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大樓
-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一號立法會綜合大樓1310室
-
電話:2877 2717
-
傳真:2877 2727
|
容海恩議員辦事處
-
北區
-
地址:新界上水彩園路8號彩園邨彩湖樓地下127室
-
電話:2868 1588
-
傳真:2209 4870
-
西貢區
-
地址:新界將軍澳寶琳邨寶寧樓3樓平台323A室
-
電話:2403 6078
-
傳真:2403 6768
-
沙田區
-
地址:新界沙田美田邨美秀樓平台3號室
-
電話:2253 1316
-
傳真:2253 1318
|
|
|
推動AI「垂直大模型」應用
文章
日前特區政府與香港貿發局聯同舉辦了第18屆亞洲金融論壇(AFF),並以「啟動增長新引擎」為主題,成功吸引了逾50個國家及地區、合共逾3600名環球金融及商界翹楚出席參與。筆者認為,在目前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AFF能夠讓香港了解到與會者對環球經濟的展望,更重要的是當中發放了「人工智能(AI)是社會未來發展重要增長引擎」的信息,意味着特區政府需更重視AI發展,透過AI和其他創新科技帶動香港各行各業發展。
AFF現場曾就不同環境進行現場投票,了解與會者的看法和意見。其中就「亞太地區中最重要的增長引擎」進行調查,41.6%與會者認為是生成式人工智能、23%參與者認為非生成式人工智能,包括數字基建、醫療健康等。至於「中國內地最具增長前景的產業」,亦有31.4%認為是生成式人工智能、20%認為是高端製造。由此可見,與會者對AI的重視和肯定,亦無疑AI將成為未來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是次AFF與會者涉獵和涵蓋多個不同行業,包括金融科技、醫療科技、深科技、基礎建設和房地產、消費品、環境、能源和環保科技等,足見各行各業均期望AI發展能夠帶來更大的經濟突破。
具體而言,筆者認為,特區政府需更加重視香港的AI發展,因為目前本地AI發展較重視應用部分,然而完善的AI發展必須顧及整條發展產業鏈,包括算力、算法、大數據等,因此特區政府除了需要設法繼續增加香港的算力,亦要加強支持本地研究機構發展AI算法和大模型,全面優化香港AI產業鏈基礎布局。
就大模型的部分,筆者認為香港需要發展更多「垂直大模型」,即是針對特定行業、特定場景來訓練的AI,相比於較泛用的「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雖然能應用的場景較少,但卻能夠在某些特定場景做得更好,可謂專門為不同行業的需要帶來更高的發展賦能。就此,香港可循一些傳統優勢產業,如金融、物流等開始發展,務求以AI加強鞏固香港的經濟基礎,繼而推動「垂直大模型」與不同企業核心業務結合,逐步為各行各業提升發展賦能。
與此同時,特區政府亦需要致力培育更多「複合型人工智能人才」。筆者曾與不少香港AI公司會面,他們表示除了AI技術人才,亦需要熟悉商業、法律等不同行業不同範疇行業的人才,才能更有效推動AI科研成果落地和商品化,做到AI帶動經濟。故此,特區政府可與高等院校共同探討,強化和AI相關專業、行業的課程科目,培育更多複合型人才。同時,也要鼓勵AI人才掌握市場、產業知識和需要,確保AI發展能夠直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最後,AFF的現場調查給出的訊息十分清晰,為應對未來的世界發展和變化,AI研發工作刻不容緩。筆者希望特區政府能支持各行各業善用AI促進自身發展,並發揮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AI產業發展,強化區域合作;同時用好國際化優勢,善用自身多年與國際社會接軌的經驗,做到以AI「啟動增長新引擎」,帶動香港經濟升級轉型、再創輝煌。
|
|
善用AI大數據促進香港旅遊業發展
文章
日前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發布了《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藍圖》),當中採納了筆者早前提出的利用人工智能開發「人工智能旅遊專員」,以及構建大數據平台的建議,對此筆者深感高興,並且定必全力支持。
《藍圖》提出在今年第二季推出全新設計的「Discover Hong Kong」一站式旅遊資訊平台,並會加入「實時旅遊地圖」及「人工智能行程規劃」功能。分別向旅客實時推薦附近的景點、活動和優惠及提供個人化的行程建議,以迎合他們的興趣及喜好,為其帶來獨特的旅遊體驗。筆者認為,這是旅遊業發展策略中的重要一環,因為目前香港屬於經濟復甦階段,相信善用「人工智能行程規劃」並配合各項盛事,定能吸引更多來自海內外的旅客訪港,更有效帶動香港經濟。
近年人工智能在全球範圍迅速發展,可謂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同時為世界各地的旅遊業均帶來變革浪潮,愈來愈多國際知名旅遊城市均致力發展人工智能以提升其城市競爭力。不少旅遊預約網站也積極引入聊天AI,協助用戶搜尋最低價格、預訂航班、住宿、租車等等,為旅客提供更輕便和個人化的體驗。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應當加快在旅遊業引入人工智能,大力推動智慧旅遊。
筆者在去年6月曾聯同酒店、餐飲、零售業界招開記者招待會,就政府的旅遊措施提出多項建議,當中包括開發「人工智能旅遊專員」,利用人工智能協助旅客度身訂造行程,針對旅客有意前往的地方,提供交通資訊、時間預算、須知事項、協助訂位和購票等,即是《藍圖》提出的「人工智能行程規劃」。
把握旅客需求優化產品服務
「人工智能行程規劃」將通過對旅客的個人興趣和喜好、旅遊偏好等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從而度身定製最契合旅客需求的行程方案和景點、線路、購物、餐飲等個性化推薦,相信能夠為旅客提供更智能化、個性化的行程規劃。
此外,筆者亦曾於去年9月促成商湯科技與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合作,透過商湯科技旗下的粵語人工智能「Sensechat」,提供香港餐廳、商舖的營業資訊,讓用戶能夠發掘周邊美食、文化、藝術、盛事活動等,助力香港推廣旅遊零售和盛事經濟。筆者認為,是次由政府推動「人工智能行程規劃」,不但能夠更大程度地提升訪港旅客的滿意度,亦能有助旅遊業界更精準地把握旅客需求動向,繼而優化產品和服務。
再者,「人工智能行程規劃」展現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應用,相信有助香港本地旅遊業升級轉型,從而提升旅客體驗,亦可預期隨着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成熟,「人工智能行程規劃」將為旅客帶來更加便捷高效、更符合個人喜好的深度遊體驗。
建設智慧旅遊創新發展高地
至於「旅遊大數據平台」,筆者曾提出善用大數據分析旅客消費行為,藉以為業界提供決策參考,做到更有策略地吸引旅客來港遊玩,是推動旅遊業復甦的重要一環。筆者感謝政府接納相關建議,並建議政府繼續加強在數據互聯互通、平台對接、安全可控等方面釋放數據潛力,同時加強智慧旅遊的宣傳推廣,提高公眾參與度,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智慧旅遊消費場景和創新生態。
展望未來,特區政府應繼續加大在智慧旅遊領域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攜手科技企業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旅遊應用項目,全面提升香港旅遊服務的科技含量和智能水平。
總括而言,《藍圖》展現了特區政府對香港旅遊業的高度重視,加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相信香港將加快建成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智慧旅遊創新發展高地,以領先理念、尖端技術、優質服務,讓世界各地遊客感受到「智遊香港」的獨特魅力,並以「智慧之都」的嶄新姿態屹立於全球的旅遊版圖上。
|
|
恭賀澳門回歸25周年 冀加強港澳合作共同發展
文章
今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亦是新一屆澳門特區政府正式履新的日子,將由澳門終審法院前院長岑浩輝出任澳門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筆者在此送上熱烈祝賀,祝願澳門繼續在國家支持和帶領下,進一步繁榮富強昌盛!
澳門自1999年回歸以來,一直貫徹實施澳門特區基本法,成功實踐「一國兩制」,保持了政治穩定及社會和諧,並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建立了完善的政治體系,享有高度自治。25年來,澳門一直穩步向前,不但未曾出現大規模的社會動盪,更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時,始終堅持依法治澳,有效治理和穩定環境為社會的和諧與發展提供了保障。
澳門回歸後,在各方面均取得長足發展,不但在維護社會治安方面十分成功,既透過與內地及海外的執法機構合作打擊嚴重犯罪行為,又早在2009年便完成了澳門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工作,有效杜絕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讓澳門得以在穩定環境下推動經濟發展。雖然三年新冠疫情為澳門經濟帶來打擊,但澳門的經濟支柱旅遊業和博彩業在疫情後已逐漸復甦,加上長期低失業率,以及各項社福保障均有所提升,可以預期澳門在未來數年將取得進一步發展。
事實上,岑浩輝曾擔任澳門終審法院院長近25年,期間主審過歐文龍貪污案及原檢察長何超明涉貪案,肅貪倡廉、持平公正的形象深入民心,而高票當選正好反映了他的品格、理念、能力和作風得到了澳門居民的廣泛認同。筆者認為他是出任特首的合適人選,相信能以特首的身份帶領澳門繼續再創高峰。
就此,岑浩輝在履新前表示,《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提出2024年至2028年產業發展的具體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將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文化創意產業和高科技產業,以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當中提及考慮成立科技發展或文旅等引導性產業基金,研究打造有澳門特色的中西文化基地,以及加快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互聯互通、推動跨境流動等具體措施,點明了澳門來年的發展方向。
筆者認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5年規劃中,有不少香港可參與或合作之處,如關於國際旅客入境香港機場後,可直達澳門再入境的跨境流動安排,便是需要香港與澳門共同協作的安排之一。此外,香港一直致力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具備創新科技人才、技術、經驗,若澳門有意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相信會為港澳帶來更多的合作空間和機會。
特別是香港與澳門同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亦同樣是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多年來一直關係密切。加上地理位置相近,筆者認為香港與澳門應當一同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在未來繼續與內地城市接軌,於大灣區內發揮兩個特別行政區的獨特優勢,加強互聯互通,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角色,與世界接軌,一同吸引國際旅客,推動共同發展、貢獻國家。
總括而言,澳門與香港毗鄰相連,情如手足,同樣面臨着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在全球經濟形勢變化、地緣政治愈趨複雜等情況下,筆者期望兩地政府進一步加強合作,善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平台,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創新、改革,提升各產業的競爭力,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展現「一國兩制」的生命力,為國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