補充。 有關第三代人事資訊通用系統,我相信我們的同事在黎議員的鼓勵之下會迅速完成,能夠提早完成提早在立法會審議撥款。多議主席。
3月29日立法會辯論:「全面推動香港氫能源產業發展」的發言  
  立法會事務     2023 年 3 月 30 日
主席,氫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第一,氫氣更是一種清潔低碳能源,經過燃燒或用電池電化學反應取得的氫能源並不會產生污染物,無碳排放,只產生水。氫的發熱量是石化燃料的3-4倍,是代替煤碳、石油石化燃料的低碳排放燃料首擇。 近年全球暖化嚴重,為早日實現實現「碳中和」,世界各國爭先研究能源升級轉型。氫能因為能量密度高、存儲形式多樣化,可以實現零碳排放等優點,已成為大家的重點發展的技術。 當然,我們必須認清,要氫能產業化,提供潔淨能源,亦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生產氫要燃燒煤、石油,過程中亦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不符碳中和的目標。 製造氫的方法五花八門,視乎制取的方法,可分灰氫、藍氫、啡氫、青氫、綠氫等。燒煤製氫名為啡氫,最便宜但對環境傷害最大。燃燒石化燃料製造的氫名為灰氫,也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加入碳捕獲技術,排放二氧化碳會減少,名為藍氫。青氫用「甲烷裂解」的方法產生,但有漏烷的風險以及產量的問題。 要真正做到零碳排放,只有從電解水中提取氫,這名為綠氫。但要在過程中做到零碳排放,條件非常苛刻,價錢亦都十分昂貴。現時綠氫只佔全球產量約百分之一。 面對這種難題,氫能源會否再次成為「空中樓閣」呢? 觀乎世界各國近兩三年的成就,氫能的前景實在是非常好。除了我們國家和新加坡外,已經有40個國家宣布了發展氫能的路徑,並「真金白銀」投入發展。 我了解香港至今仍未有完整的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最貼近的是特區政府在2021年成立了跨部門專責小組,由公務員、專家、學者組成,研究各種氫能的使用方案及技術要求。 主席,最近我参觀了煤氣公司的一套毋須用傳統燃燒方法而直接從他們生產的煤氣中提取氫氣的示範設施。由於香港生產的煤氣已含有49%氫,而提取出來的氫又可以通過現成的煤氣管道輸送到特設的加氫站供車用燃料電池發電運作,煤氣公司已夥拍油公司申請建造香港首個加氫站,同時亦跟巴士公司洽商提供抽氫和供氫系統給他們的試驗氫氣巴士使用。發展氫總算在香港開了一個頭。 至於我們國家,已經快馬加鞭去做。由於國家有豐富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水力發電技術都在世界先進水平,有優越條件成為廣泛使用氫能的領先者。去年底,中國工程院士謝和平與他指導的深圳大學、四川大學博士團體,在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發表了「破解海水直接電解裝氫的半世紀難題」的論文,有望成功打造中國原創的海洋綠氫全球新興戰略產業。雜誌評審專家為更評述這項技術「打開低成本燃料生產的大門」。 主席,我認為特區政府應該把握國家政策的優勢,考慮李浩然議員提出的三項建議,制定最合適香港的氫能產業發展時間表,以及路線圖,力爭緊貼國家發展氫能策略,向既定的減排碳目標邁進。 主席,我謹此陳詞,支持原動議和修訂動議。
就「審議勞福局建議開設首長級職位」發言  
  立法會事務     2023 年 3 月 23 日
立法會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在3月22日審議勞福局建議開設首長級職位的人才服務窗口總監。我發言提問和官員的答覆: 黎棟國議員: 我的提問題針對人才服務窗口非公務員總監一職。文件中提到該總監職位將代表特區政府外出工作,我有數個問題: 第一, 局方預計招聘有關非公務員總監一職需時多久? 第二, 會否請獵頭公司協助招聘? 第三, 局方認為市場上是否有充分的合適人選供應? 人才服務窗口現已開始運作,整體招攬人才計劃正如火如荼,局長何時找到合適的人選是否會直接影響人才窗口全面開展工作?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孫玉菡: 這個非公務員職位將由財委會批准後6個月後開始工作。局方正爭取於6個月內能夠招聘相關職位人手。全港正面對「搶人手」的問題,局方認為市場上對於相關合適人手的供應不會太充裕。 因相關職位要求求職人具有:豐富銷售經驗;豐富市場推廣經驗;及本地及海外營運能力。局方正積極留意,並有信心將找到合適的人選,讓受聘人盡快進駐並帶領人才服務窗口。 黎棟國議員: 財委會批出相關職位,最遲6個月後開始計算3年。若然局方在招聘計劃上有延誤,例如需時9個月才找到合適人選;或受聘人要延遲3個月才能入職,局方與受聘人的合約便不可簽訂3年,可能會變了2年半或更少。 這個情況會否影響局方與受聘人簽訂的合約期限?或簽訂的合約超出財委會所批准的3年期限?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孫玉菡: 局方已對招聘所需時間作評估,有信心於6個月內能夠招聘相關總監職位。相關準備事項現已籌備,但需要先待財委會批准後,才可正式招聘。在此,局方已訂立KPI,招聘所需時間為期6個月。 黎棟國議員: 局方與受聘人簽訂合同時,會否在合同中加入相關職位需要達到的職效指標?或是只跟受聘人簡單提及一般的工作範疇? 以下為我的一些看法:局方現打算招聘一名首長級薪級第 4 點的非公務員,該位非公務員將加入人才服務窗口代表特區政府工作外出尋找人才。我對相關人士有極大的期望,局方會否考慮將績效指標加入受聘人的合同中?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孫玉菡: 會積極考慮議員的意見。這個總監職位相對高級,局方亦對受聘人有相當大的期望,局方不會以一張簡單合同與受聘人簽訂,將會謹慎考慮受聘人的能力達到局方期望才與其簽訂。 本局會考慮黎議員的建議,用某種形式落實。 黎棟國議員: 就有關人才服務窗口總監問題,職責說明第三項提到設立一個人才群集資料庫。有關的資料庫是否由局方內部人員營運,或是外判?若由內部員工處理,局方計劃打算安排多少人手?甚麼職級去處理這個資料庫?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副祕書長 關婉儀: 就有關資料庫,坊間有不少大數據平台,例如LinkedIn,可通過付費服務取得不同行業、工種、技能的人力數據。局方在人才服務窗口總監下會設立一個專組,除了支援亦會做數據分析的工作。本局亦會藉著與不同商會的聯絡、外訪,以及通過17個海外辦事處定期收集分析及數據。局方會將有關數據整合,並作為內部的資料庫,在制定宣傳及推廣計劃時適當作運用。 黎棟國議員: 職責一項提及需協助人才來港定居、支援,以及簽證上的問題。局方已開發虛擬平台窗口,這讓我回想起「1823」的平台。「1823」平台有類似服務提供,雖然服務對象不同,但媒體經常報道有關「1823」的服務範圍太廣,而「1823」服務人員收到問題後,可能會不了解問題的答案。現在設立人才窗口,局方會用什麼方法培訓相關工作人員,妥善並迅速處理有關問題,為提問人提供有效的服務?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孫玉菡: 首先就議員的問題提供一個大方向。現時人才服務窗口工作人員數目僅30-40人,但窗口服務對象人數數以萬計,甚至未來數以十萬計。大量的服務對象由30-40人去處理是不現實,但我們看見「窗口」會出現槓桿作用。局方正構思平台的實質運作模式。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副祕書長 關婉儀: 人才服務窗口已有實際的服務工作經驗。開發平台初期人手不足,本局通過人才服務窗口的外判支援商聘請一個一至兩人的特定小組,負責每日監察人才服務窗口內的查詢。該小組會將有關解答提交予本局審批,通過審批後才容許發放。 另外,對於員工的培訓是重要的。局方在聘請工作人員時會考慮工作人員的背景及相關工作經驗。第二,本局會提供充足的資料,包括可能會詢問的問題,讓工作人員查閱,而相關工作人員的回覆答案亦需經本局審批後才能對外發放。在經過不斷的審批後,人才服務窗口的大概答案框架已訂立。外判支援商的特定小組在3日內已處理99%的回覆查詢,其餘有關技術性問題,如申請編號/進度將轉介予入境事務處。現行關於支援服務方面的效率亦相當不錯。
就「強化及拓展香港作為人民幣最大離岸業務中心的優勢」發言  
  立法會事務     2023 年 3 月 23 日
立法會辯論:「強化及拓展香港作為人民幣最大離岸業務中心的優勢」的發言: 兩年前為《十四五規劃綱要》開局的第一年,立法會曾就提升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類似議案作出辯論,相信局長及當時在任的議員仍記憶猶新。當時我嘗未就任立法會議員,但亦有翻查過往會議紀錄,細閱當時議員們及政府的回應。兩年過去,先感謝蘇長榮議員今天提出的議案,讓本會能夠跟進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進度。 國家於《十四五規劃綱要》內強調,要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功能。事實上,憑藉國家一直支持,香港已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近二十年,並於人民幣結算、融資及資產管理等方面取得領導的地位。具體來說,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是全球最大,截至今年一月,香港人民幣存款餘額為八千三百七十三億元。雖然數字較前一年過萬億的金額有所下跌,但仍是全球最高。在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香港亦有壓倒性的領先地位,2021年內地與香港跨境收付金額佔總額48.6%,超越第二、第三位的新加坡及英國。 然而,香港並非於所有人民幣相關的指標都獨佔鰲頭。截至2021年底,人民幣進行外匯即期交易,香港僅排名第三,大幅落後於英國及美國。當中英國佔比35.8%;美國佔比14.3%,而香港則只有9.4%。據我所知,香港在人民幣外匯即期交易,前幾年是排名第一,但及後被英國、美國超越。 值得留意是,人民幣外匯交易在近年的發展勢頭相當好。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愈來愈大,國際投資者更願意購買並持有人民幣資產,帶動了人民幣外匯交易需求提升。事實上,人民幣外匯交易的全球市場份額已增至7%,是近三年市場份額上升得最快的貨幣。這個數字凸顯出人民幣外匯交易的蓬勃,同時揭示香港已落後其他地方的情況。 雖然香港金融實力雄厚,但外匯市場一向不是香港的強項。整體而言,香港仍然是遙遙領先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我認為,香港近年在人民幣外匯即期交易的退步,某程度上揭示香港的弱點:當香港有國家政策的支援,享有天時地利人和,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龍頭地位便唾手可得;但是在政策導向力較低的外匯交金融領域,,香港競爭能力便不及英國、美國什至其他地區。 主席,我以人民幣外匯即期交易作例子,是要作出善意提醒,希望香港不會恃著現有的成就而感自滿。反之,我們必須「打醒十二分精神」,須知道在人民幣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全球國家都希望來「分一杯羹」。我期望當局能時刻保持警覺,並增加推出多元化人民幣產品、增加人民幣的流動性,努力提升金融基建等方面發展,持續推動和壯大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 主席,我謹此陳詞。
就《改善兒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議案發言  
  立法會事務     2023 年 3 月 16 日
主席,感謝陳沛良議員提出的議案。 我們上個月就郭玲麗議員所提出的 「推動香港輔導專業發展,以改善市民精神及心理健康」議案也進行了一場辯論。 精神健康問題不但對個人生活造成重大困擾,也不免影響到家庭和睦、社會穩定以至經濟發展。研究指,全球約有10%的人口有精神健康的隱憂。這比例確實不低,故此改善市民精神健康,早已經成為各地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香港作為國際都會,除了關注如何提升本港競爭力、各種提量、提速、提效、提質之外,亦要持續為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提供更好的服務。 今日的議案重點在於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醫管局的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科服務個案由2011至2012年度的18,900宗,上升至2021至2022年度首三季的42,700宗,升幅驚人。 數字大幅上升,固然是大眾對問題的認知及關注比以往多,及診斷方法日益進步有關;但無可否認,社會環境對兒童及青少年造成的壓力亦有很大關係。就如上星期,有小學二年級學生與媽媽申訴返學辛苦的片段流出,引起大眾議論。我估計這類情況並非個別例子。固本清源,政府應由親職教育及校本教育入手,致力為小朋友提供一個充滿關愛及有利成長的環境。 其次,正視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的確有助及早預防、識別或介入。愈早介入,愈大機會取得積極正面的成果。 我很高興見到當局於及早介入方面並無停濟不前,例如2020年推行的「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第一層支援服務試驗計劃」即將恆常化而規模亦有所擴展,我期待當局在這方面持續改進。 另外,參考外國例子,不少地方都有為青年而設的精神健康支援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如輔導、心理治療及普通科診症等。雖然全港都約有30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並於2019年起將服務對象擴展至15歲以下的中學生。可惜,當局對這類中心的推廣或宣傳欠缺力度,市民仍未知道中心的存在及了解其提供的服務;第二,服務對象過為廣泛,欠集中,難以令青少年主動求助。我建議當局參考外地的做法,設立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的精神健康中心,加強社區精神健康服務的力度。 最後,我亦留意到,這些中心亦有提供遠程醫療服務,青年人可以透過視像通話與精神科醫生聯絡。我一向關注遠程醫療服務的發展,上個月亦就此提出了一項口頭質詢,當時所得的答覆是醫管局會逐漸將遙距診症應用於合適的臨床服務,其中包括專科門診服務。我希望醫管局會考慮將遠程醫療服務推廣至合適的精神健康服務對象。
支持《2021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立法會事務     2022 年 2 月 16 日
今天(16日)下午,我在立法會大會上發言,支持《2021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並向特區政府提出多項抗疫建議: 主席:我發言支持致謝議案。 首先我要向全港抗疫人員,特別是前線醫護、各紀律部隊、緊密接觸者追蹤、物資供應和各方支援人員致敬。你們都是逆行者,默默耕耘為市民服務。 兩年多的抗疫歷程,香港幾經起伏,克服了四波病毒侵襲,亦爭取了一段清零的日子。可惜,好景不常,Omicron來襲,海嘯式極速把我們的防線攻破,染疫市民幾何級數上升,每天數以千計。圍封爆疫的大廈,長長的強制檢測人龍,醫院床位不足,隔離檢疫設施爆滿,染疫市民長時間被迫滯留在家等候送院,一人染疫,全家感染。長者、家長帶着兒童四圍「撲針打」,香港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情況使人極為憂慮。 抗疫兩年,特區政府先前累積的抗疫經驗,已無法有效應對,必須大刀闊斧,改弦易轍,用盡所有資源和人力,針對性全方位多條腿走路,包括在檢測、收治、隔離、醫療物資、日常用品、其他鮮活蔬菜物資供港等方面做工夫。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廣東省政府成立五個「專班」是十分正面的消息,全港市民都期盼特區政府在中央和廣東省支援下,能夠立竿見影地有效逐步壓抑和戰勝疫情。 主席,要處理好當前嚴峻形勢,特區政府更應盡快疏理和優化抗疫措施。我提出以下幾點請政府考慮: 一、除了要盡速安排已訂購的一億套快速檢測包運到香港,有計劃有序派發至為重要。政府要發動包括政團、地區不社團體等各方力量,及時分發給感染人士家庭,強檢大廈居民、老人院、高危行業從業員和群組等,最後做到派送全港家庭。此外,雖然政府已在電視台播放怎樣做自我快速測試宣傳片,但覆蓋率和市民認知率仍有不足,政府要透過地區組織網絡、社交媒體廣告,加大宣傳力度,清晰教曉市民怎樣做快速檢測和解讀結果。 二、現時,快速檢測陽性的市民只可以請家人到派發點索取深喉唾液樽再檢測確認的安排要改善,因為樽仔「一樽難求」。政府要制定機制確保他們的親友可以適時取到樽仔,在人手許可下,送樽仔上門。 三、很高興醫管局開設了七間指定診所,一星期七天應診,但每天名額只有一千,今天已有投訴指電話長期「打唔通」。政府應該適時增加名額和延長服務時間,直至供求平衡為止。政府已公布會安排的士專隊,專責接載只有輕微病徵的感染市民到指定診所就診。但我必須指出,這個安排必須建基在政府能夠對相關司機提供足夠個人保護裝備,擋隔車廂前後座的保護設施和載客後車廂消毒程序的線上或視頻培訓,切勿只單單發出一紙書面指引了事。政府亦要考慮感染市民用現金支付車資會帶來的交义感染風險,作出妥善安排和向参與運送的士司機供現金鼓勵。我理解鄰近的城市有類似安排,業界同政府可以参考。 四、目前隔離設施不足,加建需時,落成速度及床位數量都追不上Omicron的傳播速度。建議政府加大力度,如果和酒店業協商成效不彰,便要馬上行使香港法例第599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的權力,徵用適合的酒店和其他場所作隔離治療之用。 五、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女士已在2月10日的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清楚說明「安心出行」加入追蹤功能並不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不涉侵犯個人私隱,特區政府應該放下包袱,果斷地在「安心出行」加入追蹤功能,從而達致「及早發現、快速處理」的目標。 六、公立醫院收治患者已超負荷,政府要拿出更有效率方案,發動佔全港一半的私人執業醫護力量,分流和減低公營醫療的壓力。 七、外傭在假日超過二人聚集的問題極普遍,要馬上正視及制止。單憑執法部隊勸喻效果不彰,政府應在假日邀請相關領使館代表一同落地解說,並果斷執法開罰單,以收實際效果。 八、打疫苗最有效、最實際。很多長者、兒童都行動起來去打針,但無論疫苗接種中心或私家診所都爆滿,輪候需時。今天的情况已經倒轉來,變成「想打針卻無得打」。我亦留意到政府的宣傳仍然說派出外展隊去學校打針,但學校已經停課,外展到校接種計劃變成空中樓閣,政府應該安排接種中心加班加點,並充分利用轉化各區學校禮堂為接種點,若果人手不足,便要尋求外援。 最後一點,期望財政司司長在2月23日宣布的《財政預算案》,大破慳囊,要使就使,推出全面紓困措施,精準支援受疫情重創的各行各業,特別是向低收入的零散工友、手停口停的基層市民、自由工作者派救急錢,救黎民於水火,莫讓市民累積更深的怨懟。 主席,在這抗疫臨界點的時候,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了三個「一切」及兩個「確保」的指示,即「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及「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及「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 我由衷感謝中央再次展現對香港的關懷,聯同廣東省政府及深圳市政府,與特區政府召開了「第二次內地與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承諾全力支援香港的抗疫工作,確保鮮活食物、蔬菜及生活必需品的供應,亦成立了多個「專班」(專家小組),針對性地加快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個案追蹤、建設檢疫設施、提供醫療物資等等。既然有國家的支援,特區政府必須領導香港人團結一致,發揮獅子山下精神,不分你我,共負責任,凝聚最大力量,以最大的公約数,盡快擊退疫情。 本人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要求延長「臨時失業資助」的申請期限  
  立法會事務     2022 年 2 月 16 日
昨天(15日)下午,我出席了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以視像會議形式舉行的特別會議,討論「防疫抗疫基金第六輪紓困項目及其他相關措施」的撥款申請,而我是會議中最後一位發言的議員。我提出了三點疑問,包括臨時失業資助的申請期限及資格,與及旅遊巴司機的資助金額等: 多謝主席。首先我要說的是,我會投票支持是次撥款申請。我有些意見,希望創新辦考慮。 第一,剛才新民黨陳家珮議員的提問,當局沒有回答問題的重點。(有關向暫時失業三十天的市民提供一次性財政支援每人一萬元)因為三月中就停止接受申請的話,那麼二月底遭解僱的人士,就沒資格申請了。需知道現在的失業情況是越來越嚴重,即往後三月四月的情況將會比二月嚴重得多,因此,即使老闆繼續維持員工的職位直至二月底,但三月就對不起了,甚麼也沒有。我建議當局延長申請期,但不是延長審批期。一開始接受申請,就要馬上開始審批。 第二點是關於「失業」的定義及資格。現在有很多行業,僱員的底薪是很低的,他們主要是靠佣金的,例如美容業。現在政府要他們停業,僱員只得底薪,但是他們的底薪那麼低,你叫他們怎樣生活?是否叫老闆馬上炒走員工,讓他們可以申請那一萬元臨時津貼?這在道理上是不通的。 第三點,我要替司機說幾句話。剛才很多議員提及的士司機,現在我說的是旅遊巴司機,他們只得五千元資助,為甚麼他們只得五千元?反而,若他今天被炒了便可得一萬,這些都是不公道的。需知道整體來說,現在政府一般的補貼都是一萬,那為甚麼旅遊巴司機,甚至是旅遊業從業員,不能取得一萬元這個水平的津貼? 我提出以上三點。 我補充關於那三個星期的申請期,我們實施這個計劃時,會顧及疫情的情況,若有需要,我們不排除會延長申請期。 我希望你們現在便決定延長,因為現在已見到疫情的情況就是這樣! 聽到你的意見,我們會考慮。 主席,關於旅遊巴司機的津貼數目,是旅遊事務署的,我們已聽到黎議員的意見。 旅遊業方面,大家要看看,在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之前的不足一個月,我們已做了第五次(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而且我們今次的資助是比上一次多一倍,大家要這樣看。我們知道旅遊業界是受困,給他們資助的次數及金額是多,但是我們聽到黎議員的意見。 我想提的是,你們給旅遊業的確是給了很多錢,但那錢是給老闆的。現在我爭取的,是員工,是伙計!老闆和伙計始終是有分別的,老闆要出糧,此外還有很多支出,員工則靠那份薪金! 主席,澄清一點,打從上幾轉,我們已不單止對企業,即旅遊註冊代理商有資助,亦有給旅遊業界從業員,即是導遊、領隊,以至旅遊巴司機,所以,回答黎議員的提問,這幾轉員工也有受惠的。單是今次,我們對旅遊業,不論員工以至企業,都有兩轉的資助,多謝主席。
「安心出行」加入追蹤功能並不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立法會事務     2022 年 2 月 10 日
今天(2月10日)年初十,我再次和大家拜年,祝願大家身體健康!而在今天早上,我出席了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及會議,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女士提出了「安心出行」的私隱保障問題,而鍾專員的回覆很清楚,就是即使「安心出行」加入追蹤功能也不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我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女士提問: 多謝主席。我要問一問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女士。 我理解現在有一些提供電郵服務的軟件是有追蹤功能的,若你啟動這個追蹤功能,是可以告訴你,在過去的日子裡你去過哪些地方。我想問一問私隱專員,這個做法是否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下稱「私隱條例」)有關收集資料的幾項準則?或者條例裡面任何規定?若沒有,假設政府需要用有追蹤功能的「安心出行」來追蹤緊密接觸者或次緊密接觸者,若政府推出一個這樣的軟件,又會不會違反收集資料的幾項準則?或者「私隱條例」裡面的其他條款?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女士回覆如下: 多謝主席。亦多謝黎議員的提問。其實在「私隱條例」來說,條例本身就是以原則為本的法例,並沒指明收集資料是怎樣收集、收集甚麼資料,在具體情況下甚麼做得、甚麼不做得,因為它是原則為本的法例。 若說到現時市民使用很多社交媒體的情況,其實我們已審視過這些平台,很多本身已經有追蹤使用者位置的功能,不論是大概的位置,或者是GPS很實在的定位位置,只不過在提供服務的時候,有關的供應商會提供選擇給用戶,會讓他們選擇究竟是否使用這個功能。 若在「安心出行」的情況,現時的「安心出行」軟件,我們私隱公署都已審視過很多次,因為我們看到市民的關注,我們亦向市民解釋過很多次,「安心出行」現時來說 是並無追蹤功能。但是若「安心出行」需要提升,是為防疫需要,是為公眾健康需要 提升,而要加入追蹤功能,這個在「私隱條例」來說,是沒有明確條款說不可以。換句話說,「安心出行」的功能是可以提升的,加入接觸者追蹤的功能,在「私隱條例」來說,主要相關的是保障資料的原則,是有關收集資料的原則,收集的途徑是要合法、公平,要告知使用者收集了甚麼資料。另外,收集的資料是對這個目的來說,是要必須的及足夠的,是不可以超越的,即不可以收集過多的資料;亦要告知使用者 收集資料的目的是甚麼,使用目的是甚麼,與及可能轉移給甚麼人士使用,例如收集的資料是給衛生署作接觸追蹤的功能,這些是要講清楚的。若這幾方面都已講清楚,那在條例的要求來說,便全部符合。 另外,我也想說清楚,其實在「私隱條例」來說,第59條是有一個豁免的情況,就是如果為了公眾健康,包括當事人的身體、精神健康,或者是其他人的身體、精神健康,而使用當事人的健康資料或者身份或者所在地的資料,是有豁免的情況。 最後,我隨後補充 : 感謝專員那麼詳細的講解,我希望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曾國衞局長將剛才專員的意見提交給政府相關部門考慮,因為現在很多官員都覺得,因為私隱方面有問題,所以做不到(「安心出行」加入追蹤功能),而專員已經給了非常確切的答案 。

關於我們

現任新民黨常務副主席,前保安局局長。


Copyrights NPP. All Right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9號中國海外大廈11樓D-F室
+852-3100-0079
info@npp.org.hk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認識黎棟國

文章

立法會事務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陳家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