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香港正逐漸步向高齡社會,我們除了要關顧長者的生活需要,令他們能夠安享晚年外,讓他們活得開心、活得有尊嚴亦同樣重要。日前,勞福局局長表示,正探討安老院舍向高空發展的可行性,從增加長者宿位的角度考慮,我相信這個方向是值得探討,但我認為,增加宿位的同時,如何提升現有的院舍服務,增加資源和人手,為長者提供更多適切服務,照顧他們的心理及身理上的需要,才是特區政府在安老方面的應有態度和施政方針。
施政報告中亦指出,政府的施政方針應以家居及社區照顧為重點,院舍則作輔導角色,目標是將服務輪候時間減至零,我當然渴望能看到目標真的能夠達致零輪候。同時,我認為如何有效配對資源亦十分重要。
主席,今年8月,我同其他兩位議員應邀出席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行的「為可持續增長而投資於健康積極的晚年」論壇,探討如何有效面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會上,多名外國專家分享了他們對樂齡科技應用和前景的意見。其中,日本是先進國家中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所以日本一直致力推動護老科技產品的研發,包括護理器械、智能機械人會與長者傾談和提他們食藥等。
香港與日本一樣,正面對人口愈趨老化問題,對安老服務的需求與供應缺口亦不斷加大。香港近年在長者醫療及護理科技方面的發展相當卓越,例如有本地保安系統公司研發出「智能防遊走系統」,通過人臉辨識技術和數據系統,追蹤長者的位置,提醒護理人員是否有長者出走,減低長者走失的風險。此外,香港理工大學早年亦研發出一套「遠距家居及社區照護系統」,監察獨居長者在家中的健康情況及有否發生意外,系統同時適用於智障人士及小童。
主席,利用創新科技解決長者日常面對的問題,將可緩解護理人手不足,減輕前線員工的工作壓力,達致改善和提升長者的生活環境和質素。不過,即使有好的研發產品和科技配套,如果無資源注入護老院亦是無法成事。事實上,不少安老院舍本身已經難以負擔部分基本護理設備的開支,在這麽艱難的環境下,院舍根本無法騰出資源,購買高新科技產品,直接影響他們提供的院舍服務。此外,科研成果即使能夠透過產品化推出市面,但最終仍未能廣泛被使用,實在非常可惜,對正在從事和有意從事香港科研的青年,難免會造成一定打擊。
雖然政府表示會擴大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覆蓋範圍,不少私營安老院舍都能受惠,但他們仍然希望透過「改善買位計劃」,得到來自政府的更多資源,而前提是,私營安老院需要通過更加高要求的服務承諾,提升他們的院舍管理。問題歸根究底就是,如何令到更多投資者在香港投放更多資源去興建更多有質素的安老院舍。政府是否可以給予他們更強支援、更大動力、更多鼓勵讓他們在香港興建這類型高質素的安老院舍呢?
主席,特首日前表示,輸入外勞是不能迴避的議題,也是唯一解決方法,安老業界則指出,安老院舍不少本地照顧員都只願做兼職,因為工作時間較彈性、不用問責,院舍通常安排他們做些較簡單的工作,如餵食等,長工則負責風險較高的工作,如協助長者沖涼和皮膚護理等,而外勞規定是全職工作,所以他們認為外勞是有助穩定人手。
是否增加輸入外勞,社會上需要再作討論,但我認為只有吸引青年加入安老行列才是根治人手不足的有效辦法。
我有以下幾項建議,過去,安老工作一直予人較基層的感覺,政府可以從小教育,讓年輕人認識安老服務是一個尊重生命的職業,提升安老業的社會地位和對外形象。第二,政府可以探討如何設立一個國際化、有專業認受性的安老服務專業架構,推動成立具認受性的培訓中心,讓有心在這方面發展的青年得到專業培訓。其三,則是調整安老服務工作的薪酬福利和引入高新科技,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
只有從改善院舍管理和工作環境、調整薪酬福利、引入高新科技、工種專業化等各方面著手,提升安老業的社會地位和對外形象,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安老行業,這樣才是長遠根治人手不足的有效辦法,希望政府當局認真考慮。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