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新民黨
組織架構
黨徽
口號
議員
文章
政策倡議
新聞中心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青年委員會
加入新民黨
黨員 / 「新民之友」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
  • 文章
亞洲50最佳餐廳香港奪冠  
  文章     2021 年 3 月 31 日
那邊廂,西方智庫基於其意識形態,大力貶低香港的經濟及政治自由度的評分。這邊廂,香港則在享譽餐飲業的榜單上揚威。在「亞洲50 最佳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的2021 年排名榜上,香港分別奪得最佳及最多上榜餐廳。有餐飲業專家指出,「亞洲50最佳餐廳」的評級比「米芝蓮」更享負盛名,地位更高。過往,有香港餐廳、食肆在「米芝蓮」摘星或上榜後遭瘋狂加租,最終被迫搬遷甚至結業,因此「米芝蓮」被譏為「死亡之吻」。 相比去年只有8 間餐廳上榜,香港今年更進一步,在「亞洲50 最佳餐廳」中佔了11 間,大班樓更登上榜首。上榜的香港餐廳當中,有大家十分熟悉的四季酒店法國餐廳Caprice 及中菜廳龍景軒、曾因疫情而關閉的意大利餐廳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位於置地文華的Amber、著名法國餐廳 Belon、由曾在藝人謝霆鋒主持的飲食競技節目《名廚爭鋒》中擔當評判的 David Lai 主理的Neighborhood、由另一本地名廚Vicky Cheng 開設的VEA 及著名粵式酒家家全七福等,反映香港的高級餐飲業享譽國際。 去年受到疫情影響,來港的遊客大減,但在如此艱難的情况下,香港的餐廳食肆孜孜不倦,不斷提高水平,排名不跌反升。由此可見,香港除了有高水平的廚師及優質的餐飲服務外,更有很多「識飲識食」的顧客。這條榜單不涉政治,顯示香港餐廳的真正實力,對香港旅遊的復蘇十分重要。以郵輪業為例,香港是多條行線的母港,只要有馳名的餐廳,遊客會早到或多留幾天,品嘗美食。我個人也有類似的旅遊經驗。 與新加坡的8 間及日本東京、大阪和福岡共9 間上榜餐廳相比,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有11 間餐廳上榜,而且奪冠,實在值得驕傲。我相信上榜餐廳會和餐飲業界攜手努力,繼續提升實力,為香港的經濟復蘇出一分力。
美疫情數據預測超級新星(二)  
  文章     2021 年 3 月 28 日
去年4 月初,IHME 預測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大約為6 萬人,現任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Dr. Fauci 的預測亦與IHME 相若,特朗普政府根據 IHME 的預測,預視疫情將會緩和。可是,顧悠揚在去年4月19日表示,按照當時每天有1000至1500人死亡,疫情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並預測會出現第二波感染,沒有緩和的迹象。基於預測和後來現實上的偏差,IHME 不得不表示將改良預測模型。 自此,愈來愈多人關注顧的預測數據。除著名生物學家Carl Bergstrom 轉發他的數據外,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亦開始將顧的數據上載到網站。而顧自設的網站更是每天有過百萬瀏覽量。即使2020年出現了不同的預測模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生物統計學系副教授Nicholas Reich 亦認為顧的預測模型是最頂尖的。Reich 指出,最準確的預測模型,必須是一個綜合所有數據的「綜合模型」。 做民調亦如是。2012 年,美國的神級民調專家Nate Silver 預測奧巴馬在各州的得票率,準確度高達99%,而他採用的,就是綜合多個數據的「綜合模型」。美國有多個民調機構,數據公開,研究者可以綜合多個數據,進行分析。有別於美國,香港只有兩三間民調機構,個別機構的主持人更有強烈政治偏向,加上數據並不公開,因此難以建構「綜合模型」來作準確分析。 本來,以顧的學術背景及才能,他大可在金融業「賺大錢」,他卻選擇離開熟悉的金融業,投身數據界,毅然創立全新的預測模型。在取得成功後,顧眼見業內已研發其他預測模型,他在去年11 月決定停下數據預測的工作。其勇於嘗試、不斷求新的精神,頗值得年輕人借鏡。
疫苗的國家及資本主義(二)  
  文章     2021 年 4 月 6 日
上文提及,《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 一篇題為 Vaccine Capitalism 的文章詳盡報道,輝瑞藥廠靠疫情牟取暴利。現時,輝瑞已生產9500 萬劑疫苗,並預計在2021 年的生產量將增加至20 億劑,在2021 年收入至少增至150 億美元。自去年5 月,輝瑞行政總裁Bourla 接觸各國領導人推銷疫苗。而隨着各國紛紛搶購疫苗,去年暑假開始,每劑輝瑞疫苗的價格已高達65 美元,與初時每劑最高30 美元相比,價格足足高出一倍,但訂單繼續滾滾而來,已有超過60 個國家向輝瑞訂購疫苗。 可是,輝瑞疫苗的供應卻不如預期。去年12 月,輝瑞把首批疫苗運送到以色列後,再在今年1 月把第二批70 萬劑疫苗送達,以色列總理還到特拉維夫機場親自迎接。原來以色列一開始便以高於美國50% 的價格,即每劑30 美元來搶購,可算是「快人一步,理想達到」。然而,輝瑞卻在首批疫苗運抵以色列後,通告其他國家,由於疫苗產量不足,全球供應將會減少,這信息觸怒了疫情重災國意大利。換句話說,輝瑞藥廠要求價高者得,以和國家領導人的聯繫和利益來分配疫苗。以色列成功搶購,其他國家卻「輸在起跑線」。 此外,疫苗亦反映「國家主義」,每個國家都只維護自己的利益。美國只相信自己的疫苗;而英國方面,即使注射阿斯利康的疫苗或會出現凝血,約翰遜亦堅持注射。正如我早前出席「疫後世界秩序」高峰論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紛紛指出,在抗疫這件事上,發達國家之間欠缺領導和合作,其實他們不單可以分享疫苗,更可以分享製造疫苗的技術,以增加全球供應。目前,只有中國分發疫苗到貧窮國家,俄羅斯亦有分享他們製造疫苗的技術予其他國家。由此可見,發達國家平日滿口人權道德,遇上國際共同危機時卻沒有做好領導工作,漠視發展中國家的需要,自私自利可見一斑。
疫苗的國家及資本主義(一)  
  文章     2021 年 4 月 3 日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各國實施各種社交距離措施,甚至「封城」,以遏止疫情。在一些西方國家,民眾已出現抗疫疲勞,甚至「抗出怒氣」。例如在加州,有民眾因為不滿封城而發起罷免州長Gavin Newsom 的行動。現時,仍有美國人不相信新冠肺炎的存在,拒絕戴口罩及遵守社交距離措施。因此,美國政府早將遏止疫情的希望放在疫苗上。發達國家相繼研發及生產疫苗,這過程體現了「疫苗國家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及「疫苗資本主義」(vaccine capitalism)。 現時,有能力研發及生產疫苗的國家寥寥可數,包括使用傳統「滅活」技術的中國、重組腺病毒作為載體的俄羅斯、利用mRNA 技術的美國輝瑞及莫德納藥廠、採用黑猩猩腺病毒的英國牛律大學及阿斯利康,以及用上類似技術的美國藥廠Johnson & Johnson 等。我早前出席由印度電視台舉辦的「WION TV 全球高峰會」,討論疫後的世界秩序。參與的國家包括突尼西亞、馬里及斯里蘭卡等,他們均表示國際間缺乏合作及領導,發達國家生產的疫苗並沒供給發展中國家使用。 《彭博商業周刊》 (Bloomberg Businessweek) 近期一篇題為Vaccine Capitalism 的文章詳細報道,輝瑞藥廠從疫情中牟取暴利。美國政府在去年5 月已宣布推出名為「Operation Warp Speed」(簡稱OWS)的項目,以資助機構研究新技術開發疫苗。然而,去年6 月OWS 與輝瑞初接觸時,輝瑞行政總裁Bourla 卻拒絕他們的資助,並向 OWS 表示已掌握mRNA 技術,更建議 OWS 預先向他們訂購疫苗,但其實當時 mRNA 技術仍未獲得批准使用。隨後, Bourla 在全球推廣疫苗,各國爭先搶購,英國更成為第一個與輝瑞達成購買協議的國家。去年7 月,英國決定向輝瑞購買3000 萬劑疫苗,後來加碼至4000 萬劑,輝瑞承諾在2020 年至2021 年交貨。後來,輝瑞疫苗的供應卻不似預期,硬件配套及原材料供應都追不上生產進度,期待疫苗的國家只能苦苦等待。至於輝瑞是怎樣發疫苗財,下文再續。
新民黨 支持人大常委 修改《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 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  
  文章,焦點     2021 年 3 月 30 日
對於今日(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修訂草案》及《香港〈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修訂草案》,以貫徹落實人大會議(3月11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的精神和要求,確保以愛國者為主體實現港人治港、切實提高特區政府治理效能,並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新民黨表示歡迎及全力支持。 新民黨一直相信,任何政治制度的最終目標均是促進良好管治、振興經濟、改善民生,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選舉制度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與時並進,體現愛國者治港的精神。 行政長官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既要向中央政府負責,亦要向香港市民負責,因此,選舉委員會的組成十分重要。修訂後,選舉委員會人數將由1200人增至1500人,是擴闊了選民基礎;由四大界別增至五大界別,更能體現《基本法》第45條規定的廣泛代表性;選委會增加了港區政協委員的名額、全國性團體港區代表、地區組織、基層社團、同鄉社團等等,是進一步體現均衡參與。至於行政長官候選人須在選舉委員會每個界別中取得不少於15個提名,總提名不能少於188個。新民黨十分支持這項修訂,認為可避免行政長官只傾斜某界別,有助行政長官面向全社會,有效施政。 立法會方面,修訂後每屆立法會議員將由70人增至90人,分佈將會是選舉委員會佔40席、功能團體佔30席及地區直接佔20席。立法會議員候選人亦須取得選舉委員會每個界別不少於2個、不多於4個提名,總提名不少於10個、不多於20個。新民黨認為立法會新的構成體現均衡參與的精神,讓社會上更多不同階層不同界別不同專業的人才,加入立法會,讓立法會發揮更大功能,有助特區政府良好管治。 事實上,近年反中亂港分子進入立法會後,他們的言行及所作所為均反映他們明顯不尊重憲法及《基本法》,不尊重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對社會特別是年輕人有極為不良的影響。此外,他們利用立法會議事規則的漏洞,肆意以極端手法拉布、嚴重拖延甚至癱瘓立法會運作,影響特區政府有效施政,令香港很多深層次經濟民生問題無法解決,已令香港的發展滯後,不符合市民要求。完善選舉機制的各項舉措將有效遏止這些情況繼續發生,讓立法會回復成為符合憲制要求的議會,真正履行《基本法》賦予的功能,實實在在監察政府,同時亦能提出良好的意見,協助特區政府改善施政。 另一項修訂是新增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選委會、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新民黨一直認為以往由不同地區的選舉主任裁定候選人是否符合資格的做法並不理想,亦欠缺統一標準。今後由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便有統一的標準,並且能確保候選人是愛國愛港人士,達致愛國者治港的目標。 新民黨全力支持中央政府完善特區的選舉制度,並將全力配合行政長官修改本地法例。新民黨亦將一如以往,積極培養更多愛國愛港、年輕專業的政治人才,投身議政工作,發展政策研究,循不同途徑爭取更多議席,加入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治港班子,配合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 與香港市民一起邁向發展新階段、更美好的新時代。
維護尊嚴 極為重要  
  文章     2021 年 3 月 29 日
最近,朋友圈瘋傳兩條視頻,看過的人都拍案叫絕,愛國人士更加大呼過癮。 第一條視頻是中美阿拉斯會談,我國代表是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外長王毅。他倆在會議上、在傳媒鏡頭前,以沉穩的態度、堅定的語氣、銳利的言詞,駁斥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對中國的指責,撕破美國政府虛偽的面具,掌握了會議的節奏,展現了中國的「硬氣」。 楊潔篪那十六分鐘沒停頓的開場發言狠狠地打美國的臉,他字字珠璣、金句連連,除了立即變身T恤的那句「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其他如「美國不代表國際輿論,你們只能代表美國政府」、「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叫美國「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我們中國是挺得過來的」等等,句句鏗鏘有力。王毅批評美國一直對中國「無禮打壓」,一句「美國的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也有輾壓美方之勢。 第二條瘋傳的視頻是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視像出席在杜拜舉行的「WION TV 全球高峰會」卻「起身離場」的經典畫面。事緣台灣前「國防部長」蔡明憲甫發言便指新冠肺炎為「Wuhan virus」(武漢病毒),葉太立即抗議,並表示若他繼續說這詞彙,她會離開論壇( I'll leave this talk if you again use this term)。畫面見到蔡明憲頓了一頓,不過,他的下句話是「Taiwan as a nation」(台灣作為一個國家),葉太第二次打斷他,嚴正地指出「Taiwan is not a nation. It's a renegade province of China」(台灣不是國家,而是中國一個叛逆省份),同時坐言起行,離開鏡頭,退出論壇。 這視頻只有短短的一分鐘,卻盛載了葉太敏銳的觸覺、快速的反應,堅決的立場和嚴肅的政治訊息,國台辦點讚。有人批評葉太反應過激,我則認為她立場鮮明,做法正確。楊潔篪、王毅或葉太的做法,都示範了當國家或地區代表出席國際會議時,必須堅定不移的維護國家尊嚴,沒有絲毫退縮的餘地。
中央親自出手 用心良苦  
  文章     2021 年 3 月 8 日
今年兩會開幕前,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率先重提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愛國者治港論,指出愛國者治港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遵從的根本原則,說明「堅持愛國者治港是關係到『一國兩制』事業興衰成敗的重大原則問題,容不得半點含糊」。 3月5日,人大副委員長王晨作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的說明 ,提出修改《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附件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亦明言「一國兩制」要行穩致遠,就必須堅持法治原則,糾正以往的制度缺失,配合完善愛國者治港的工作。 附件修改完成後,特區政府會相應修改本地法例。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也要調整優化,重新建構。行政長官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既要向香港市民負責,亦要向中央政府負責,因此,選委會的組成十分重要,若一直讓反中亂港的人佔據選委會一定數量的席位,便無法確保能夠選出愛國愛港的行政長官。而根據目前的分布,選委會1200席中,區議員佔117席。有建制派意見認為在《基本法》下,區議會其實只是非政權性的地區諮詢組織,卻竟佔了選委會總票數的百分之十,實不合理。再者,今屆區議會被反對派把持,這117張選票足以左右大局,實在有必要撥亂反正,把區議會剔出選委會。 同理,立法會功能團體界別組成中有5席超級區議會議席,我認為亦屬不合時宜的設計。如果取消5席超級區議會議席,由其他功能組別代替,是務實做法。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切都源於中央政府的授權。香港回歸24年,政制發展緩慢。以往中央政府以最寬仁的態度,讓特區政府自行處理,尋求共識。可是事實證明,特區政府沒有足夠的政治能量,不單處處碰壁,還讓反對派勢力不斷坐大,港獨思想成形,社會陷入黑暴威脅。中央逼不得已,惟有親自出手,為香港完善選舉制度,用心良苦。
香港失自由經濟桂冠是好事  
  文章     2021 年 3 月 7 日
經濟學家亞當.史密夫(Adam Smith)提倡自由經濟理論,認為政府應盡量不干預市場運作,因為人對利益的追求會形成「無形之手」推動經濟發展。1980年,經濟學家米爾頓.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推出著作《選擇的自由》(Free to Choose)及同名電視片集,來港拍攝時在天星小輪上取景,並以香港為例,闡述自由經濟(economic liberalism)的好處。誠然,香港欠缺天然資源,全靠自由港的地位及奉行自由經濟,把小漁港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在美國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經濟自由度指數」(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排行榜上蟬聯榜首25 年。 3 月4 日,美國傳統基金會硬指,近年中央政府訂立《港區國安法》、強化了宣誓制度、確保愛國者治港等政策已讓香港變得與其他內地城市無異,故把港澳從2021 年度「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中剔除。 我認為美國傳統基金會毫無理據。香港與內地城市的經濟制度截然不同,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擁有獨立貨幣、金融及關稅制度,並實行普通法,在經貿、市場交易方面與國際社會接軌。由此可見,剔除香港並非基於客觀事實,純屬政治操作。 同日,特區政府發表聲明,表示對基金會的決定感到「極度失望和遺憾」,但我認為政府根本不應表示失望,反而該「燒炮仗」慶賀。現時全球經濟環境早與1980 年代不同,特區政府要明白自由經濟已過時。今天的香港飽受貧富差距擴大、土地房屋短缺、貧無立錐之地等問題困擾,特區政府卻仍背負「最自由經濟體」的包袱,「應出手時不出手」,事事以不干預自由市場為先,市場失效也不願介入;又不制定政策重新分配資源,遲遲不願向科技產業投放資源及制定全面政策,使其發展緩慢。如今拋掉了包袱,特區政府應趁機審視本港經濟結構,切實考慮如何制訂和執行新經濟政策,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探尋新經濟發展路向。
公務員管理文化需改革  
  文章     2021 年 3 月 4 日
最近有官方喉舌嚴批剛委任為食物及衛生局常任秘書長的劉利群女士,指其擔任食環署長時,在黑暴期間處理「連儂牆」不力,卻迅速清理愛國標語。亦有網民質疑因她的丈夫蔡海偉任職社聯行政總裁,故指她為「暗藏政府的泛民內鬼」云云,又批評她不符「愛國者」標準。正如我早前回應指,批評應基於事實,如果攻擊性言論毫無根據,做法不可取之餘更打擊公務員士氣。 食環署於黑暴期間處理連儂牆的手法值得商榷,也理解建制派為何感到憤怒。不過,據悉當時未能清拆連儂牆的多個原因,其中之一是當時有關於公眾地方展示橫額、標語牌、宣傳板的《潘蓮花替代徐慧敏訴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及其他人》案仍在審理階段。而後來清拆愛國標語一事實非食環署執行。 這次食環署遭詬病「雙標」,歸根究柢是因為公務員文化傾向因循。公務員素來循規蹈矩,處事多從技術及法律層面考慮。例如議員在地區張貼宣傳品時,若不慎張貼影響交通的區域便會遭投訴,有關部門收到投訴後便會依法清拆。同樣地,在處理連儂牆一事上,我相信食環署是因循慣常做法,先向律政司索取法律意見,然後決定待上述《潘蓮花》一案訴訟完結後才採取行動。黑暴期間社會狀况混亂,特區政府任何決定都經過多重考量,我亦相信這決定是得到政府高層許可,非劉女士一人的決策。 我相信絕大部分公務員都是愛國愛港的,但是在執行職務時,有時予人欠缺政治觸覺的觀感。加上政府往往未能及時向公眾解釋,反映改革公務員管理十分重要。政府高層實需展現「擔當勇氣」,受質疑時盡快向社會大眾解釋,才能帶領香港繼續向前。
香港應如何變革?(三)  
  文章     2021 年 3 月 3 日
上文提到,現屆政府新設創新辦,削弱了與學者的交流,並且,不少加入的年輕人已離職,誠是失敗之作。除政府缺乏策略性政策研究組織外,我認為特區政府亦需檢討一些法定獨立機構的運作,針對處理營運成效等問題。 港英政府財政司郭伯偉和夏鼎基素來主張「小政府,大市場」,所以在他們的領導下,政府依賴自由市場經濟,力求「無為而治」。1980 年代,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執政,主張把政府功能盡量私有化,也促使政府加快把一些政府部門「企業化」。例如為郵政署設立營運基金,又曾考慮私有化水務署。 又例如於1977 年成立的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作為獨立法定機構,擁有獨立收入,不受審計署監察,可自行決定考試費、職員薪酬和獎勵金等,儼如「獨立王國」。然而近年考評局的營運表現未如人意,自2013/14 年度起與文憑試有關的收入年年虧損,特區政府便在2018 至2022 年間合共補貼3.6 億元。而於2019/20 年度,文憑試方面仍佔考評局總收入46.8%,但受累於考生人數下跌,考試收入亦將銳減,預計津貼終止後,考評局將在2022/23 年度錄得整體虧損約9800 萬元。 除收入減少,考評局的營運存在很多問題,包括監管不力、保密不足、泄漏試題、審題黑箱作業、DSE 考題惹爭議等等。去年5 月,法庭就補習天王蕭源透過手機取得文憑試保密試題一案,裁定蕭源與另外兩名前主考員串謀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成;同月文憑試歷史科竟出現無視日本侵華史實的試題。據了解,教育局曾於2019 年提名人員加入歷史科審題委員但不果,反映考評局缺乏監管,儼如「無王管」。考評局是眾多獨立機構的冰山一角,反映若特區政府要改善管治,必須大力檢討並加強監管,確保這些機構在正確軌道上營運。

關於我們

新民黨以「親近民心,革故求新」為口號,一方面強調兼聽則明,親近民心的重要。另一方面更標誌我們決心和廣大市民一起改革社會弊端,運用中西文化資源及香港人本身的優良拼勁,開創香港歷史光輝的一頁!


Copyrights NPP. All Right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9號中國海外大廈11樓D-F室
+852-3100-0079
info@npp.org.hk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關於新民黨

  組織架構

  黨徽

  口號

  議員

文章

政策倡議

新聞中心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青年委員會

加入新民黨

  黨員 / 「新民之友」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