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黎棟國
文章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 文章
新民黨 支持人大常委 修改《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 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  
  文章,焦點     2021 年 3 月 30 日
對於今日(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修訂草案》及《香港〈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修訂草案》,以貫徹落實人大會議(3月11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的精神和要求,確保以愛國者為主體實現港人治港、切實提高特區政府治理效能,並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新民黨表示歡迎及全力支持。 新民黨一直相信,任何政治制度的最終目標均是促進良好管治、振興經濟、改善民生,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選舉制度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與時並進,體現愛國者治港的精神。 行政長官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既要向中央政府負責,亦要向香港市民負責,因此,選舉委員會的組成十分重要。修訂後,選舉委員會人數將由1200人增至1500人,是擴闊了選民基礎;由四大界別增至五大界別,更能體現《基本法》第45條規定的廣泛代表性;選委會增加了港區政協委員的名額、全國性團體港區代表、地區組織、基層社團、同鄉社團等等,是進一步體現均衡參與。至於行政長官候選人須在選舉委員會每個界別中取得不少於15個提名,總提名不能少於188個。新民黨十分支持這項修訂,認為可避免行政長官只傾斜某界別,有助行政長官面向全社會,有效施政。 立法會方面,修訂後每屆立法會議員將由70人增至90人,分佈將會是選舉委員會佔40席、功能團體佔30席及地區直接佔20席。立法會議員候選人亦須取得選舉委員會每個界別不少於2個、不多於4個提名,總提名不少於10個、不多於20個。新民黨認為立法會新的構成體現均衡參與的精神,讓社會上更多不同階層不同界別不同專業的人才,加入立法會,讓立法會發揮更大功能,有助特區政府良好管治。 事實上,近年反中亂港分子進入立法會後,他們的言行及所作所為均反映他們明顯不尊重憲法及《基本法》,不尊重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對社會特別是年輕人有極為不良的影響。此外,他們利用立法會議事規則的漏洞,肆意以極端手法拉布、嚴重拖延甚至癱瘓立法會運作,影響特區政府有效施政,令香港很多深層次經濟民生問題無法解決,已令香港的發展滯後,不符合市民要求。完善選舉機制的各項舉措將有效遏止這些情況繼續發生,讓立法會回復成為符合憲制要求的議會,真正履行《基本法》賦予的功能,實實在在監察政府,同時亦能提出良好的意見,協助特區政府改善施政。 另一項修訂是新增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選委會、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新民黨一直認為以往由不同地區的選舉主任裁定候選人是否符合資格的做法並不理想,亦欠缺統一標準。今後由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便有統一的標準,並且能確保候選人是愛國愛港人士,達致愛國者治港的目標。 新民黨全力支持中央政府完善特區的選舉制度,並將全力配合行政長官修改本地法例。新民黨亦將一如以往,積極培養更多愛國愛港、年輕專業的政治人才,投身議政工作,發展政策研究,循不同途徑爭取更多議席,加入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治港班子,配合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 與香港市民一起邁向發展新階段、更美好的新時代。
維護尊嚴 極為重要  
  文章     2021 年 3 月 29 日
最近,朋友圈瘋傳兩條視頻,看過的人都拍案叫絕,愛國人士更加大呼過癮。 第一條視頻是中美阿拉斯會談,我國代表是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外長王毅。他倆在會議上、在傳媒鏡頭前,以沉穩的態度、堅定的語氣、銳利的言詞,駁斥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對中國的指責,撕破美國政府虛偽的面具,掌握了會議的節奏,展現了中國的「硬氣」。 楊潔篪那十六分鐘沒停頓的開場發言狠狠地打美國的臉,他字字珠璣、金句連連,除了立即變身T恤的那句「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其他如「美國不代表國際輿論,你們只能代表美國政府」、「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叫美國「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我們中國是挺得過來的」等等,句句鏗鏘有力。王毅批評美國一直對中國「無禮打壓」,一句「美國的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也有輾壓美方之勢。 第二條瘋傳的視頻是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視像出席在杜拜舉行的「WION TV 全球高峰會」卻「起身離場」的經典畫面。事緣台灣前「國防部長」蔡明憲甫發言便指新冠肺炎為「Wuhan virus」(武漢病毒),葉太立即抗議,並表示若他繼續說這詞彙,她會離開論壇( I'll leave this talk if you again use this term)。畫面見到蔡明憲頓了一頓,不過,他的下句話是「Taiwan as a nation」(台灣作為一個國家),葉太第二次打斷他,嚴正地指出「Taiwan is not a nation. It's a renegade province of China」(台灣不是國家,而是中國一個叛逆省份),同時坐言起行,離開鏡頭,退出論壇。 這視頻只有短短的一分鐘,卻盛載了葉太敏銳的觸覺、快速的反應,堅決的立場和嚴肅的政治訊息,國台辦點讚。有人批評葉太反應過激,我則認為她立場鮮明,做法正確。楊潔篪、王毅或葉太的做法,都示範了當國家或地區代表出席國際會議時,必須堅定不移的維護國家尊嚴,沒有絲毫退縮的餘地。
中央親自出手 用心良苦  
  文章     2021 年 3 月 8 日
今年兩會開幕前,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率先重提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愛國者治港論,指出愛國者治港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遵從的根本原則,說明「堅持愛國者治港是關係到『一國兩制』事業興衰成敗的重大原則問題,容不得半點含糊」。 3月5日,人大副委員長王晨作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的說明 ,提出修改《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附件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亦明言「一國兩制」要行穩致遠,就必須堅持法治原則,糾正以往的制度缺失,配合完善愛國者治港的工作。 附件修改完成後,特區政府會相應修改本地法例。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也要調整優化,重新建構。行政長官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既要向香港市民負責,亦要向中央政府負責,因此,選委會的組成十分重要,若一直讓反中亂港的人佔據選委會一定數量的席位,便無法確保能夠選出愛國愛港的行政長官。而根據目前的分布,選委會1200席中,區議員佔117席。有建制派意見認為在《基本法》下,區議會其實只是非政權性的地區諮詢組織,卻竟佔了選委會總票數的百分之十,實不合理。再者,今屆區議會被反對派把持,這117張選票足以左右大局,實在有必要撥亂反正,把區議會剔出選委會。 同理,立法會功能團體界別組成中有5席超級區議會議席,我認為亦屬不合時宜的設計。如果取消5席超級區議會議席,由其他功能組別代替,是務實做法。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切都源於中央政府的授權。香港回歸24年,政制發展緩慢。以往中央政府以最寬仁的態度,讓特區政府自行處理,尋求共識。可是事實證明,特區政府沒有足夠的政治能量,不單處處碰壁,還讓反對派勢力不斷坐大,港獨思想成形,社會陷入黑暴威脅。中央逼不得已,惟有親自出手,為香港完善選舉制度,用心良苦。
創科局在搞甚麼  
  文章     2021 年 3 月 1 日
香港人的新年願望是牛到疫除,可惜正月未過,新冠肺炎疫情又反彈,單日確診數字一度跌至個位數後,又回升至2月27日的三十三宗。而且又爆發新的群組感染,新群組是尖沙咀K11 MUSEA 食肆「名潮食館」群組,已累計逾四十人確診,包括員工和食客,商場同層另一店舖亦有員工確診,情況不容少覷。 衛生防護中心呼籲在2月18、19日光顧該食肆的市民和他們聯絡。數數手指,2月18日就是年初七,即特區政府放寬食肆限制至四人一枱、可營業至晚上10時的第一天。很不幸,現實告訴我們,措施甫放寬就出事,病毒仍在身邊。 新措施還要求食客進出食肆須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或留下個人資料,因此,只要執行到位,當局是可以透過確診者的「安心出行」記錄追蹤傳播鏈的,可是當局在這方面並沒說明。這就是特區政府每每疏忽的地方,既想鼓勵更多市民使用「安心出行」,卻又無法令市民明白「安心出行」在抗疫過程中發揮多大效用,完全是捉到鹿不懂脫角。如此這般下去,推出更多抗疫程式也是徒勞。 那邊廂,隨著科興疫苗率先抵港,疫苗接種計劃正式展開,不過網上預約一開始又甩轆,因為反應超越預期,市民非常踴躍,很多人同時湧入系統,希望搶先登記預約,迅間導致網絡大塞車,很多市民無法登入。雖然特區政府很快便搶修成功,之後系統運作較暢順,但是在市民心目中,特區政府的「甩轆」記錄,又添一筆。 其實,這類網上登記系統大塞車的事故,以往已發生過很多次,為甚麼特區政府沒有汲取教訓,做好準確計算及加大系統的容量?難度在這抗疫骨節眼上,特區政府仍然低估市民對疫苗的需求?沒想過「會有那麼多人想打疫苗」?若真是這樣,那相關官員就相當離地了。 常常說香港要做智慧城市,今時今日,政府要引導市民學習運用科技抗疫,恰巧「安心出行」及疫苗接種計劃網上預約系統都是創科局的傑作,卻無差異地先後「甩轆」,市民會問,你在搞甚麼?
讓港台回歸《約章》  
  文章     2021 年 2 月 22 日
新年流流,特區政府平地一聲雷,突然於年初八(2月19日)公布《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對港台的編輯管理、人員管理及制度缺失等問題嚴正批評,加上廣播處長梁家榮提早解約離任,讓港台再度進入大家的視線。事實上,港台同時作為政府部門及公共廣播機構,一直以「新聞自由」、「編輯自主」作盾牌,惟隨著社會越發撕裂、兩極,港台亦難以獨善其身,近年屢陷政治漩渦,某些報道、節目的立場及處理手法惹人質疑,港台究竟有沒有做到《香港電台約章》列明的「公共目的及使命」,即── (i) 提供準確而持平的新聞報道、資訊、觀點及分析;(ii) 增加市民對「一國兩制」及其在香港實施情況的認識;以及(iii) 提供讓市民了解社會和國家的節目,培養市民對公民及國民身份的認同感──頓成疑問,要求整頓港台之聲不絕。 近年,港台節目越來越惹火,例如《頭條新聞》、《左右紅藍錄》先後遭投訴,廣管局數次裁定投訴成立,發出「警告」甚至「嚴重警告」,通常「出事集數」下架了事,《頭條新聞》最終停播,卻未能改變港台的整體作風。近期例子是特區政府局部圍封油麻地進行強制檢測,港台以一張倒轉了的罐頭相指政府沒有提供罐頭刀,居民得物無所食。當有人質疑記者是否刻意把罐頭倒轉以遮掩易拉環,港台卻發聲明堅稱報道是事實陳述,更指別人抹黑,態度強硬。 《檢討報告》亦指出港台的人事編制、人力資源運用大有問題,例如全職員工400人,但外判人員達1,800人,外判工種達76種,而且包括理應負責為節目方針把關的監製等重要職位,編制之龐大及重疊叫人咋舌,反映港台已成不受監管的政府部門,千頭萬緒,要改革談何容易,阻力極大。 接任廣播處長一職的是現職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的李百全,由政務官空降廣播處長已非首次,十年前鄧忍光上任,迎接他的是黑衣黑地氈、「踢走AO、反空降、保自主、不做官媒」等口號,今日社會的撕裂程度比十年前更加惡劣,李百全上任將有甚麼「迎接」他?他能否順利開藥,從內到外打通港台經脈,使之回歸《香港電台約章》的初心,達成其「公共目的及使命」?李百全這一硬仗,任重道遠。
引進海外醫生大有可為  
  文章     2021 年 2 月 8 日
行政長官在久違了的立法會答問會(2月4日)中,表示將推動五項立法建議,包括禁止發放虛假消息及起底刑事化、引進海外醫生、落實區議員宣誓、實施劏房租管及加強舊式樓宇消防安全等。五項建議包括政治民生,都是社會長久渴望特區政府出手解決的問題,畢竟,香港的「大山」很多,「平地」太少,移走這些人為「大山」是特區政府的責任,亦是市民的期望。 在這五大建議中,禁止發放虛假消息及起底刑事化至為重要。港人向來重視私隱保障,惟自黑暴至今,大量警員、法官、公職人員及市民遭起底甚至恐嚇,情況非常嚴重,市民深感不安。有意見質疑是否因為警員遭起底因此才要立法,難度「黃人」就沒有被起底嗎?我認為說對了,正正因為黃黃藍藍的不同政見人士都會被起底,反映問題有多嚴重,而法律的保障是一視同仁的,特區政府有必要盡快立法,保障每一位市民免受起底威脅。 香港另一個深層次問題是醫生不足,衍生不同程度的醫療問題。特區政府不是第一次提出放寬海外醫生的註冊機制,引進海外醫生,增加醫生人手,紓緩壓力,可是每次提出都被既得利益階層及反對派推倒,反對派陰謀論指特區政府要引入內地醫生,根本是為反中而反對。 特區政府建議在海外認可醫學院畢業的港人,在當地註冊及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五年,便可在香港註冊,不用再考執業試。方案有兩大重點,一是海外醫生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二是免試。第一點已經打臉反對派。至於第二點,一直也有海外醫生反映,要求已有多年實際工作經驗的醫生重新考執業試才能在港執業,是本末倒置,大大減低他們的來港意欲,無助增加醫生人手。 此外,有反對聲音質疑海外醫生能否融合本地醫療架構、能否和本地醫生好好合作,甚至質疑他們最終會流向私營醫療市場等等,這些都是謬論。首先,醫療團隊的合作講究專業磨合,而非本地或海外醫生的身份。再者,若真有大量醫生流向私營醫療市場,私營市場會迎向飽和,屆時市民需付的醫療費用便會降低,公營醫生也會三思再定去留。 這一次,我期望特區政府拿出堅定的意志推行計劃,不要因為反對聲音「大聲」便跪低,損失的仍是香港市民。
英國政府的荒謬邏輯  
  文章     2021 年 2 月 6 日
自從英國政府為香港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度身訂造「5+1」入籍新路徑,關於英國政府的做法有否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爭拗便沒停過。最近,英國高仕文勳爵(Hon. Lord Goldsmith)在2008年所做的英國國籍報告Citizenship:Our Common Bond及在2020年去信英國內政大臣彭黛玲所作的澄清,引起了討論,也惹起我的關注,研讀了一番,卻發現其分析實屬詭辯。 2008年的報告共有7大章節,闡釋人民擁有一個國家的國籍能夠享受的義務及權利,研究英國國籍法的複雜情況以至近年發展,即直至2002年,其他英國海外屬土公民已經全部取得英國國籍,只餘香港的英國國民(海外)即BNO了。報告第四章Re-examining the citizenship settlement 研究能否給予BNO人士英國國籍,於是出現了(However, I am advised that this would be a breach of the commitments m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in the 1984 Joint Declaration)(有人告訴我,這是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74頁)這句。彼時,高仕文勳爵並沒表示認同或反對,只是在下一句說(I see no alternative but to preserve this one anomalous category of citizenship)(除了維持這個異常的國籍種類,我看不到其他選擇)。 後來,高仕文勳爵在2020年的澄清信中表示,他對BNO問題作了更深入的研究。此時,他把中「不賦予(BNO)在聯合王國的居留權」這條文的 without conferring,夾硬解讀成「不自動賦予」(will not automatically confer)。此外,他又強辯指不能把視為對英方的永久限制,因為英方已在1997年履行不賦予BNO居英權的承諾,因此之後英方怎樣做也不構成違反承諾,這是英國單方面的事(that is a matter solely for the UK),英方移民政策的改變因此不在此限云云。 看!連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中英聯合聲明》、(英方備忘錄),也可如此這般來扭曲,與英國駐中國大使館於1月20日發表的聲明,屬同一鼻子出的氣。按英方的荒謬邏輯,英國政府「5+1」政策加入了年期要求這迂迴的「新路徑」,即不是自動賦予BNO居留權,就沒有違反了,不是徹頭徹尾偷換概念又是甚麼? 英國政府違反,掛着「讓你入籍」的羊頭,分化港人,讓港人「帶錢進貢」,真是何其狡猾、狠毒。
英國擘大眼講大話  
  文章     2021 年 1 月 25 日
自從英國政府聲稱因為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而為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度身訂造了「5+1」移民「新路徑」(a bespoke immigration route),兩國之間關於BNO的爭拗便沒停過。以往,BNO持有人入境英國只可以用訪客身份停留六個月,「新路徑」下,BNO持有人可在英國住滿五年後申請長期居留(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住滿第六年可以登記成為英國公民,獲得居留權。 「新路徑」將於1月31日開始接受申請,中央政府多次譴責英國政府的做法違反《中英聯合聲明》〈英方備忘錄〉,英國駐中國大使館則於「新路徑」推出前十天(1月20日)發表聲明,回應中央政府的指控,表面上是澄清、解畫,實際上是玩弄語言偽術,滑頭、偽善。 兩國的爭拗點〈英方備忘錄〉寫得很清楚,港人「從1997年7 月1日起,不再是英國屬土公民,但將有資格保留某種適當地位,使其可繼續使用聯合王國政府簽發的護照,而不賦予在聯合王國的居留權。」條文所指的「某種適當地位」就是「英國國民(海外)」即BNO,而且英國不會賦予其居留權。因此,今次英方聲明指《中英聯合聲明》沒有提及BNO(makes no mention),明顯是在玩弄語言偽術。 再者,「新路徑」分明就是讓BNO持有人在英國住滿五年後取得定居(settled)身份,繼而登記成為英國公民,取得居留權。雖然不是直接、立即、自動授予居留權,而是加入了「5+1」這年期要求的花招,但是英方聲明竟然輕描淡寫地說「新路徑」只是修改入境規則(amended its own immigration rules)賦予BNO持有人由六個月變五年的「短期」居留許可(limited leave to remain),試圖淡化其違反英方備忘錄的事實;更加妄言BNO身份不會授予英國居留權「這點不變」(that remains the case),簡直就是擘大眼講大話! 英國政府違反和中國政府莊嚴而公開的承諾,是鐵一般的事實,再多的解釋,都只是掩飾,欲蓋彌彰。一本BNO,便讓英國政府的偽善本性表露無遺了。
移民不移民  
  文章     2021 年 1 月 18 日
這星期,很多人湧著移民,不過和BNO無關,而是因為WhatsApp更改客戶條款,通知全球客戶將與Facebook共享資訊,因而掀起社交平台大移民。小弟未打算移民,但這番移民潮倒是讓我想起,未有這些通訊軟件的遠古時代。 那些年,科技沒那麼發達,沒有互聯網,沒有五花八門的通訊軟件,除了書信,人們和遠方親朋通訊,必須撥打國際長途電話,而長途電話費極之昂貴,遠方通訊是奢侈之事;而我們口中的telegram,更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報」,和現在的telegram不可同日而語。後來因為有人造衛星傳播通訊,我們才得以用回撥的方法,較便宜地「打 IDD」。 再後來,隨著互聯網及智能電話的發展、第四代4G通訊技術出現,社交媒體產業興起,Facebook、WhatsApp及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大流行,以某種方式把全球人民聯繫起來。今時今日,我們已不需要撥打長途電話,甚至本地電話也越來越少用,使用WhatsApp便可和其他人通訊,打字、語音、視頻也可,簡單、易用,而且免費。 可是有些時候,免費只是幌子。某些通訊企業之所以讓人免費下載軟件,其實是商業行為,最終都是為了賺錢、賺大錢。賺大錢需要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即是透過掌握大量人群的資料,透過個人化計算,投每位用戶所好,針對性地派遞廣告、銷售商品等等。 有報道指WhatsApp突然改條款,是源於iPhone的iOS改新版,蘋果推出新政策,Facebook無奈跟隨。可是Facebook本來就已被視為霸權,上周朱克伯格主動封鎖在任總統特朗普的帳號,更加坐實「罪名」,WhatsApp在這時公布將與Facebook共享訊息,時機之差簡直是關公災難,而且觸及港人最敏感的私隱神經,難免引起反彈。雖然WhatsApp隨即澄清條款細節與個人用戶無關,又把用戶必須接受更新私隱條款的期限推至5月,可是傷害經已造成,離心難挽。 再者,市面上通訊平台和軟件多的是,這次移民潮可能帶來一次市場份額大洗牌,從而走向群雄割據的新時代。不過,是不是由這個平台轉去那個平台,就等於得到充足的私隱保障呢?湧著移民的用戶們,有沒有想過?
港暴美暴找不同  
  文章     2021 年 1 月 13 日
這幾天的全球大件事,當然是1月6日有大批特朗普支持者攻入美國國會山莊,令港人想起2019年7月1日黑暴期間,黑衣蒙面暴徒衝入佔領立法會,回憶洗版,畫面驚人地相似,美國啪啪啪打臉。 港人不會忘記,立法會被暴徒佔領,飽受蹂躪後,美國政客、西方國家領袖對暴徒行為大力支持,西方傳媒也採用較為中性的詞語,稱暴徒為抗議者(protestor) ,讓世人以為他們是追求自由民主的勇士,「公民抗命」、「違法達義」彷彿成了普世價值,卻沒有譴責暴徒的暴力行為。 國會山莊一役後,美國政客、西方領袖及傳媒的取態就大不同了,上述所謂的「普世價值」?諸腦後,全線譴責暴力,全面用上暴亂(riot) 、叛亂(insurrection) 、暴力襲擊(violent attack) 、暴徒(rioter) 及暴民(mob) 等字眼。美國副總統彭斯直指「暴力永不會獲勝」(violence never wins),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也說 「暴力永不會成功」 (violence will never succeed),英國首相約翰遜則指「場面可恥」(disgraceful scenes in U.S. Congress) 。美國商界的反應也很迅速,很多企業已立即解僱有參加暴亂的僱員,並且發聲明劃清界線,指僱員行為不代表企業立場。 不過,在我看來,兩次事件的最大分別,是警方的行動及表現。 美國的武裝力量向來不可少覷,暴亂當日,除了警察,還出動了國民警衛軍。從畫面所見,當暴徒衝入國會山莊時,警察全部持槍戒備,不單在國會內部施放催淚彈,還直接開槍,國會山莊處處硝煙。事件致五人死亡,包括一名警察及一名女示威者。從女示威者中槍的片段可見,當時她企圖衝入會議廳,守衛會議廳的警察毫不猶豫,近距離開槍將之射殺。其實當時警察可以有其他方法阻止她的行動,例如用雜物檔門,或者用警棍驅趕等等,但該名警察直接選擇開槍,女示威者中槍倒地,送院兩小時後死亡。 相對於2019年那晚,當暴徒衝擊立法會,警察只在初期施放過催淚彈及胡椒噴霧,當暴徒快要攻入立法會時,警察撤退了。警察這樣做,避免了在立法會大樓內和暴徒對峙,因為空間狹窄而可能出現的受傷或死亡後果,反映當時警察的行動相當克制,而且顧全大局,避免了人命傷亡。

關於我們

現任新民黨常務副主席,前保安局局長。


Copyrights NPP. All Right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9號中國海外大廈11樓D-F室
+852-3100-0079
info@npp.org.hk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認識黎棟國

文章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