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黨黨徽
新民黨黨徽以New People’s Party中,New的首字母N為主體,強調「革故求新」。N字形似石柱,象徵新民黨致力打好深厚根基。黨徽中心的圖案由兩片紅色的紫荊花瓣交叠而成,紫荊花是香港的標誌,代表新民黨扎根香港。兩片花瓣猶如一雙手,寓意新民黨會抓緊社會脈搏與機遇,「親近民心」。
|
|
與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代表就控煙政策交流
文章
11月19日,我和議員黨友 黎棟國 Lai Tung Kwok 、 陳家珮 Judy Chan 、 何敬康 Adrian Ho 就控煙政策與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代表會面。
吸煙與患上癌症及慢性疾病有直接的關係,是全球疾病負擔的第二大風險因素。在香港,吸煙不但每年導致近 7,000 人死亡(包括接近 700人為不吸煙人士因接觸二手煙而引致),更造成龐大醫療開支及生產力損失。因此,政府目標在2025年將吸煙率降至7.8%,並長遠達至「無煙香港」。為了推行此目標,政府於今年6月公布新一期禁煙措施,包括十項控煙短期措施。當中,全面禁止另類吸煙產品(即包括電子煙及加熱煙等)備受關注。
委員會代表表示曾邀請市民進行街頭訪問及測試在吸食水煙後體内一氧化碳水平的變化,結果發現不少受訪者都認為吸水煙是社交娛樂的行為,而且普遍輕視了水煙的禍害。就此,我和議員黨友向委員會代表反映不少成年煙民早已吸煙多年,要以這類高壓的「禁令」逼令其戒煙難度極高,希望委員會能從源頭入手,加強戒煙的教育及宣傳工作,一方面預防年輕人養成吸煙習慣,另一方面鼓勵已有吸煙習慣的煙民戒煙,從而實現「無煙香港」的目標。
|
|
賀錦麗慘敗有因 / Kamala harris's Crushing Defeat
文章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塵埃落定。選舉前,不少民調認為特朗普與賀錦麗在支持度上「叮噹馬頭」,是次選舉的競爭將會異常激烈。更有人大膽預測,雙方可能因為互相指控對手選舉欺詐所引發的法律糾紛,導致選舉結果遲遲無法出爐。然而,大選最後卻以特朗普橫掃7 個搖擺州,取得312 張選舉人票,輕鬆大勝賀錦麗告終。此外,共和黨還贏得參議院的多數席位(53 對46);眾議院方面,截至11 月11 日共和黨已奪得435 席中的214 席,預料可取得眾議院控制權。美國是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立法權力歸於國會、行政權力歸於美國總統,而美國最高法院擁有終極司法權。特朗普勝選並幫助共和黨取得兩院控制權,加上在上個任期中任命了三位保守派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使特朗普能罕有地控制「三權」,而致「三權分立」的制衡機制在未來四年失效。
據各大美媒報道,民主黨大選慘敗後,黨內各方迅速互相指摘。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在11 月8 日的一個播客節目分析,民主黨敗選的主因在於總統拜登退選太晚,導致民主黨來不及舉行初選,以致缺乏競爭,難以選出比賀錦麗優秀的候選人。選戰的過程突顯賀錦麗是一個弱勢的候選人,演辭及辯論都經過高度排練,她在電視辯論的表現只不過是中規中矩,反映她未曾經歷真正考驗。此外,賀錦麗的政綱有着濃重的拜登影子,缺乏個人特色及魅力。比方說,賀錦麗強調婦女墮胎權,但與奧巴馬夫人米歇爾(Michelle Obama)在女權主義上的演說相比,她的演說缺乏感染力,未能如預期般贏得女性選民的廣泛支持。她的競選拍檔副總統候選人沃爾茲(Tim Walz)在面對特朗普副手萬斯(J.D. Vance)時,對於萬斯提出的許多批評和攻擊顯得缺乏準備,力有不逮。
除候選人個人的原因外,美國當前的政治經濟環境以及民主黨的選舉策略失當,亦使賀錦麗的選戰慘敗,嚴重影響民主黨未來發展。下期拆解民主黨敗選的其他原因。
Kamala harris's Crushing Defeat
The dust has settl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Before the election, many polls indicated that Trump and Kamala harris were neck and neck in terms of support, suggesting that the competition in this election would be exceptionally fierce. Some even boldly predicted that legal disputes stemming from mutual accusations of electoral fraud could delay the election results. However, the election concluded with Trump sweeping 7 swing states, securing 312 electoral votes and easily defeating Kamala harris. Additionally, the Republican Party also won the majority of seats in the Senate (53 to 46). As of November 11th, the Republican Party has secured 214 out of 435 seats 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expected to gain control of the House.
The United States is a country with a separation of powers: legislative power belongs to Congress, executive power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Supreme Court holds ultimate judicial power. Trump's victory and the Republican Party's control of both chambers, coupled with his appointment of three conservative Supreme Court justices in the previous term, have allowed Trump to unusually control all three branches of government, rendering the system of "checks and balances" ineffective for the next four years.
According to reports from major U.S. media outlets, following the Democratic Party's disastrous defeat, various factions within the party quickly began blaming each other. Former Speaker of the House Nancy Pelosi, in a podcast on November 8th, analyze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mocratic Party's defeat was Biden's late withdrawal from the race, leading to a lack of competition as the Democrats did not have enough time for primaries to select a more outstanding candidate than Kamala harris. The campaign process highlighted Kamala harris's weaknesses as a candidate; her speeches and debates were highly rehearsed, and her performance in televised debates was only average, reflecting her lack of real testing. Furthermore, Kamala harris's policy platform bore a strong resemblance to Biden's, lacking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m. For example, while Kamala harris emphasized women's abortion rights, her speeches lacked the inspirational power compared to Michelle Obama's feminist speeches, failing to garner widespread support from female voters as expected. Her running mate, Vice Presidential candidate Tim Walz, appeared unprepared in facing many criticisms and attacks from Trump's running mate, J.D. Vance.
In addition to personal reasons for the candidates, the curr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U.S. and the Democratic Party's flawed election strategies also contributed to Kamala harris's crushing defeat, severely impact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Stay tuned for further analysis on other reasons for the Democratic Party's defeat in the next installment.
|
|
郵輪碼頭總欠的士
文章
11月15日(周五)清晨,載著近三千名國際旅客的郵輪「名人極致號」(Celebrity Solstice)如期首次抵達香港,啟德郵輪碼頭「一如既往」再次上演大批旅客在的士站排隊,卻苦等無車的場景,有報導指高峰時有過百人在等的士。此次事件再次暴露郵輪碼頭接待能力及交通安排的短板。營運商雖然派發了石油氣券,亦有要求的士電召平台提前通知的士到碼頭等客,結果仍是「唔知有客到」,讓人不禁反思,為甚麼歷史總是在重演?
自2013年首艘郵輪「海洋水手號」抵港而發生種種事故以來,郵輪碼頭本應該汲取教訓。然而,十一年過去,問題依然如故。當年由於接駁交通安排不善,旅客下船後面臨無車可搭的窘境,考慮到當時缺乏經驗,尚可理解。但來到2024年末仍在同一個骨節眼上出狀況,實在讓人非常失望。這不僅對不起遠道而來的旅客,更對香港這個旅遊城市形象的損害。
為甚麼郵輪碼頭再而三地爆出相同問題?缺乏有效的預測機制似乎是原因之一。郵輪抵港絕非突然,有關方面有沒有請船公司協助統計乘客搭乘的士的需求,以便碼頭營運商能夠及時通知的士平台?此外,當局有否考慮過在郵輪抵港後,安排旅客分批上岸以減少候車時間?這樣的安排不僅能提升旅客的體驗,也能有效緩解碼頭的交通壓力。
善用通報機制是讓的士電召平台在郵輪抵達碼頭的前夕便能做好準備,而不是臨急抱佛腳。又例如,當局是否願意帶頭與營運商和的士業之間建立穩定的溝通渠道,例如考慮和的士車隊攜手合作,讓車隊在郵輪抵港的日子,指定在相關時段地區提供服務。
郵輪抵港的交通接駁問題不是偶然事故,是已經發生過很多次。當局在與業界合作的積極性上、規管和協調交通資源、預測客流和提升服務效率方面的能力亟待加強。我們已多番見證問題重演,若當局仍不從中汲取教訓,問題累積下來將積習便更難改。
所謂事在人為,請相關官員拿出魄力來!
|
|
新民黨 譴責美方肆意詆毀香港法庭裁決
新聞稿,焦點
對於美國政府藉著近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民主派初選案)的判刑,大肆譴責及抹黑香港及特區政府,並且提出會向香港特區人員施加「簽證限制」,新民黨認為全無理據,予以強烈譴責。
是次「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情節嚴重,法庭依據香港法律及普通法原則作出裁決,公平公正公開,判刑寬嚴有度,彰顯司法獨立,體現法治精神,新民黨表示認同及堅定支持。新民黨強調,《香港國安法》的訂立及實施,是為了堵塞香港特區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漏洞,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對於美西方經常肆意抹黑、詆毀及干預香港司法,新民黨認為是赤裸裸的雙標及霸權行徑,用心險惡,予以強烈譴責。
|
|
新民黨 「對外聯絡小組」訪英
新聞稿,焦點
介紹香港最近發展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立法會議員應英國政府及商界邀請,於10月30日至11月8日期間,率領新民黨「對外聯絡小組」到訪英國倫敦。訪問團成員包括新民黨中委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先生;新民黨執委、全國港區政協暨財政部委任諮詢專家羅卓堅太平紳士;以及新民黨政策總裁劉穎峰女士。
今日(13日)下午,新民黨召開記者招待會,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議員聯同何敬康議員及羅卓堅太平紳士會見傳媒,闡述訪英經過及收穫。
是次訪英行程緊密而豐富,葉太簡介說:「我們今次倫敦之行的拜訪對象,包括英國政府官員、智庫、政商界及傳媒。我們與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部政務次官 Ms. Catherine West(衛倩婷,Parliamentary Under-Secretary of State at the Foreign, Commonwealth and Development Office)會面;拜訪了英國商業貿易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高級官員。其實我們甫到埗便會見了兩屆倫敦金融城市長(Lord Mayor of the City of London),分別是第690任市長 Sir Charles Bowman及第696任候任市長 Mr. Alderman Alastair King。傳媒方面,我們拜訪了英國幾家主流傳媒,包括《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及《衛報》(The Guardian)等。我們亦拜訪了英國的重要智庫,包括英中協會(The Great Britain-China Centre),屬英國工黨的智庫,以及世界著名的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即是很出名的 Chatham House(漆咸樓 )。我們亦有和商界交流,包括怡和控股公司的駐英執行董事 Mr. Adam Keswick,以及 Mr. Martin Barrow(鮑磊)。我們亦接受了英中貿易協會(China Britain Business Council)的邀請,參加了和商界高層的交流晚宴。」
葉太講述是次訪英目的:「我們今次訪英的目的,當然是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情況,我們帶備了多份英文版《施政報告》,派發予拜會的機構及代表。另外,我們製作了一份單張介紹香港的經濟發展,闡述香港在多方面領先的國際排名,宣傳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和機遇。」
葉太續道:「我特別強調,例如生物科技方面,鑑於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教授提出『1+』新藥械審批機制,是對於吸引外資來香港做科研,以及把他們的產品銷售予大灣區,很有吸引力的。此外,衛生局有和內地合作的生物科技的科研合作機制,會成立『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加強香港在生物科技、藥物開發的合作,也對外商均有相當的吸引力。」
葉太表示訪英團亦有介紹 CEPA:「我們的單張亦有介紹10月9日宣布的,根據特區政府與國家商務部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服務貿易協議》(CEPA)簽訂的服務協議的第二份修訂協議。這次的修訂協議很重要,經常有港商指出,過去要進入內地的服務業市場,大門開了但小門不開;新修訂協議則是開了很多道小門,很多服務業提供者,例如建築、工程不再需要三年實質性經營這個要求;金融機構在向內地保險公司投資入股時,亦不再有最近一年總資產不少於二十億美元的要求,另外亦有『港資港法』、『港資港仲裁』,香港電影業電視業進入內地市場的要求亦開放了很多。」
「我們向英國商界、政府部門及傳媒介紹香港多方面的最新發展情況,他們均相當滿意及感興趣,反應相當正面。」葉太說。
訪問團成員之一,新民黨執委、全國港區政協暨財政部委任諮詢專家羅卓堅太平紳士表示:「正如葉太所說,我們此行是為了說好香港和中國故事,金融發展方面,我向對方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七大優勢:一是全球頂尖投融資平台,二是深港兩地金融互聯互通,包括股票通及債券通等,三是普通法體系,四是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五是世界一流的、世界第二大的財富管理中心,六是緣色金融中心,七是港元有很穩定的貨幣體系及國内唯一自由流通市場。對方聽到我們講述這些優勢,均表示認同。我們的家族辦公室亦可發展得更加好。香港在亞洲亦可發展虛擬資產中心。」
「從是次交流,可以感受到英國商界對人工智能、生命科學、財富管理及綠色金融等有濃厚興趣;他們亦對和香港的商界及文化有興趣,我們可考慮,除著IPO市場活躍起來,企業來港作為第一上市地位,將來我們的企業可否去英國作二次上市?因為英國的法規及上市程度和香港大同小異,這樣便可以擴闊企業的集資渠道,擴大股東的基礎,亦可發展歐洲業務等等。」羅卓堅說。
新民黨中委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則表示:「今趟倫敦之行,我非常期待及感到很榮幸,能與英國傳媒及智庫交流,我們除了介紹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亦有向大家介紹香港近年在金融、產業等方面的發展。我感到高興的是,英國商界、傳媒及智庫均十分關心及熟悉香港的現況,他們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希望未來有渠道引進英國商界到大灣區投資。但是他們認為有關大灣區的對外資訊仍不充分,期望香港未來可以把對外宣傳的工作做得更好,向國際推廣香港和大灣區的發展優勢和機遇。」
「他們關注香港人才流失的問題,問及輸入人才主要來自內地會否減弱香港的國際化優勢。我告訴他們,香港自八十年代起,一直都有人才輸出,同時會有人才來港,屬自由流動,並非長期流失,不會因此影響香港的長遠發展。目前看到,輸出的人才逐步回流,來港的內地人才亦具備優良學歷及國際經驗,我認為反而會加強香港的國際化優勢。他們亦關注香港的經濟情況,期望未來香港和英國會有更多貿易往來。」何敬康續道。
「總體來說,是次訪英可感受到英國不同界別均對香港十分關注和熟悉,正因如此,香港不論在特區政府的層面,抑或在民間層面,也應做更多對外宣傳的工作,提高香港和國際社會的接軌程度和強度,真正做到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何敬康總結道。
|
|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率團訪英
新聞稿,焦點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應英國政府及商界邀請,於10月30日至11月8日期間,率領新民黨「對外聯絡小組」到訪英國倫敦。訪問團成員包括新民黨中委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先生;新民黨執委、全國港區政協暨財政部委任諮詢專家羅卓堅太平紳士;以及新民黨政策總裁劉穎峰女士。
是次訪英行程緊密而豐富,訪問團先後與我國駐英公使、英國政府官員、智庫、政商界及傳媒會晤,向各方介紹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的各項舉措、香港真實現況、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面貌,以及有關《〈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服務貿易協議》(CEPA)的新修訂內容,增進各方對香港的了解,成果豐碩。
訪問團於10月31日抵達倫敦後,首先與第690屆倫敦金融城市長(Lord Mayor of the City of London) Sir Charles Bowman及第696屆倫敦金融城市長 Mr. Alderman Alastair King 會面,為是次訪問行程揭開序幕。
同日,訪問團拜訪我國駐英大使館王起公使。當日下午,葉太與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部政務次官 Ms. Catherine West(Parliamentary Under-Secretary of State at the Foreign, Commonwealth and Development Office)會面。
在其後的行程,葉太與英國商業貿易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高級官員會面。訪問團亦拜訪了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羅莘桉先生及副處長葉昱蔚先生向葉太介紹了經貿辦的工作概況。
是次訪英,訪問團先後與兩個智庫舉行會議。訪問團首先與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即漆咸樓 Chatham House)董事兼首席執行官 Ms. Bronwen Maria Maddox、亞太項目主任 Mr. Ben Bland,以及其他代表進行會議。之後亦與另一智庫英中協會(The Great Britain-China Centre)進行會議,與董事會主席 Sir Martin Davidson、主任 Ms. Merethe Macleod,以及其他代表交流。
傳媒方面,訪問團分別與《衛報》(The Guardian)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等傳媒的資深編輯代表會面及交流。
商界方面,訪問團與前怡和集團董事 Mr. Martin Gilbert Barrow(鮑磊)及怡和控股公司執行董事 Mr. Adam Keswick 會面。最後,訪問團獲邀出席由英中貿易協會(China Britain Business Council)主持的晚宴,與主席 Sir Sherard Louis Cowper-Coles(古沛勤)及行政總裁 Mr. Peter Burnett 等商界高層交流。
是次訪問行程進展順利,訪問團於11月8日返港。訪問團成員均對此行成果感到滿意,認為是次訪問十分有意義。今後新民黨「對外聯絡小組」會推動更多民間外交工作,加強香港的對外聯繫。
|
|
支持《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
立法會事務
立法會通過了《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會上我亦有發言支持《條例草案》,我認為《條例草案》不僅是對病人自主權的尊重,更能為醫護人員在執行病人意願時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和保障。
法案委員會關注《條例草案》中維持生命治療、基本護理和紓緩治療的定義有欠清晰。對此,政府詳細解釋了三者在醫學上的區別,其後亦提出修正案進一步釐清相關定義,並表示會在條例生效後,盡快引入電子化預設醫療指示平台附屬法例以簡化程序。我贊同政府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並逐步過渡至電子化,藉以簡化程序、防止偽造,更有助醫護人員及時查閱病人的意願。 此外,政府就基本護理亦有清晰指引,在尊重病人自主權的同時,亦免除了病人的疑慮,值得支持。
我認為政府應持續推動公眾教育和加強推廣,透過多種渠道提高市民對預設醫療指示和不作心肺復甦術命令的認識,亦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我亦建議當局制訂長遠的推廣策略和撥款安排,確保公眾教育工作能夠持續、深入地進行。
我深信每個人在人生最後階段,都應擁有選擇的自由。《條例草案》賦予民眾在精神上有行為能力時,預先預設醫療指示,醫護人員便能依循病人的選擇作出治療決定,無須承擔沉重的倫理困局,病人的最佳利益亦能得以維護。
|
|
議會發言|議員議案|2024年施政報告
立法會事務
#銀髮經濟 #旅遊發展 #打擊濫用公屋
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形勢下,不確定性與難以預料的因素逐漸增多,最受影響的往往是市民的生活質素。因此,非常感謝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吸納了新民黨提出的多項建議,為香港未來發展尋求突破。事實上,在李家超行政長官的帶領下,本屆特區政府勇於面對各種社會深層次矛盾,所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
此次施政報告中提及到 #銀髮經濟 ,十分認同行政長官在這方面的關注。隨著香港老年人口不斷上升,預計到2046年,每三名市民中就有一名是長者。新民黨一直指出現行對「長者」的定義相對模糊。例如,60歲可用長者身份申請公屋,但65歲才能申請長者生活津貼,而生果金則需到70歲才可獲得。由於涉及不同政策局對於人口政策的問題,建議政府在發展銀髮經濟的同時,考慮由政務司副司長負責統籌,切實釐定本港長者的定義,並制定全新的香港人口政策研究。
除了上述的統籌工作,#旅遊發展 是提升本港競爭力的重點。然而,要成功發展香港的旅遊、盛事和景點,單靠文體旅局可能難以實現。施政報告提到的生態遊、跳島遊、遊艇遊、碼頭及登岸設施等,實際上涉及多個部門,如發展局、運輸局及環境局等。看到行政長官委派財政司副司長負責盛事統籌協調,並委派政務司副司長負責旅遊熱點工作組,我認為這方向是正確的。但要善用本港豐富的海港資源,我們需要更加聚焦。早前在立法會小組委員會討論避風塘經濟時,確實很難邀請能夠作決策的部門出席。因此,期望政府在未來設立一個 #海岸經濟發展小組 ,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最後,我樂見施政報告中顯示政府希望市民能夠擁有安樂窩,尤其是 #告別劏房 的共同願望。儘管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在設立 #簡樸房 的標準方面,坊間有不同憂慮,擔心如何做到無縫交接,避免劏房戶的困境。我相信政府有決心,一定能夠做到。因此,在增加公屋供應的同時,政府必須繼續積極 #打擊濫用公屋 的行為。目前,坊間對富戶政策有不少討論,政府應善用政策,讓更多公屋資源惠及最需要的市民,改善居住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房屋政策的根本目的在於讓每個人擁有一個安樂窩,希望政府能持續逐步破解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
|
《施政報告》致謝議案:促進香港發展銀髮經濟
立法會事務
政府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負責各項的「銀色經濟」,我相信能夠針對長者制定更多合適的政策。例如銀髮族是龐大的消費群,我認為政府可積極推動樂齡科技,例如智能監測系統、電子病歷系統、智慧護理設施等。同時,政府亦應當支持研發一些個人的樂齡科技產品,如協助長者出行、防滑防跌等,協助長者能度過健康的退休生活,並為這些產品提供認證,以及建立一個樂齡科技平台,並便利長者及其家人、照顧者了解使用,從而在醫療、護理、交通等方面深化樂齡科技應用。
此外,我建議政府多研究銀髮族的消費力,如積極推動社會各界提供更多長者消費折扣、協助長者妥善安排財務等。我期望工作組能夠多跟進長者保險事宜,然而部份保險公司不時更改保單條款,導致不少長者感難以適從,導致在財務上、法律保障上出現漏洞,造成隱患,期望政府能透過工作組跟進和加強相關法律保障。
我亦認為政府應研究釋放更多長者勞動力,善用長者的知識和多年的工作經驗,甚至提供新的培訓和工作配對計劃,讓長者能夠提供更多生產力,亦能讓他們有更多收入,促進整體經濟良好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