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新民黨
組織架構
黨徽
口號
議員
文章
政策倡議
新聞中心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青年委員會
加入新民黨
黨員 / 「新民之友」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
  • 新民黨組織架構
  • 新民黨組織架構

新民黨組織架構

日期︰2017 年 5 月 4 日

新民黨組織架構

1. 中央委員會(中委會)

中委員會由黨員大會選出,負責整體管理新民黨工作及討論黨的政策方針,並為黨制定及貫徹落實有關政策。中委會獲授權任命成立小組委員會,並監察其表現。中委會亦可委任秘書處成員。中委會以兩年為一任,約兩個月便會開會一次,讓中委知道黨的最新發展與方向。同時,各中委成員亦會專責協助黨內不同的範疇的發展,加強新民黨在各方面的網絡。

中央委員會名單

主席: 葉劉淑儀

常務副主席: 黎棟國

副主席: 潘國山 容海恩 韓世灝

委員:

陳永良 陳鎮洪 陳汝昌 陳家珮 趙麗娟 周國泉

羅志光 鄧祐才 譚榮邦 曾向群 黃仲翹 黃復華 楊孟霖

王錦彪 唐學良 葉慶寧 王政芝 甘文鋒 余衍深 陳敏娟

梁家輝 蘇炤成 趙振國 何志誠 陳振東 王聰德 Vijay

龔俊龍 王家揚 盧騰光 傅曉琳 顧梓昆


2. 執行委員會(執委會)

執委會負責管理新民黨的日常工作。執委會成員每週都會出席核心小組會議,除討論對政府的政策回應外,亦會討論新民黨的地區事務及宣傳活動、選舉事務及黨內行政等。


3. 黨籍委員會

黨籍委員會成員每一至兩個月會見黨員申請一次,了解新民黨的加入原因及背景。同時亦會安排黨員參與籌備及策劃的工作,如黨員聚會、周年晚會宴、周年大會、地區活動等,使他們有機會了解黨內的運作,亦能與其他黨員互相溝通,建立關係及團隊精神。


4. 紀律委員會(紀委會)

紀委會負責跟進對黨內成員違規的投訴,並按有關投訴的情節進行處分,包括譴責及開除黨籍。委員會在有需要時才會召開會議。


5. 青年委員會(青委會)

新民黨於2011年8月成立新民黨青年委員會,黨內十八至三十五歲的黨員均自動成為「年青黨員」。成立青年委員會的目的是為年青人提供議政平台,希望培育更多有志之士投身政治。委員會由眾多青年黨員選出委員負責會內的工作。長遠來說,我們希望透過青年委員會,加強新民黨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是培養合適的政治人才,成為黨發展的支柱和未來的政治接班人。

青年委員會每月進行例會,商討不同的活動進度,亦舉辦青年專題小組,為青年黨員提供發表意見及訓練議政論政的平台。同時每年亦會舉辦青年黨員訓練營,加強黨員對社會政策的觸角。


6. 新民黨秘書處

新民黨秘書處為中委會、執委會及多個不同的委員會和工作小組提供後勤支援,當中包括財政事宜、政策研究、招收黨員、社區服務、選舉工程、聯絡及處理投訴等。

  • 文章
  • 新聞稿
  • 立法會事務
亞洲50最佳餐廳香港奪冠  
  文章  
那邊廂,西方智庫基於其意識形態,大力貶低香港的經濟及政治自由度的評分。這邊廂,香港則在享譽餐飲業的榜單上揚威。在「亞洲50 最佳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的2021 年排名榜上,香港分別奪得最佳及最多上榜餐廳。有餐飲業專家指出,「亞洲50最佳餐廳」的評級比「米芝蓮」更享負盛名,地位更高。過往,有香港餐廳、食肆在「米芝蓮」摘星或上榜後遭瘋狂加租,最終被迫搬遷甚至結業,因此「米芝蓮」被譏為「死亡之吻」。 相比去年只有8 間餐廳上榜,香港今年更進一步,在「亞洲50 最佳餐廳」中佔了11 間,大班樓更登上榜首。上榜的香港餐廳當中,有大家十分熟悉的四季酒店法國餐廳Caprice 及中菜廳龍景軒、曾因疫情而關閉的意大利餐廳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位於置地文華的Amber、著名法國餐廳 Belon、由曾在藝人謝霆鋒主持的飲食競技節目《名廚爭鋒》中擔當評判的 David Lai 主理的Neighborhood、由另一本地名廚Vicky Cheng 開設的VEA 及著名粵式酒家家全七福等,反映香港的高級餐飲業享譽國際。 去年受到疫情影響,來港的遊客大減,但在如此艱難的情况下,香港的餐廳食肆孜孜不倦,不斷提高水平,排名不跌反升。由此可見,香港除了有高水平的廚師及優質的餐飲服務外,更有很多「識飲識食」的顧客。這條榜單不涉政治,顯示香港餐廳的真正實力,對香港旅遊的復蘇十分重要。以郵輪業為例,香港是多條行線的母港,只要有馳名的餐廳,遊客會早到或多留幾天,品嘗美食。我個人也有類似的旅遊經驗。 與新加坡的8 間及日本東京、大阪和福岡共9 間上榜餐廳相比,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有11 間餐廳上榜,而且奪冠,實在值得驕傲。我相信上榜餐廳會和餐飲業界攜手努力,繼續提升實力,為香港的經濟復蘇出一分力。
美疫情數據預測超級新星(二)  
  文章  
去年4 月初,IHME 預測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大約為6 萬人,現任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Dr. Fauci 的預測亦與IHME 相若,特朗普政府根據 IHME 的預測,預視疫情將會緩和。可是,顧悠揚在去年4月19日表示,按照當時每天有1000至1500人死亡,疫情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並預測會出現第二波感染,沒有緩和的迹象。基於預測和後來現實上的偏差,IHME 不得不表示將改良預測模型。 自此,愈來愈多人關注顧的預測數據。除著名生物學家Carl Bergstrom 轉發他的數據外,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亦開始將顧的數據上載到網站。而顧自設的網站更是每天有過百萬瀏覽量。即使2020年出現了不同的預測模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生物統計學系副教授Nicholas Reich 亦認為顧的預測模型是最頂尖的。Reich 指出,最準確的預測模型,必須是一個綜合所有數據的「綜合模型」。 做民調亦如是。2012 年,美國的神級民調專家Nate Silver 預測奧巴馬在各州的得票率,準確度高達99%,而他採用的,就是綜合多個數據的「綜合模型」。美國有多個民調機構,數據公開,研究者可以綜合多個數據,進行分析。有別於美國,香港只有兩三間民調機構,個別機構的主持人更有強烈政治偏向,加上數據並不公開,因此難以建構「綜合模型」來作準確分析。 本來,以顧的學術背景及才能,他大可在金融業「賺大錢」,他卻選擇離開熟悉的金融業,投身數據界,毅然創立全新的預測模型。在取得成功後,顧眼見業內已研發其他預測模型,他在去年11 月決定停下數據預測的工作。其勇於嘗試、不斷求新的精神,頗值得年輕人借鏡。
疫苗的國家及資本主義(二)  
  文章  
上文提及,《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 一篇題為 Vaccine Capitalism 的文章詳盡報道,輝瑞藥廠靠疫情牟取暴利。現時,輝瑞已生產9500 萬劑疫苗,並預計在2021 年的生產量將增加至20 億劑,在2021 年收入至少增至150 億美元。自去年5 月,輝瑞行政總裁Bourla 接觸各國領導人推銷疫苗。而隨着各國紛紛搶購疫苗,去年暑假開始,每劑輝瑞疫苗的價格已高達65 美元,與初時每劑最高30 美元相比,價格足足高出一倍,但訂單繼續滾滾而來,已有超過60 個國家向輝瑞訂購疫苗。 可是,輝瑞疫苗的供應卻不如預期。去年12 月,輝瑞把首批疫苗運送到以色列後,再在今年1 月把第二批70 萬劑疫苗送達,以色列總理還到特拉維夫機場親自迎接。原來以色列一開始便以高於美國50% 的價格,即每劑30 美元來搶購,可算是「快人一步,理想達到」。然而,輝瑞卻在首批疫苗運抵以色列後,通告其他國家,由於疫苗產量不足,全球供應將會減少,這信息觸怒了疫情重災國意大利。換句話說,輝瑞藥廠要求價高者得,以和國家領導人的聯繫和利益來分配疫苗。以色列成功搶購,其他國家卻「輸在起跑線」。 此外,疫苗亦反映「國家主義」,每個國家都只維護自己的利益。美國只相信自己的疫苗;而英國方面,即使注射阿斯利康的疫苗或會出現凝血,約翰遜亦堅持注射。正如我早前出席「疫後世界秩序」高峰論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紛紛指出,在抗疫這件事上,發達國家之間欠缺領導和合作,其實他們不單可以分享疫苗,更可以分享製造疫苗的技術,以增加全球供應。目前,只有中國分發疫苗到貧窮國家,俄羅斯亦有分享他們製造疫苗的技術予其他國家。由此可見,發達國家平日滿口人權道德,遇上國際共同危機時卻沒有做好領導工作,漠視發展中國家的需要,自私自利可見一斑。
新民黨 支持 《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  
  新聞稿,焦點  
對於今日(14日)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下稱《草案》),並進行首讀及二讀(辯論中止待續),新民黨表示歡迎及支持。 事實上,自全國人大常委會於3月30日的會議全票通過《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修訂草案》及《香港〈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修訂草案》,以貫徹落實人大會議(3月11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的精神和要求,是次特區政府提交的《草案》將確保實現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切實提高特區政府治理效能,並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 新民黨認為,《草案》對香港選舉制度的修訂符合「一國兩制」精神。改革後的選舉委員會和立法會的構成,將增加對國家有深刻認識的代表/界別,強化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國家的聯繫。由於部分當然委員將由各界精英擔任,同時亦會加入基層及地方組織的代表,將來的選委會和立法會將會更具廣泛代表性及反映均衡參與,並將有利「一國兩制」邁向下一階段發展,香港邁向更美好的新時代,新民黨將全力支持。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作為《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小組委員會的成員,將會全力配合稍後成立的法案委員會的審議工作。
新民黨 座談會 反映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之意見  
  新聞稿,焦點  
今日(16日)下午,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及一眾代表與港澳辦及中聯辦官員會晤,就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內容交流意見。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代表新民黨,表示歡迎及全力支持中央政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理順政制安排、完善選舉機制,待人大常委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後,新民黨將全力配合特區政府進行本地立法。此外,其他出席代表表達了對地區發展、青年人參與的關注等等,雙方作了深入而坦誠的交流。
新民黨 支持人大通過 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決定(草案)  
  新聞稿,焦點  
對於今日(11日)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以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選舉制度,新民黨表示歡迎及大力支持。新民黨感謝中央政府為香港理順政制問題,認為「決定」既能糾正以往選舉制度上的缺失,同時與時並進,確保達致愛國者治港的目標,讓香港政局從亂變治,「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新民黨認為,選舉委員會人數增至一千五百人並擴大其職能、立法會議席增至九十個等新規定,均有助擴大代表性及均衡參予,選賢與能,讓更多擁護國家憲法及《基本法》、有志服務香港的專才優才政治人才,加入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治港班子,帶領香港配合中央政府的領導, 提升整體管治水平,保障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同時振興香港經濟、改善民生,讓香港市民一起邁向發展新階段、更美好的新時代。 同時,新民黨認為「決定」下立法會新的構成有助撥亂反正,避免反中亂港偏激人士佔據立法會議席,讓立法會回復成為符合憲制要求的議會,真正履行《基本法》賦予的功能,實實在在監察政府,同時能提出良好的意見,協助特區政府改善施政。 新民黨全力支持修改本地選舉制度,並將於人大常委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後,配合行政長官進行本地立法。最後,新民黨將一如以往,積極培養更多愛國愛港、年輕專業的政治人才,投身群眾工作,發展政策研究,為香港服務。
就本地一萬元消費劵質詢政府  
  立法會事務  
葉劉淑儀議員問: 自去年6月以來,示威活動及暴力衝擊持續不斷,重創香港經濟和各行業,特別是旅遊業、飲食業及零售業。去年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預期下跌百分之1.3,失業率或會節節上升。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為刺激市民消費以促進經濟復蘇和就業,會否考慮新民黨早前提出的下述建議:向18歲以上香港居民每人派發有效期6個月、總值為一萬元的本地消費券(當中可用於飲食及零售服務的金額均為四千元,而可用於旅遊服務的金額為二千元);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過去半年的社會事件對香港的經濟造成沉重打擊,旅遊、餐飲及零售等行業更是首當其衝。零售銷售量在去年第三季按年大幅下跌近兩成後,10月和11月合計的跌幅進一步擴大至約百分之26,是有記錄以來最大。食肆總收益在去年第三季按年實質下跌百分之13.7,根據業界觀察,第四季餐飲業的經營情況更為嚴峻。社會動盪持續,這些行業的業務情況短期內難見起色,情況令人十分憂慮。要使市民的消費意欲回升,促進經濟復甦和保障就業,首要條件是要停止暴力衝突,令社會盡快回復正常,讓市民可以安心外出消費,旅客恢復來港旅遊,投資者願意來港進行商業活動。 政府明白企業及市民在現時的經濟環境下所承受的壓力。因此,政府一直密切注視社會事件及暴力衝擊對各行業的影響,並與相關業界緊密溝通,提供適切的協助。因應不斷變化的經濟情況,政府由去年 8 月起先後宣布一系列「撐企業、保就業、紓民困」的措施,合共涉及金額超過 250 億元。 政府曾收到不同人士及團體的意見,建議向市民發放消費券或直接派發現金,以刺激市民消費意欲,幫助受打擊行業,穩定經濟和就業市場。 部分意見認為發放消費券比直接派發現金,更可發揮帶動消費、促進本地經濟活動的作用。不過,發放消費券牽涉較複雜的額外行政安排,包括訂定適用範圍、使用辦法、兌付安排、監管和防偽措施等,可能需要相對高昂的行政費用。   此外,發放消費券的效果亦可能受「替代效應」所影響。舉例說,如果有些市民主要以消費券去支付基本生活開支,而沒有因為取得消費券而增加額外消費,那麼發放消費券對刺激消費、帶動經濟所發揮的效果就會沒有預期中那樣理想。 根據台灣和日本發放消費券的相關經驗,措施對刺激消費及經濟增長均未能達到預期中的效果。台灣於2008年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為短期刺激經濟,於2009年向民眾派發每人3,600元新台幣的消費券(相當於港幣約840元)。根據其後的評估報告顯示,有關措施僅提高其GDP約0.28%至0.43%,較原先估算的0.66%為低。日本於1999年也曾經向特定對象發放金額為2萬日圓(相當於港幣約1,300元),性質等同於消費券的「地域振興券」。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因而帶動的消費僅佔「地域振興券」使用金額的32%,約等於日本GDP的0.1%。近年來,外地並沒有其他較大規模發放消費券的實例可供借鏡。 政府在制定任何財政措施時,除了要考慮措施本身的成效,亦需顧及長遠的財政狀況。正如財政司司長早前指出,本財政年度很有機會出現赤字。若政府向市民派發消費券或現金,會令財赤規模擴大。我們既要謹慎考慮社會對大額赤字的接受程度,亦要小心評估國際評級機構的反應。因此,政府必須非常審慎從事。 追問部分: 主席,署理財經及庫務局局長的回應拒絕我的建議,他提出的理據,每一個都可以反駁,完全不可以成立。 你說執行有困難,那中央政府不是叫特區政府官員「迎難而上」嗎?有決心便可做得到。你看昨天行政長官都可以推出十招,為何你不幫助財政司「迎難而上」?你說會有「替代效應」, 但你曾修讀經濟,難道你不知道也有「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這六百多億元假如給了這三個行業,等於注資入這些行業,可以保就業,員工有糧出,便有收入可以消費,這就是乘數效應,你沒有聽說過嗎?你說台灣、日本經驗不好,但其規模比香港小很多,亦可能有其他因素,怎能夠直接比較呢? 讓我再說一句,一定要反駁局長的理據。你說影響財政赤字,昨天的措施,100億當中很多是經常性開支,你不擔心財政赤字嗎?主席,我的問題是:既然你否決我們的建議,你有甚麼策略振興經濟?你說過所用的250億成效不彰,特別是旅遊界,入境客派100元、過境120元,但沒有旅客,怎樣幫助他們?你回答我吧。有甚麼具體措施保就業、振興經濟?行政長官昨天宣佈的只是民生措施,並非經濟措施,經濟措施是要你們提出的。
誰是第一人敦促特區政府與內地商討移交逃犯協議?讓市民看清真相  
  立法會事務  
多謝代理主席女士,我發言是支持張華峰議員的議案,我完全同意張議員議案指出,政府現時當務之急是盡快恢復社會秩序,穩定營商環境,採取及時的應對措施 ,令市民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我亦很高興藉這個休會辯論的機會,向市民講真話,講清講楚,告訴市民那些人一直講大話,瞞騙市民!可惜尹兆堅議員不在席,我想告訴所有的泛民議員,究竟誰是第一人敦促特區政府與內地商討移交逃犯協議,以及刑事司法互助安排呢?正是李柱銘議員! 1998年香港出現了兩宗轟動社會的刑事案件,第一宗是德福花園的「五屍命案」,風水師李育輝殺了五名女士後逃到內地,被逮捕及處決;第二宗是「張子強案」,張子強涉嫌綁架和囤積軍火,同樣逃到內地,然後被逮捕及處決。當時立法會非常震驚,要求特區政府盡快與內地商討刑事司法互助安排,例如1998年12月3 日,我擔任保安局局長,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交代,要與內地訂明有關安排,並與今日的特區政府一樣,承諾所有安排必須符合「雙重犯罪」原則、指定罪行、不得再移交第三國家的保障、死刑及政治罪行或受政治迫害一律豁免移交的保障,就此,根據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文件編號CB(2)748/98-99(02) 第十段有清楚說明:「鑑於公眾對近日張子強和李育輝等案件的關注,亦正如政務司司長所承諾,政府會盡力加快工作,以期早日與內地就此重要事項達成協議。」當時政務司司長就是陳方安生女士。 接下來,李柱銘先生亦在1998年12月9 日動議議案。李議員動議的議案內容如下:「由於兩名富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特 區”)被綁架案及德福花園五屍命案均在內地法院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審理,引起港人極大關注,但特區政府卻未盡全力爭取將在特區境內涉嫌違法的人士,交還特區法院審理,以捍衛《基本法 》賦予特區的司法管轄權,對此,本會深表遺憾;同時,本會促請特區政府以國際社會公認的原則為基礎,盡快就中港兩地移交疑犯的安排與中央人民政 府進行商討及達成協議,恢復港人對特區司法管轄權的信心。」 因此,我真的要問問尹兆堅議員,究竟是誰人表演「四川變臉」?李柱銘去美國告狀時,有沒有告訴美國人他是提出修例的第一人?他當年不斷敦促特區政府和內地達成協議!我則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多次到北京開會,商討移交逃犯協議和刑事司法互助安排,會議後每次都是光明磊落向本會匯報。為何對這些事實你們全部失憶?是誰欺騙市民?拍攝影片誤導市民,宣傳香港人如何肉隨砧板上,隨時像動物一樣被移送內地! 事實上,所有案例都證明移交逃犯是需要經過法庭冗長而複雜的程序。最近新西蘭的高等法院否決移交一名韓裔新西蘭公民,該人士涉嫌在上海謀殺一名性工作者,而這案件已由2011年審理至今。蘇格蘭的法庭也拒絕了台灣一個引渡要求,有關一名英國人在台灣醉酒駕駛,撞死一名派報紙的職員。由此可見,最終決定權在法庭手上,並非行政長官一人決定。亦有指法官備受壓力,試問法官受高深教育,良好的司法訓練,身受納稅人供給不錯的報酬,他們當然必須承擔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壓力,法官承擔責任,幫助香港人解決法律問題,是他們應有的責任。因此,代理主席,我認為應該就此向市民講清講楚,是誰人不斷向市民講大話?誤導市民!將這條應該做的法例,抹黑成一條所謂「送中」的惡法! 亦看看國際社會怎麼說,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即G20集團轄下的「財務行動特別組織」,素來批評香港與內地沒有移交逃犯協議和刑事司法互助安排。過往,他們直指這是一個significant deficit ,即一個「重大缺憾」。近來,可能因為要和應香港反對修例的聲音,則改為 legal shortcoming,即一個「法律上的缺憾」。不過,我們仍然需要完善這些法律,所以政府不撤回是正確的。那些要求行政會議成員辭職的人,全部皆作出不公平的指責。這條例本身完全沒有錯,但大家都同意,政府在宣傳和解釋這條條例方面,乃至為市民反駁種種謊言的工作,做得嚴重不足。 說到撤回,我們看看當年政府處理23條的時候所用的語言。2003年7月7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發表聲明:「我即時召開行政會議特別會議。經過詳細商討後,基於自由黨的立場,我們決定將條例草案押後恢復二讀,並在未來一段時間加強向市民解釋修訂案內容。」其實這個方針與現時政府無異,一樣是將其押後並且加強解釋,並沒有表示撤回。再看看我的接任人李少光局長向內務委員會主席周梁淑怡女士致函的內容,信函的日期是2003年10月2日,李局長寫道:「為在程序上落實前文所提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的決定,我現確認我不擬根據《議事規則》第 54(5)條發出預告,以在本屆立法會任期內恢復該草案的二讀辯論。草案因此會根據《議事規則》第 11(4)條及《立法會條例》(第 542 章)第 9(4)條,在本屆立法會任期完結時失效。」即是和現在特區政府的說法一樣,繼續開放式的諮詢去解釋這條條例,沒有時間表,不發出預告恢復二讀,任由這條例「自然死亡」,實質上等同不會再推動修例,等同撤回。 為什麼當時沒有要求撤回的爭論呢?我認為今天有人強烈要求撤回,根本別有用心!為了找理由不斷衝擊政府部門,除了衝擊警察總部之外,又衝擊入境事務大樓、稅務大樓,今天亦有超過100人衝擊律政中心。他們的目的到底與這條條例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只不過是用「撤回」作一個藉口,不斷擾亂香港秩序,甚至令香港在國際社會失色,令許多希望到香港做生意或旅遊的人,感到香港是一個不安全的城市,他們的用心實在非常惡毒!「撤回」是一個要求律政司下台的藉口,假如律政司下台,他們就會要求整個特區政府領導班子總辭,所有支持過修訂條例的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全部都應該總辭,不如讓泛民和黃之鋒接手特區政府,這就是他們的最終目的。代理主席,所以我一定要藉這個休會辯論的機會,向市民講清楚這背後的陰謀。 當然,我要強烈譴責近日這些示威人士衝擊警察總部。過去兩星期有大部分市民和平遊行,充分彰顯香港擁有高度自由,以及人權得到高度保障,這是我們香港人皆引以為榮的核心價值。不過,在這些和平的示威遊行之後,有些不法之徒聚眾衝擊政府部門,特別是衝擊警隊,他們的用心非常惡毒!他們知道警隊是維護香港治安和秩序最重要的支柱,他們就故意不斷打擊警隊的士氣,甚至侵犯他們的私隱,包括網上「起底」和 網上欺凌。昨晚市民在愛丁堡廣場和平集會後,有眾多穿黑衣的人士走入地鐵站,他們最後走到軍器廠街再次包圍警察總部。我見到一名正在上班的警員,他沒有戴口罩,光明正大地上班,但竟然被人追打!不過,他無畏無懼,直視這些示威者。其實這些人已經觸犯多項刑事罪行,包括襲警、非法集會、刑事毀壞,警方應該將他們繩之於法,不可以因為你「聲大」你「人多」就可以獲得特赦。 代理主席,就此我感到特別震驚,為何一位前政務司司長能夠說出特赦及釋放違法人士,此等嚴重衝擊法治的言論呢?我們一位前同事余黎青萍女士,她以英語寫了一篇非常感人的聲明,在我們前政務官的圈子裏流傳。她表示 disappointed by 這位前同事陳方安生的所作所為!我亦 disappointed by 民主黨的變臉與謊言!李柱銘到美國告狀,有否告知美國人,他是第一人支持與內地簽訂移交逃犯協議,和達至司法互助?這些真相應該告知市民。 代理主席,這些近日的示威者已經成為一股流寇,不斷去衝擊各個政府部門。我懷疑他們真正目的就是要拖垮政府,傷害我們整體市民的利益。因此,我懇請各位善良的市民,看清楚真相,不要支持這些破壞香港繁榮安定的壞分子,不要參加他們的集會,亦希望各位父母約束您們的子女,並解說給他們知道,和平示威沒有問題,但一遇到出現亂象,應該帶他們離開現場,以免他們身陷險境。
2019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恢復辯論)  
  立法會事務  
2019年4月18日 《2019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恢復辯論) 主席: 今年預算案其中一項較受關注的措施,是政府建議在未來3年,撥款200億元購置60個物業,供營辦130多項社福設施,包括日間幼兒中心、長者鄰舍中心、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家長資源中心、共享親職支援中心等。早前,我在特別財委會提問,希望向社署了解他們在物業採購方面會有甚麼機制,包括如何招標、怎樣評估價格水平是否合理,以及政府會否由具有與土地和房屋發展相關經驗的專業人員參與處所購置工作等。 不過,署長的答覆未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署長只表示,政府推出有關建議措施是應對殷切需求的社福服務及解決處所短缺的問題。她又話,社署和政府產業署將會成立工作小組,以進行採購研究,包括探討物業市場的供應情況、制定採購的策略,並會就採購安排及程序諮詢財經事務局和廉政公署,以確保公帑得以妥善使用。顯然,現階段署方仍在探索和研究如何落實有關措施,希望署方可以早日得出結果,盡快向市民交代具體執行細節。 主席,現時多區社福設施不足的情況都相當嚴重,部分公共屋邨,尤其是舊屋邨,更是因為邨內缺乏社福設施,居民需要跨區才能享用社區服務。不少老人家、小朋友和弱勢社群,他們往往是最需要使用社福服務的一群,但偏偏他們在區內卻找不到相關服務提供機構,唯有辛苦些、行遠些,走到隔離區去用這些服務,長遠來說,這種做法既不切實際,亦不可行,政府有必要認真研究哪一區究竟欠缺和需要什麼設施。歸根究底,為什麼有些屋邨嚴重缺乏這些社區服務呢,我認為都係領展獨大造成的禍害。 領展的歷史我不在此詳述。據報道,過去2年至少有6間原本租用領展旗下公屋商場鋪位的社福機構,因為租約期滿或整幢物業出售而要搬走。我認為,政府有必要正視社福機構在領展或轉售的公屋商場續租遇到困難的問題,否則再購買幾多物業,都是永遠不會足夠,希望政府認真研究有關問題。 長遠而言,與其花費巨額在市場購置私人物業,政府更應該先檢討是否已經做好社福規劃,我曾在不同場合與創科局局長楊偉雄探討過,利用大數據進行人口結構分析事實上對於香港發展規劃十分重要。如何在賣地條款中加入興建福利設施的要求,以及在《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加入以區內人口結構為基礎的社區服務規劃比率,及早預留合適土地,用作提供社福服務設施亦十分重要。同時,政府亦應全面檢討政府各類型閒置處所的運用,包括空置校舍、政府宿舍和公屋內非住宅空置單位等,確保土地資源得到妥善運用。 主席,政府在今份預算案宣佈將會預留220億元,落實多個「一地多用」發展項目。多年來,我一直要求政府善用土地資源,在各區興建綜合市政大樓,為區內居民提供更多配套措施,例如社區託管服務、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室內運動場、街市、診所、長者護理中心和停車場等。早前,陳議員亦提及香港缺乏足夠停車場的問題,我也認同這不是單獨某個地區出現的問題,而是全香港需要面對的情況。這與不鼓勵市民使用私家車的政策方向關係不大,事實上,香港現時情況是路面上有大量私家車和商用車輛,卻沒有足夠的位置供他們停泊,導致部分車輛在路邊停泊,進一步加劇交通擠塞的情況。政府真的應該重新檢視,研究多利用大數據分析和創新科技興建更多智能停車場,當然政府表示會在6處興建地下智能停車場,包括深水埗、荃灣、上環等區,希望政府檢視有關計劃的成效,盡快在全港各區推行智能停車場,解決車位嚴重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規劃標準》對於這些新型智能停車場未必適用,政府亦應檢討如何規劃和為各區提供足夠的泊車位。 主席,作為一個雙職媽媽,我很關注政府支援在職家庭方面投放的資源是否足夠和到位。以幼兒照顧服務為例,現時全港有約10多萬名3歲以下的嬰幼兒,但資助託兒服務名額卻只有747個,平均2百多人爭1個位。至於資助獨立幼兒中心的平均使用率,自 2011/12 年度起,一直維持在99%或以上,有家長在懷孕初期便已開始輪候服務,直至產後仍需等候超過1年才獲得安排。我自己亦正輪候托兒服務,然而到我孩子現時差不多三個多月仍未有任何消息,我相信有不少家長的情況都與我相若。有社福機構更表示,旗下日間幼兒中心的輪候人數,足足是服務名額的5倍,反映現時幼兒照顧服務供求已經達到嚴重失衡情況。 所以,我歡迎政府在預算案中增撥約1.56億元,提升幼兒照顧服務,包括改善幼兒中心的人手比例、加強人員培訓和在北區、觀塘、沙田、葵青及元朗增加合共約400個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名額,可惜對比現實情況,仍然是大落後。除了服務名額嚴重不足,託兒服務的收費亦頗高,莫講基層家庭,對於很多中產家庭亦是沉重負擔。上星期,我在特別財委會上亦有反映過,現時幼兒中心的收費,大約是每名幼兒6000-8000元不等,家長的負擔實在很重,當時羅致光局長亦認同,現時有關收費很高,對中上收入人士造成不少負擔。但局長再補充,原來政府打算將資助水平,由現時的15%-20%提高至40%,原來只是希望減低加價壓力,家長未來仍然要繼續承受沉重負擔,相信不少家長(至少我本人)是感到失望的。我認為這1.65億實在是無法幫到一般市民,減輕他們育兒的經濟負擔。希望局長再三考慮,如何能夠為在職家庭提供更多支援。 此外,政府應增撥資源,檢視各區的服務需要,發掘合適地點設立更多育嬰及託兒設施,例如以發展社區綜合大樓的模式,容納不同的社福服務和文娛市政設施,滿足社區對公共服務的需求。 主席,預算案進一步提高長者醫療券的累積上限至8000元,令長者能夠更有彈性地使用醫療券。過去,不時有媒體報道長者醫療券疑遭濫用,有長者被服務提供者濫收費用,或要求配貴價眼鏡和購買保健品。根據衛生署進行的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中期檢討,只有約8%的醫療劵被用作預防性護理,我認為,防患於未然更為重要,政府應加強宣傳,教導老友記如何善用醫療券,提升長者預防疾病的意識。同時,我建議政府考慮取消醫療券的累積金額上限,讓長者更靈活地使用醫療券,減低他們的醫療負擔。 事實上,香港的醫療問題近年不斷升溫,急症室大排長龍、病房迫爆、醫護人手嚴重短缺,工作量超出負荷,令到醫護人員士氣低落、地區門診和夜診服務不足,市民被迫走到急症室苦等、醫護資源錯配等,這些都不是單純用錢可以解決。我希望,政府能夠從醫管局的管理問題著手,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包括正視屋邨因商場加租而趕走屋邨診所醫生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很多區都相當嚴重,所以我再次促請政府在沙田圓洲角等地區的普通科門診診所增加夜診服務,減低對鄰近醫院使用急症室及病房的壓力。 另外,我亦希望政府能夠改善長者基層牙科服務,目前全港18區只有11間牙科診所,街症服務名額供不應求,服務已達飽和,而私家診所牙醫收費十分昂貴,僅靠長者醫療券及關愛基金無法應付長者的牙科服務需求。因此,我認為,政府應全面檢討現有牙科診所的使用情況,在有需要地區開設更多牙科診所和延長公眾服務時間,並考慮在長者健康中心增設牙科服務,讓更多長者能夠受惠。 最後,我想講公務員方面,過去我一直爭取並要求政府及早進行紀律部隊職系架構檢討,以及適切調整紀律部隊的薪酬福利待遇。有不少紀律部隊人員反映,現時他們的薪酬待遇竟然是差過入職學歷要求相若的政府文職人員,包括頂薪點和跳升點都有差距,特別是員佐級人員的差距更加嚴重。此外,他們亦希望政府考慮讓2000年前入職的人員,同樣可以自願選擇將退休年齡由55歲延至60歲。事實上,政府在2015年已經將新入職公務員的退休年齡延遲至65歲,我認為,政府應該一視同仁,考慮讓舊制紀律部隊人員亦能自願選擇退休年齡,同時政府應全面檢討並提升紀律部隊人員的福利待遇,包括逾時工作補償、醫療及牙科福利,以及善用土地資源,加快興建紀律部隊宿舍,並且提供更多私家車及電單車的泊車位,應付他們的住屋和泊車需要。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關於我們

新民黨以「親近民心,革故求新」為口號,一方面強調兼聽則明,親近民心的重要。另一方面更標誌我們決心和廣大市民一起改革社會弊端,運用中西文化資源及香港人本身的優良拼勁,開創香港歷史光輝的一頁!


Copyrights NPP. All Right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9號中國海外大廈11樓D-F室
+852-3100-0079
info@npp.org.hk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關於新民黨

  組織架構

  黨徽

  口號

  議員

文章

政策倡議

新聞中心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青年委員會

加入新民黨

  黨員 / 「新民之友」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