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新民黨
組織架構
黨徽
口號
議員
文章
最新活動
政策倡議
新聞中心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青年委員會
加入新民黨
黨員 / 「新民之友」
職位空缺
學生暑期實習計劃
聯絡我們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
陳家珮網站
何敬康網站
  • 青年委員會
  • 青年委員會簡介

青年委員會簡介

青年委員會簡介

新民黨青委會於2011年8月成立,每兩年一屆,由黨內十八至三十五歲的青年黨員選出多位委員負責會內的工作。新民黨現有年輕黨員比例近四分之一。青委會成立目的是為年輕人提供議政平台,培養更多有志投身政治的年輕人及推動青年工作。

新民黨第五屆青年委員會

新民黨青年委員會(下稱「青委會」),昨天(17日)舉行第六屆選舉,邀請了中央委員羅卓堅先生監票。七位青年黨員當選為新一屆青委會委員,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周卓然當選為青委會主席,黃雨程、張柏源、崔添偉、謝慶綿、王志成及吳澤銓,將擔任青委會副主席。

新一屆青委會主席周卓然表示,未來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新民黨,也計劃聯繫本港與內地青年組織與專業團體,組織交流活動,讓香港青年更認識國家,增加年輕人發揮的機會。

新一屆青年委員會當選名單如下:

主席 周卓然

副主席 黃雨程

副主席 張柏源

副主席 崔添偉

副主席 謝慶綿

副主席 王志成

副主席 吳澤銓

成為黨員:

歡迎加入成為新民黨黨員,只要您是

  •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持有人;
  • 年滿18 歲;
  • 並非香港其他政黨成員,

即可申請成為黨員。

下載黨員申請表

*新民黨黨籍須經黨籍委員會確認方為有效。


成為新民之友:

任何人士希望接收新民黨的最新資訊、參與新民黨活動,可申請加入成為新民之友。

下載新民之友申請表格


登記成為義工:

如有興趣成為新民黨義工,請即填妥表格登記!

下載義工申請表格

構築算力基石與綠色數據中心的和諧共生  
  青年委員會  
在2024年《財政預算案中》,特區政府彰顯了對科研和人工智能產業升級的不渝信念,核心戰略之一是構築堅實的算力根基。為了應對不斷攀升的計算需求,特區政府正籌備開展人工智能超級計算中心的可行性研究。然而,計算中心用電量大,特區政府這部署表面上與機電工程署前一年關於《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第610章)促進減排的修訂方向有矛盾。但是,兩者應是相互支撐、協同一致,旨在達成共同推進可持續的科技創新與環保的目標。 建設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無疑是驅動香港科研與人工智能行業躍升至全新階段的重要引擎。然而,作為承載尖端計算能力的核心載體,數據中心往往伴隨龐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尤其是在生成式AI技術蓬勃發展的趨勢下,未來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預計將以指數級別激增。因此,在追求科技進步的道路上,我們必須直面並解決數據中心所引發的環保難題。 鑒於當前全球範圍內的能源轉型浪潮,綠色能源的應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儘管數據中心的高能耗特性使其很難快速脫離傳統能源的束縛,但我們可以採取多元策略來突破瓶頸。例如加強建築設計的能源效率規範,保證新建或改造的數據中心嚴格遵守最高的能效標準,通過周期性縮短能源審計間隔,督促所有者及運營方及時採納最先進的節能技術和管理模式。而《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的修訂正是為了敦促數據中心在硬件設備、冷卻系統、電力分配以及整體管理體系上做出全面改進,有效壓低能源消耗。 我們也應該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的普及應用,諸如太陽能、風能等清潔、無碳排放資源,逐步取代化石燃料在數據中心供電結構中的比重。同時鼓勵和支持研發新型儲能技術,解決可再生能源產出不穩定的問題,確保數據中心全天候獲取穩定可靠的綠色電力供給。 特區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議設立專門基金和技術援助項目,激勵企業與科研機構攜手探尋創新解決方案,包括但不限於採用液態冷卻技術、優化服務器佈局和負載均衡策略、運用機器學習算法來精細化能源管理等手段,在保障充裕算力供給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削減能源消耗與碳排放。 香港正面臨一個歷史性機遇,應當勇立潮頭,引領國際潮流,在打造強大算力網絡的同時,展現出對環境保護的崇高責任意識,為全球數據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樹立標桿典範。
香港謀升級轉型  
  文章,青年委員會  
農曆新年後,財政司司長於上周三(2月28日)公布《財政預算案》,值得社會各界留意。 近幾年因為疫情、地緣政治及中美角力等等原因,香港經濟大不如前。2023年初香港剛與內地全面通關時,經濟一度短暫復甦,經歷過「小陽春」,但是下半年開始各行各業生意轉淡,港人消費模式轉變,北上消費之風使本地飲食零售飽受打擊,生意大受影響。不少商戶坦言,去年生意比疫情時期更難做,擔心這個龍年「唔易過」。 香港作為內地的對外窗口、航運中轉站,我們的金融、航運、貿易等產業首屈一指,可是,隨着周邊城市的發展,國家經濟的騰飛,香港作為中間代理人的角色顯得褪色。香港作為旅遊城市,開放自由行確曾令我們的基層經濟生機勃勃,只是過去亂港分子不停挑起陸港矛盾,一度使內地旅客卻步。 如今,香港服務業的質素屢遭詬病,旅客量減少及消費模式轉變,現在內地遊客流行城市深度遊和「特種兵式旅遊」,旅客在港的人均消費額減少,造成「旺丁不旺財」的局面,零售業界岌岌可危,可能爆發下一輪倒閉潮。 《財政預算案》宣布樓市全面「撤辣」,並打算每月舉辦煙火匯演吸引遊客。這些短期措施或可解行業的燃眉之急,但長遠來說,特區政府需要有魄力地帶領和鼓勵各行各業轉型革新,步向高質量發展。例如打擊「黑的」、提高前線服務業的水平,以至打造更多旅遊景點等等。
促進社會進步  
  文章,青年委員會  
科技進步正在改變我們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在過去,許多經濟活動存在效率低和資源浪費問題,但隨著科技發展,我們現在能夠減低這些損失並回饋社會。科技、企業及社會責任的結合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企業結合科技,以改善社會為目標,通過創新技術放大對社會的正面影響。現在有很多企業透過科技創新實現社會影響與經濟可持續性。 有效利用科技創新可提升經濟效率。例如,遠程醫療服務平台Teladoc Health通過提供遠程醫療諮詢和治療服務,解決地理位置和時間的差距問題,降低成本和等待時間,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GiveTrack平台運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傳統慈善捐款的透明度問題,減少資金流失和挪用的可能性,提高捐款的效率和公眾信任度。在可持續能源領域,Solar Sister在偏遠地區推廣太陽能照明和清潔烹飪解決方案,降低能源的環境成本和經濟成本,促進能源效率的提升。平台商業模式通過直接連接求職者和僱主,減低匹配成本和搜索成本,提高就業市場的效率。 現在我們正在一個新的時代,我們必須學會適應新的環境和模式。在新時代中,科技創新成為解決舊問題、克服新挑戰的關鍵。我們應利用科技創新解決社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不應只追求股東利益或利潤最大化,更需要注重社會公益,透過有效利用科技創新使這目標變得更加可行。社會創新是一種趨勢,更是在新時代下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
金融科技助力打擊假新聞  
  文章,青年委員會  
在全球金融市場中,尤其是在中國這一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信息的真實性與及時性對於確保國家金融體制的穩定具有決定性意義。 近年來,針對中國投資環境所做出的不實報道屢見不鮮,它們猶如陰霾籠罩在市場上空,不僅誤導了國內外投資者的決策判斷,還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構成了實質性威脅。在某些重大經濟政策發布前後,國際媒體曾出現解讀偏差甚至故意曲解的報道,導致市場預期混亂,引發了不必要的金融波動。 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如何運用金融科技手段來有效篩走假新聞,避免誤導投資者,確保投資環境穩定,成為當前有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是防止假新聞傳播的重要防線。通過建立涵蓋全球財經資訊的大數據平台,結合自然語言處理(NLP)、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能夠實時抓取並解析海量新聞內容,自動識別出可能存在的不實信息。系統可以快速比對不同來源的數據,分清關鍵事實,當發現報道內容存在顯著矛盾或偏離常規邏輯時,會發出預警信號,提醒投資者謹慎對待相關信息。 區塊鏈在此的應用也日益顯著,新聞機構利用區塊鏈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可以將新聞發布的過程記錄在區塊鏈上,形成可追溯的信息鏈條,從而提高新聞源頭的可信度。同時,監管機構可以通過對接區塊鏈網絡,實現對假新聞的高效追蹤和查處。 智能風險預警系統也是重要的科技工具,此類系統不僅能夠監測各類金融新聞,還能基於新聞內容和市場反應,預測其潛在影響。一旦檢測到可能導致市場大幅波動的假新聞,系統能立即通知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採取行動,提前預防市場動盪。 此外,社交媒體監控和情感分析技術亦不容忽視;通過實時監聽社交媒體上的輿論動態,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假新聞,還可以通過對網民情緒的分析,結合大數據,預判假新聞可能造成的社會心理影響,為決策者提供應對策略。 金融科技在應對中國投資環境的不實報道、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性方面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價值和潛力。通過深度整合各種科技手段,我們不僅能夠有效鑒別並阻止假新聞的傳播,更能提前預警潛在市場風險,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支持。 近期OpenAI推出的Sora等高級人工智能模型引發了新的關注與擔憂。Sora可能代表了新型的、利用尖端技術進行偽造和散布金融假新聞的方式或工具,這使得過往有效的識別和防範手段面臨考驗。高級人工智能生成的偽冒文章或深度偽造的音頻視頻,可能難以通過現有的大數據分析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進行甄別。
善行善業:社會企業引領企業變革  
  文章,青年委員會  
社會企業才是企業的真正本質?當今大多數企業追求股東利益和最大化利潤,這樣會帶來很多問題,例如對環境損害的公共成本和對勞工的不公平待遇等等。然而,回顧歷史早期的企業模式,不單是追求利益,同時都致力公共福祉和社會進步。社會企業似乎是對這傳統的回歸,重新定義企業的意義。 社會企業是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目標同時實現公共利益和持續的商業成功。與傳統企業不同,社會企業不僅追求股東利益,更將社會責任納入其核心使命,例如提供社會所需的服務、為弱勢群體創造就業和培訓機會、保護公共環境等等。社會企業所得的利潤主要用於再投資本身業務,創造長期社會價值。然而,實行時面對多重挑戰。首先,資金短缺是普遍問題,許多社會企業難以獲得足夠的啟動資金或持續運營所需的投資。由於不僅是追求股東利益,這成為尋求利益投資者資金的障礙。第二,市場競爭激烈,社會企業不僅要與傳統企業競爭,還要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找到平衡,這使經營更加具有挑戰性。 與傳統商業模式不同,社會企業的目標不僅僅是為股東帶來回報,而且還要解決社會問題。傳統企業可能因追求利潤而忽視社會問題,導致公共成本上升,而這些成本往往不被納入會計系統。相反,社會企業不僅營運持續性業務,還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為公眾帶來收益,但這些收益又不計入社會企業的收入。因此,我認為政府應對社會企業發揮關鍵作用,可以通過提供資金、制定支持政策或提供稅收優惠來幫助它們發展,給予社會企業足夠的支持,以鼓勵它們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倡導更多援助推動社會企業發展,使它們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得以成長,從而創造更公平、更可持續的未來。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新民黨以「親近民心,革故求新」為口號,一方面強調兼聽則明,親近民心的重要。另一方面更標誌我們決心和廣大市民一起改革社會弊端,運用中西文化資源及香港人本身的優良拼勁,開創香港歷史光輝的一頁!


Copyrights NPP.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9號中國海外大廈11樓D-F室
+852-3100-0079
info@npp.org.hk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關於新民黨

  組織架構

  黨徽

  口號

  議員

文章

最新活動

政策倡議

新聞中心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青年委員會

加入新民黨

  黨員 / 「新民之友」

  職位空缺

  學生暑期實習計劃

聯絡我們

葉劉淑儀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

陳家珮網站

何敬康網站