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黎棟國
文章
立法會事務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陳家珮網站
  • 新聞稿,焦點
  • 新民黨 回應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

新民黨 回應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

日期︰2022 年 2 月 23 日

新民黨

回應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今天(23日)發布2022至23年度《財政預算案》,新民黨認為預算案整體方向正確,在疫情嚴峻時為市民提供支援,但部分支援中產與中小企措施欠缺力度與細節不足,希望提供更全面關顧。新民黨對於最新財政預算案的回應,請參閱附件。

新民黨主席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表示:「最新財政預算案方向正確,我們支持政府動用所有資源與力量抗疫。正如預算案開首已提出撥出資源予醫管局、衞生與參加抗疫部門。另外也有措施幫助市民及中小企,我們對此表示支持。」

消費券

「對於派發消費券,政府將為每位18歲以上香港市民派發一萬元消費券,對此我無意見,但現階段我認為派發現金更好,因為推出的一次性就業支援,要到3月中才開始申請,加上社交距離措施需延長至4月20日,期間很多基層市民失業或入息大減,更需要現金補助,如給消息券會局限他們花費在零售或飲食方面,最得益是電子消費平台,因此我認為現階段派發一萬元現金給市民會更理想。」葉太補充。

新民黨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認為消費券受惠人士年齡應放寬:「政府不應只派發消費券予18歲以上人士,應放寬至18歲以下香港居民,尤其很多家庭有子女,所獲津貼很少,家庭開支龐大,我們希望放寬予18歲以下人士也可得消費券,金額可適度調整,或由家長代領,提供更多彈性,讓更多人受惠。」

暫緩追討欠租

葉太關注財政司司長提出支援中小企的暫緩追討欠租的措施:「這項措施史無前例,未來會立法,禁止業主追討租戶欠租,為期最多6個月。外國如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已有實施,驅逐禁令(Eviction Ban),當經濟停頓時業主不可趕走租戶。但通常外國暫緩追討欠租的措施,會配合免租期(Rent Holiday)。」

「政府應考慮提供免租期,不收租,當處所暫停開放時,可考慮如經合組織做法,局限大企業,當營業額達到某水平,租戶如港鐵、領展等,可予租戶免租期,無須交租。預算案提出暫緩業主追討商戶欠租3個月,或再延長至6個月後,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或微企,生意因疫情大幅下跌,問題是他們如何在3個月或6個月可交回欠下的租金呢?政府需要處理。希望政府盡快就修例提供更多細節。」葉太補充。

新民黨常務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黎棟國也認同葉太看法,他認為現時租戶水深火熱,政府要待幾個月開始向立法會審議修例,業主不准追收租戶欠租,無助商戶解決目前困境。

住宅物業引入累進差餉制度

葉太又認同財政司司長提出改善差餉制度,未來將就住宅物業引入累進差餉制度,按住宅物業的應課差餉的租值金額,累進徵收差餉,能者多付。「有關措施符合公平分配原則,差餉物業多,應多交稅項,我們對措施表示支持。」

住宅租金開支扣除

對於財政司司長設立住宅租金開支扣除,以減輕並沒持有任何住宅物業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納稅人租住私人物業的負擔,每個課稅年度的扣除上限為十萬元。容海恩議員表示:「新民黨由18年開始爭取,今次成功爭取。希望措施惠及中產。有市民反映有面積較細的物業,租金價值比租金收入貴,未必受惠上限十萬元退稅,希望措施也可讓他們受惠。」

差餉及薪俸稅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李梓敬表示:「就今次預算案,我們認同整體方向正確,也整體滿意。但對於物業差餉寬減,以一千五百元為上限,第三至四季,上限為一千元,金額不足,因很多中產為退休人士,差餉是他們比較大的生活開支。至於薪俸稅上限為一萬元,也是偏低,希望增加上限,回應中產訴求。」

創造職位

新民黨常務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黎棟國表示:「對於疫情下,政府對失業人士作支援,增加三萬個有時限職位,但對於上一輪增加六萬個短期職位,進度只四萬五千個職位已入職,上一輪未做完,現在加三萬個職位,懇請政府加快進度,及提高職位針對性,因目前很多人失業。」

旅遊業發展

黎棟國議員又關注政府預留十二億六千萬元支援及發展旅遊業,當中六億元將用作設立一個為期三年的「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涉及金額每年兩億元如何去運用?我懷疑香港人真的喜歡文化古蹟本地遊?計劃是否可發揮旅遊業帶來生氣的目標?反而很多人提到香港人喜歡公海遊,當疫情受控制後,是否應將部分撥去資助公海遊?至於預算案提到預留六千萬元培訓旅遊從業員我們表示贊成,不但可提升服務質素,也可增加業界收入。」

改善低窪地區抵禦能力

至於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則支持及感謝財政司司長改善低窪地區抵禦能力的措施:「感謝財政司司長回應地區訴求,將會申請八十四億元撥款,為二十六個高風險地區做改善工程。因早幾年氣候變化,風球對社區造成極大破壞,樂見司長回應我們的訴求。」

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

陳家珮議員又關注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提出關注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認為司長或因應童樂居事件,加強社區保姆的支援,不過她認為有關計劃的檢討期較長,明年年中完成,希望政府可加快檢討,及加強幼兒照顧服務。

促考慮外傭稅項寬免

陳家珮議員稱:「比較失望的是,財政司司長未有接納我們的建議,對中產提供支援,包括我們曾建議聘請外傭稅務扣稅,建議最高限額為55,000元可獲扣稅。我們會繼續爭取。尤其疫情期間,外傭僱主家庭開支百上加斤,希望財政司將來多考慮中產的訴求。」

公屋戶未有免租 令人失望

李梓敬議員則表示:「預算案,未有提出向公屋住戶提供免租安排,過往都有提供一至兩個月免租,惟今次未能回應公屋住戶訴求,我們覺得失望,尤其在疫情期間,公屋住戶防疫物資,佔他們日常開支較大比例,政府不能夠提供適切援助,回應公屋市民訴求,我們對此表示失望。」

----------------------------------------------------------------------------------------------------------------------------------

新民黨

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回應

就特區政府2022-23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新民黨認同財政司司長提出的方向全力抗擊疫情、為市民和中小企紓困及就疫後經濟恢復與投資未來做好部署。就此,我們有以下回應:

1.抗擊疫情—新民黨支持向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及食物環境衞生署等在前線抗疫的部門增撥資源,以加大檢測力度、增購疫苗、購買防疫抗疫物資及改善環境衞生,動員一切力量和資源去穩控疫情,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戰勝疫情。

2.為民紓困—我們認同為每名香港市民派發10,000元,但認為直接派發現金的做法較電子消費券更為靈活。受嚴格社交距離措施影響,不少基層面臨失業及收入減少,而相關措施最快到4月20日才有望解除,防疫抗疫基金6.0下的臨時失業支援預料到3月中才開始接受申請,受影響的低收入階層屆時已停工四個月,亟待現金援助。畢竟電子消費券用途始終局限於零售餐飲行業及八達通等個別支付平台,而只要能克服疫情,相信這些行業便能回復生氣,因此認為直接的現金支援效用更大,亦更為合適。

3.兒童抗疫津貼—現時電子消費券申請範圍只涵蓋18歲以上的合資格人士,變相遺漏了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然而疫情嚴峻,兒童留家抗疫,家長在防疫及支援網上學習相關的開支亦十分高昂,因此建議為未成年人士提供一次性最少5,000元津貼,減輕家長財政壓力。

4.向公屋戶派發抗疫津貼—第五波疫情嚴峻,多條公共屋邨出現大型爆發,多幢公屋需要圍封檢疫,相信與公屋居住環境及人口密集不無關係。公屋住戶多為基層弱勢,受疫情嚴重大擊,而今年財政預算案未有提供公屋免租等寬免,建議財政司司長為公屋戶派發抗疫特別津貼,補貼他們的抗疫開支。

5.支援中小企—新民黨早前已提倡參考美國及新加坡等地做法,引入措施禁止驅逐租客(Eviction Ban)。預算案提出在指定行業引入暫緩追討欠租,禁止業主對指定行業未能如期繳交租金的租戶,終止租約、服務或採取其他相關法律行動,但卻未有同步引入免收租金的安排。在六個月後中小企仍需面對繳交租金的困難,亦有可能與業主產生爭拗。新民黨認為應進一步就免收租金制訂細節,例如安排適用於盈利高於一定金額的大型企業,要求企業分擔應有的社會責任,並做好法例在六個月失效後的過渡安排。

6.支援旅遊業—我們贊成預算案撥出12億6千萬元支援深受打擊的旅遊業,但無法理解投放高達6億元於文化和古蹟旅遊的理據,並對深受市民歡迎又有助旅行社提高收入的郵輪公海遊零資助感到失望。我們要求當局為郵輪業界提供資助,鼓勵郵輪在疫情後復航。

7.減輕中產負擔—我們歡迎政府接納新民黨意見,引入最高十萬元的租金扣稅安排。同時考慮到外傭僱主近年非常折騰,各項聘請外傭的收費均有所上升,預訂檢疫酒店等開支不菲,因此我們繼續爭取將聘用外傭加入扣稅項目,最高限額為55,000 元,減輕中產家庭負擔。以全港現時約有35萬外傭推算,政府稅收減少應不多於32億元。

8.改善幼兒照顧—新民黨歡迎當局優化「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然而認為檢討期一年實在過長,特別是童樂居虐兒事件曝光後,對社區保姆的需求更為殷切,希望當局可盡快為招募及培訓社區保姆增加資源。

9.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們認同推動未來經濟產業多元發展,並致力發揮香港「一國兩制」優勢,在國內國外雙循環格局發揮作用。我們支持從「未來基金」預留一千億元作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之用。但我們認為,北部都會區應採用「公私合營」模式發展,好處不單在於減輕融資壓力,同時透過引入私營企業管理模式,更好管控減少超支及延誤等風險,並提高發展效率。

10.推動創科發展—對於預算案提出一系列支持創科的發展,包括加強金融科技、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及推動「生命健康」科研等,我們表示支持。特別認同預留六億元推動政府運作數碼化,希望對公私營界別加強科技應用起帶頭作用。

11.拓寬稅基—新民黨理解在本屆政府任期內難以進行大規模稅制改革,然而,上個年度原本預算有千億元的赤字,結果因賣地收入遠高於預期而錄得189億元盈餘,反映本港依賴地價收入,仍處於地產經濟的階段。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引入累進差餉制度,為稅制調整帶來小量轉變。而隨著香港跟隨國際步伐,落實以應對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的行為(簡稱「BEPS 2.0」),逐步落實重新分配的措施,方向符合習近平主席提出「三次分配」機制中的「第二次分配」,由政府通過稅收等進行再分配。

​

第五波疫情的最後一里路  
  文章  
第五波疫情由年初爆發至今,經歷了初發、幾何級爆發、高位横行等多個階段,來到最近,單日確診個案總算回落至三位數,祈願第五波疫情真的來到「最後一里路」,香港能逐步復常,健康熱鬧地迎接回歸二十五年。 抗疫是壓倒一切的任務 在這關鍵時刻,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檢視過去幾個月的抗疫工作,特區政府是否有效擔起抗疫的主體責任,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下屆政府必須汲取教訓,做好預案,慎防病毒捲土重來。 我們都明白,抗疫是壓倒一切的任務,也是要花大錢的任務。抗疫兩年多,特區政府已經花掉四千六百億元,當中包括撥款予醫院管理局、六輪防疫抗疫基金、兩輪消費券、購買疫苗及藥物等等。錢是花得夠多了,但是各項措施的安排未必到位,遠的不說,就以最近向長者免費派發快速檢測包的安排為例,雖然特區政府聲稱是免費派發,但是我們收到很多長者投訴,說他們去到指定團體的派發地點後,發現原來只派發給會員,長者要即場入會才能領取檢測包,更有個別團體要求長者先付二百大元入會費,才「免費」派發五盒檢測包,反映計劃未能完善落實,分分鐘好事變壞事,落得民情怨懟。 望下屆政府多與政黨議員溝通 理順施政 我收到市民投訴後,立即代表新民黨去信食衛局,要求撥亂反正。食衛局反應迅速,當日下午回覆,立即修正措施,取消會籍限制、入會及會費要求,六十歲以上長者親身到指定地點便可免費領取檢測包。我希望特區政府明白,政黨和立法會議員是特區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我們能切實反映民意民情,下屆政府也必須明白這點,多與政黨、議員溝通,從而理順施政。 此外,特區政府在科技抗疫的表現,並不理想。「安心出行」、電子針卡、疫苗護照、網上預約系統、陽性申報平台、健康碼,名字一大堆,全部半桶水,而且各自為政,互不相通,市民在使用上並不方便,長者更感困惑。 「安心出行」沒追蹤功能是抗疫最大敗筆 我始終認為「安心出行」沒有追蹤功能是抗疫工作的最大敗筆。特區政府一直沒走出所謂「侵犯私隱」的思維誤區,即使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在立法會事務委員會會議中又澄清又強調,在防疫及保障公眾健康的大前提下,「安心出行」加入追蹤功能並不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但是特區政府仍是把「安心出行」沒有追蹤功能當作「功績」那樣吹捧,實在匪夷所思。試想想如果「安心出行」推出時已有追蹤功能,特區政府能運用大數據追蹤緊密接觸者,還需要借調成千上萬的紀律部隊人員手動調查嗎? 還有早前特區政府要全港學校「提早放暑假」以騰出校舍做全民強檢,但是「暑假」放完強檢卻變了傳聞;要求學生復課後每天快測陰性才可上學,卻堅持不肯向全港學生派發快測包;航班熔斷機制熔走了香港航空樞紐的地位;關閉大量表列處所令各行各行遭受重擊;沒有及早妥善處理為長者接種疫苗的工程致使安老院舍大爆發 ...... 篇幅所限,抗疫工作好與壞,這裡未能一一細數,而在第五波疫情的尾聲,究竟特區政府做不做全民強制檢測,讓香港與內地的「動態清零」目標接軌?是抗疫「最後一里路」的重要關鍵。
李家超的「我和我們」  
  文章  
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在辭職(6日)、獲國務院免職後(8日),隨即在周六(9日)下午舉行了網上記者招待會,公布他參加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的參選宣言。 全篇宣言一千六百三十字,分十九段,清晰明確地表達了他未來的施政風格。宣言第六段列出三大施政方向──「一是以結果為目標解決不同的問題,二是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三是奠定香港發展的穩固基石」,我十分認同。 事實上,特區政府做事一直過分著重程序,以致很多發展計劃都進展緩慢,動輒花掉十年、二十年都看不到成果。發展步伐滯後,加上在黑暴及疫情的嚴重衝擊,經濟、商貿、教育、創科等各方面的競爭力都大大減弱了。未來,若香港能準確理解自己的定位,明白到國家是香港發展的最堅強後盾,好好抓緊機遇,及時和適當地精簡各類行政程序,加快步伐,香港的發展便有轉機。 不過,比起施政方向,我對於宣言中提及的「我和我們」印象更加深刻。李家超說「我要建立團隊觀念,做事的時候不分『你或我』,強化『我和我們』共同解決問題的團隊文化」。的而且確,香港有七百多萬人,特區政府公務員團隊有十九萬,分佔三司十三局,要有效管理特區政府,有效管治香港,即使行政長官更叻,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行政長官一個人是無法完成所有工作的。因此,有好的、幹練的、合作無間的、不分你我的團隊,至為重要,必不可少。 李家超有這種信念,我相信和他的警察背景大有關係。李家超在1977年加入警隊成為見習督察,二十年後,在1997年晋升至總警司;再十年後,在2007年晉升為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在2010年出任警務處副處長(管理)。屈指一算,李家超在2012年獲委任為保安局副局長前,在警隊服務了三十五年。警隊是一支龐大而複雜的隊伍,每天處理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案件,執行不同的行動,講求的就是團隊合作性及凝聚力,執行任務時恰當純熟的分工、補位,否則一個警察單打獨鬥也破不了甚麼案件;而擔任警務處副處長(管理),他的任務就是要好好地管理這支三萬多人的警隊,負責資源分配、人事編排、訓練、紀律、裝備、晋升等等。因此,我相信李家超這位當差三十五年的「老差骨」,比很多人更明白團隊合作、不分你我、集思廣益的重要性。 而在我擔任保安局局長期間,李家超是保安局副局長,我倆可謂合作無間。李家超很勤力,凡事親力親為,而且心思細密,綽號「頁問」並非浪得虛名。我深信他講得出做得到,真的能為特區政府建立良好的團隊文化,拿出決心和勇氣,合力破解長期困擾香港的老大難問題。他口中的「我和我們」,包括了廣大的香港市民。我鼓勵和支持他和全體市民攜手共進,一起推動香港繼續向前走。
停課復課糾纏不清 同學光陰虛度  
  文章  
行政長官在2月22日突然宣布,幼稚園、中小學要在3月7日起「提早放暑假」直至復活節假期後。當時其中一個說法是校長、老師都不要回校,以騰出校舍做全民強制檢測。當時宣布一出,爭議很大,學校、家長、同學都殺個措手不及,學校行政及教學工作大亂,家長們更是大失預算。 「提早放暑假」連網課學習都泡湯 因為疫情嚴峻,同學長期「無得返學」,要在家裡上網課,學習效能已經比面授課堂大打折扣,老師只有努力教,同學都努力學,但是行政長官一句「提早放暑假」,連同學上網課學習的機會都泡湯了。 有幼稚園家長反映年幼子女形同「文盲」,社交技能等等的發展都拖慢了,這兩年幼兒基礎教育變相失效,但是K3的幼童即將升讀小一,可以想像未來的初小教育者將要面對怎樣的挑戰,特區政府未能及早遏止疫情,對這批幼兒的教育影響深遠。 破壞小六升中程序 家長乾焦慮 「提早放暑假」這個決定亦破壞了小六升中整個程序: 一、原定在3月下旬要考的小六第三次呈分試,取消了。即是小六同學失去了最後一次考試拉高成績的機會。 二、原定在3月期間舉行的中學升中面試,有些中學因為「提早放暑假」而取消,索性改以同學的「成績次第」收生。失去面試機會對小六同學影響很大,特別那照成績不是最突出的,但口才好,面試表現佳的同學。他們想透過面試「博表現」爭取入讀心儀中學的機會也沒有了。 三、因應要「提早放暑假」,整個小六升中的程序、各項重要步驟都一併延後了。很多中學的網上面試日期一改再改,撞期的機率增加,令家長和同學相當焦慮。原本家長可在3月31日收到「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所報讀的中學的取錄通知,現在要等到5月4日,即家長和同學要呆等、焦慮多一個月!而「統一派位」又由7月12日延到7月26日才公布結果,各種延期對家長和同學來說,都是折磨! 文憑試考生擔憂染疫 壓力前所未有 此外,近日有不同的報導及調查指出,應屆中學文憑試(DSE)的中六考生同樣因為特區政府未能有效遏止疫情而承受比前兩屆考生更大的壓力。現在3月下旬每日仍有二三萬確診個案,但是特區政府堅持在一個月後的4月22日開考DSE,很多考生感到焦慮,例如擔心自己在臨考試前確診因而未能應考,或者在考試期間「中招」等等,試問同學們在這種焦慮壓力下,又怎能專心備試?又怎會考得好? 我希望特區政府明白,DSE對官員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既定工作項目,但是對同學來說,卻是影響升學影響就業的人生重要關口!為同學提供安全公平的考試環境是特區政府的責任,特區政府有沒有考慮待疫情放緩後才開考DSE?讓同學能在較正常的環境及心情下應考,好好表現?雖然教育局局長在3月23日聲稱會研究設立「隔離考場」讓確診考生應考的可行性,但讓同學在身體不適(或者正在發燒)下考試,是否公平? 「暫緩全民強制檢測」要清楚解說 當「暑假」放了一半,行政長官在3月21日宣布「暫緩」全民強制檢測,全港家長群炸開了!若不做全民強檢,即用不到全港校舍做檢測中心,那麼同學「提早放暑假」豈不是白放了?同學白白犠牲個半月可以上網課的學習機會,現在換來甚麼?全港學校、校長、老師因為要配合「提早放暑假」而在背後做的大量工作,調整教學方案、改動面試及收生標準、壓縮程序等等,又為了甚麼?看來他日要做全民強制檢測時,教育局又要找個好理由放假了。 行政長官在3月23日的疫情記者會澄清,說當初決定「提早放暑假」不單是因為要徵用校舍做全民強制檢測,而是因為全港學生上學會大大提高感染及爆疫風險。回看2月的時候,面授課堂已經停頓了好一段日子,同學已經在家每日網課了,根本沒有大批同學每日上學去的情況。 還有,截止3月20日,三至十一歲兒童的第一針接種率只是剛剛達到57%,即是還有近半兒童未有接種疫苗,但是行政長官現在又宣布學校要在4月19日恢復面授課堂,這豈不是要同學冒著感染風險上學去?若恢復面授課堂後又有學校爆疫,師生受感染數目大增,怎樣辦?看來政府要仔細想想如何走下去。

關於我們

現任新民黨常務副主席,前保安局局長。


Copyrights NPP. All Right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9號中國海外大廈11樓D-F室
+852-3100-0079
info@npp.org.hk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認識黎棟國

文章

立法會事務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陳家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